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长度的测量1.基础知识(1)分度值: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做分度值,读数时,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2)量程: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做量程。
分度值和量程是测量工具的主要规格。
(3)误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叫做误差。
只能减少不能消灭。
(4)错误:由于方法不正确,测量工具选择不正确造成的偏差。
(5)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更加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案。
2.刻度尺的使用规范:(1)使用前应,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刻度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背侧物体且与刻度线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注意精确测量师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录时,记录测量结果,不但要记录准确值与估读值,还需要注明单位。
1.2停表的使用1.基础知识(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其他常用的时间单位是小时(h)、分(min)等。
(2)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
2.停表使用:(1)按动转柄,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2)复位键则回零。
(3)它长针(秒针)转一周为60s,大盘中每一个小格表示1s,即分度值为1s;(4)停表短针(分针)转动一周为30min,即分度值为1min。
1.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弹簧测力计(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3)结构:弹簧、指针、刻度盘、挂钩。
(4)性能:量程5N;分度值0.2N2.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刻度是否磨损,并且是否规范调零。
(2)测量时:让测力计弹簧伸长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摩擦。
保持弹簧与表盘的刻度平行。
(3)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垂直;测量静态是,当测力计和物体都稳定时再读数;在测量动态是,当测力计匀速直线运动时再读数。
3.注意事项: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严禁倒挂。
1.4温度计的使用1.温度计(1)构造:