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品质与美学品质的融合——丹麦的景观设计

社会品质与美学品质的融合——丹麦的景观设计

社会品质与美学品质的融合——丹麦的景观设计作者:林箐发表:《中国园林》2002(03):61-65 评论(0)打印景观文章·景观中国 摘要:在景观设计领域,丹麦的景观设计师以简洁、清晰的手法,构筑特点鲜明的景观、追求社会品质与美学品质的融合,成为二战后欧洲景观设计最有影响的团体之一。

本文介绍了丹麦著名的设计师布兰德特、索伦森和安德松的设计思想和作品。

关键字:斯堪的那维亚;景观设计;布兰德特;索伦森;安德松Combination of Aesthetic Quality and Social Quality——The Landscape Design in DanmarkLIN QingAbstract: Searching for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quality and aesthetic quality, Danish landscape architects constructed their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with simple and clear language, and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groups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Europe in the postwar year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deas and works of three well-known Danish landscape architects, G. N. Brandt, C. T. S rensen and S. I. Andersson.Key words: Scandinavia; landscape design; Gudmund Nyeland Brandt; Carl Theodor S rensen; Sven-Ingvar Andersson丹麦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由40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南部毗连德国,北与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

属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国家(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包括北欧的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和冰岛五个国家),要想更好地了解丹麦的景观设计,应该首先了解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设计,因为这些国家的现代设计有着相似的特点,都追求朴实、实用和美观,其风格自成一体、独树一帜,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均地处高纬度地区,有些地方接近北极圈,那里有着漫长的冬季和冬季漫长的夜晚,特殊的气候条件使人与建筑、室内、产品包括环境的关系显得特别密切,设计非常重视人情味,建筑、景观常采用砖、木等本土材料,从传统中吸收设计语言,再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本土特点的现代主义。

斯堪的那维亚的自然景观非常平和,这里柔缓的地表变化、整体的植物群落、平静的湖泊、缓缓弯曲的海岸塑造了人民平和的心态。

斯堪的那维亚人民对自然有着强烈的热爱,景观设计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向往。

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多是高税收、高福利国家,人民享有平均的、良好的生活水准。

社会各阶层生活水平的接近,使工人阶级的地位明显上升。

因此,不同于法国等一些国家,那里艺术的发展在经济和道德上依赖于大城市里的上层阶级。

在斯堪的那维亚国家,这种发展依靠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上层。

建筑、景观、工业产品没有机会向奢侈品方向发展,功能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现代运动得到了广泛的社会需求的鼓励,受到普遍的欢迎。

为普通人提供普通的、但却是精良的设计是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各个设计领域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设计上,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从来没有试图以纪念碑式的形式或是以绚丽的外表与邻国竞争,他们总是把对舒适和使用的追求放在首位,总是试图改进现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盼望着新事物的出现。

设计不追求前卫、精英化与视觉冲击效果,而是着眼于追求内在的价值和使用功能,所以多数设计作品在使用了数十年后,仍然非常实用,并且充满魅力。

斯堪的那维亚的景观设计也是本土的,是贴近于日常生活的。

可以说,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然而在实用的同时,斯堪的那维亚的景观并不缺少浪漫,设计师常常采用自然或有机的形式,以简洁、柔和的风格,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园林景观。

斯堪的那维亚的景观设计师几十年来较少地受到外部环境流行风格的影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以功能化的、朴素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尊敬。

丹麦的布兰德特(Gudmund Nyeland Brandt 1878~1945)、索伦森(Carl Theodor S rensen 1893~1979)和安德松(Sven-Ingvar Andersson 1927~)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常以简洁而清晰的手法,构筑特点鲜明的景观,追求社会品质与美学品质的融合,成为二战后对欧洲景观设计最有影响的团体之一。

1 布兰德特布兰德特精通植物,善用野生植物和花卉,他的柔和的园林形式体现了丹麦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蒂伏里(Tivoli)花园中,他设计了一系列并排的卵形种植池,池中绿地上点缀着数十个木盆喷泉。

在大的环境中他借鉴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园林设计师杰基尔女士(Gertrude Jekyll 1843~1932)和建筑师路特恩斯(Edwin Lutyens 1869~1944)的思想,用精细的植物种植软化几何式的建筑和场地(见图1及彩页)。

布兰德特倡导用生态原则进行设计,他认为自己更是一位园艺家,而不是设计师,他的设计常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混合的形式(见彩页)。

1 曲线砖砌挡土墙2 木盆喷泉3 水池图1 蒂伏里花园平面图局部布兰德特常用绿篱来分隔空间,他在Ordrup的私家花园分三部分,环绕草地和树木的住宅和平台部分,果园和台地水花园部分,最后一部分是在桦树和山毛榉树的小树林中点缀着野花的充满野趣的花园。

