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二)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含很多内容, 有:气质、性格、认知、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是外展行为,是最重要的。 ●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 本我: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介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高层次,道德和人格的升华,追求完美, 遵循道德原则;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三)意志与行为 ●意志是信念或信仰,是有预定目标的心理过 程。在有目标和信念的情况下会有更高层次 更坚定的行为。如忍受痛苦、饥饿(卧薪偿 胆、胯下之辱)。 ●信仰,是有更高层次理想,有更坚定的行为。 信念或信仰可以成为更高层次的精神支柱。 可以自觉克服困难,自我牺牲,甚至生命。 ●有信念、有信仰的人精神世界是非常充实的, 即使物质生活十分贫乏,生活是快乐的。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三、人类行为的生物化学基础 生命活动中的信息传递物质主要有:神经递质、 激素、信使物质、各种受体、离子、酶 (一)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 2、儿茶酚胺类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 3、氨基酸类 γ-氨基酸,谷氨酸; 4、神经肽类 阿片肽类,内源性催产素,类 固醇激素;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二、人类行为的遗传学基础 ●动物行为的产生有遗传学基础,人类本能行 为受遗传基因所支配。 ●人类的精子和卵子均有23个染色体,其中22 个常染色体,性染色体1个;精子和卵子结合 产生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常染色体,性染 色体1对; 1对性染色体为XX为女性,XY为 男性。 ●遗传基因可以影响人的性格和行为。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操作式学习研究经是美国生理学家桑代克用 猫做实验研究最先提出的。 ●把动物的研究结果引伸到人类,进而对相关 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惩罚。 ●内脏反应操作式条件反射,同样是可以通过 学习得到,自身心理暗示作用被固定化,形 成相应的生理变化,形成精神和心理倾向。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主要是人 的认知、情绪、动机、行为、能力和人格等, 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与行为 ●心理是内在的,行为是外显的。任何行为都 有心理活动在支配。 ●本能行为也可以经过后天的心理活动而改变。 如排泄、性欲、饥饿、攻击与防御。 ●在有目标和信念的情况下会有更高层次的行 为。如忍受痛苦、饥饿(卧薪偿胆、胯下之 辱)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四)抚幼行为 抚幼行为是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教育,在哺乳类 动物中母亲的抚幼行为比较多。主要有: 1、安全保障 2、供食喂养 3、筑巢建窝 4、教化后代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五)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 ●主动的,用以伤害或吓退同种或异种生物的 行为称为攻击行,是本能行为之一。 ●被动的,用以减少或防止被伤害的行为称为 防御行为,是本能行为之一。 ●在很多情况下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是同时存 在的。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表达方式很多,可以 是身体,工具,言语,媒体。或同时存在。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饥饿的生理调节机制 饮食的文化内涵和风俗 时间、地点、环境、人际、
(一)摄食行为 1、摄食生理机制 2、摄食行为模式 习惯 3、摄食影响因素 氛围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二)性行为 ●食,性,色 1、性行为生理机制 发育成熟 基因传递 延 续物种 生物学强势 性行为器官 2、性行为心理基础 性欲唤起与性欲抑制 性动机与性表达 生理与心理环境 3、性行为功能 高等动物性行为的十个功能: 生育、性欲满足、结偶功能 、固偶功能 、探 索功能 、娱乐功能 、消烦解闷功能 、镇静 功能 、商业功能 、显位功能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三、人格与行为 ●人格是思想、情感的行为模式,是人在社会 化过程中形成的。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一)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人格特征每个人是不一样的,遗 传、教育、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 2、稳定性与可塑性 3、统合性 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整体,对 外界物环境和人环境的适应。 4、功能性 对外界物环境和人环境的适应, 具有对应的行为方式,人格直接或间接影响 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三)睡眠行为 ●睡眠是本能行为之一,与摄食、性、防御攻 击同等重要,主要作用是恢复体力、消除疲 劳、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生物钟” 调节机体不同时间周期各器官系 统的机能状况和代谢状况。 ●人类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 度过的。不同机能状况下需要的 “必要睡眠 时间” 也不同。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三)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 生物遗传因素 ●是人格形成重要的物质基础,硬件良好是非 常重要的; ●先天的生物学因素决定后天可能的发展空间, 天才或天生的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特定的社会背景、人文背景决定了一个人的 成长经历和社会阅历; ●人格是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二、心理现象与行为倾向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认知与行为 ●认知是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认同。 ●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外界事物经验和经历 的积累。 ●受外界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影响较大,受崇 拜的人或事影响较大。是一个被教化的过程。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二)情感与行为 ●情感和情绪影响内心的心理体验,必然影响 到行为。 ●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是情绪支配行为,情急之 下会有过激的言语和行为。 ●不成熟的人经常被情绪左右言语和行为。具 有相当的不稳定性。 ●成熟的人情绪被激惹的情况下,言语和行为 同样具有不稳定性。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二)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三)酶与维生素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动物实验研究基础 ●人是高级智能生物,但仍保留最原始的生物 性一面,人类行为通常是本能行为与社会行 为的结合 ●条件反射:是在本能基础上,经反复训练和 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将无关刺激形成一种关联,在人类可以发展 为行为和心理暗示。 ●经典条件反射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反 复用狗做实验研究最先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