绿篱创造了小气候,两侧的绿篱也形成了封闭的通道。

2 索伦森索伦森早年曾在日德兰半岛(Jutland)做学徒,获得了熟练的园艺技能。

在丹麦,做学徒是许多同时代的建筑师、园林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成长的途径,这种训练使得丹麦的设计师具有娴熟的手艺和精良的细部处理能力,从而造就了丹麦设计的特殊品质。

1922年独立开业前,索伦森曾在景观设计师约根森(Erstad Jorgensen)事务所工作,1954~1963年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教授,他偶尔也与布兰德特合作。

索伦森是一位出色的设计师。

他的作品超过2000件,设计始终保持着单纯的风格。

他喜欢用几何原型诸如螺旋、圆和正方形,并且发现了椭圆形的魅力。

他善于使用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连续图案,在这样的构图中,那些单一形体之间的空间却是丰富多彩的。

他也经常使用绿篱,用修剪的绿篱和自然生长的绿篱相互对比,产生微妙而迷人的反差。

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用简单的几何形为花园创造宁静的背景。

同时植物的选择和种植也很简单,简单也是充分利用一个地块的关键,是将花园与更大范围的环境联系起来的关键(见彩页)。

索伦森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他培养了大批的学生,这些学生当中,许多人都成为丹麦景观行业的中坚力量,其中有挪加德(Ole Norgaard)、布劳屈曼(Odd Brochman)和安德松。

索伦森在丹麦享有“景观设计之父”的声望。

索伦森又是一位学者,他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一生著书立说,出版了近10本景观设计的书籍。

他认为园林是艺术形式的一种,与绘画、音乐、雕塑和文学相近,相对于建筑受到的限制,园林艺术是自由的。

在 1963年出版的《园林艺术的起源》(《Origin of Garden Art》)中,索伦森写到:“我们不满足于创造仅满足于功能的事物,它们还必须是美的,大多数花园常常是出于这样一种目的建造的,即要成为美丽的。

花园作为一个艺术的思想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和困惑,全世界的人所能想像的最可爱的事物就是花园——伊甸园。

”索伦森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可以被深入体验的场所。

景观设计是空间的艺术,是引导观赏者在空间中穿越的艺术。

景观应该是振奋人心的,能够让人们从机器般的住宅和办公室中解脱出来。

索伦森的设计就是对空间、美和艺术的追求。

1966年索伦森出版了《39个花园的规划》(《39 Haveplaner》),书中对一个标准的市郊的地块依不同的主人,提出了39个不同的设计方案,每个方案都令人难忘,这些方案对后来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该书也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1920年他设计了丹麦第二大城市奥尔胡斯(Arhus)的大学的校园环境,他运用简单的形式和仅仅一种植物——橡树,表现了丹麦的典型景观:篱墙、小山、草地、树林、小河和湖面。

索伦森还利用地面高差的变化设计了一个露天绿色剧场(见彩页),剧场与大学的建筑之间是橡树林。

索伦森对欧洲城市中涌现的大尺度的公寓和街区非常反感,认为这种没有私家花园的住宅形式特别不适合孩子们居住。

为此他创造了一些出色的游戏场,还为在公寓里的许多家庭设计了位于城市边缘的家庭园艺花园(Allotment Gardens)。

最好的实例是在哥本哈根中心城的北部的N rum,1948~1949年他设计了50个家庭园艺花园(N rum Kolonihaver),它们都是椭圆形的,大小一致,坐落在草地缓坡上,每一个花园都由绿篱环绕,有一个入口。

它们从本质上来说是史前花园的形式(图2)。

索伦森认为最初的花园就是在大地上用篱笆围合成一个椭圆形,然后有一个入口,围合和入口是花园最初的两个要素。

每个椭圆形提供了一个私家花园的基本功能,而花园外绿篱之间的空间并非是消极无用的,相反这里因变化非常丰富而吸引人,不同尺度的空间持续流动,收合或开敞、上坡或下坡,如同一个通向更开阔空间的狭窄通道的迷宫,孩子们可以在里面游戏寻觅(见彩页)。

图2 哥本哈根N rum家庭园艺花园平面图一战后,在哥本哈根外围建造了许多新的城市街区和3~5层的没有电梯的公寓楼,他为许多这样的街区设计了环境。

他认为,为了满足在城市街区中成长的孩子们的玩耍、运动和捉迷藏的需要,这些场地必须具有三个要素——沙滩、草地和树林,特别是带有林间空地的树林能引起孩子和大人的兴奋和惊喜。

他设计的游戏场不论大小都有这三个要素,克洛克花园(Klokker garden)是其中一个影响很大的实例。

花园坐落在一个三角形地段上,三边都是五层的住宅。

索伦森在偏离三角形中心的地方设计了一个由密林环绕的卵形的林中空地,前面是草地,使用功能非常合理,形式清晰简洁(图3)。

图3 克洛克花园平面图音乐花园(The Musical Garden)是索伦森最著名的设计之一。

为纪念丹麦航海家布林(Vitus Bering),1945年,他的出生地Horsens市邀请索伦森设计一个纪念公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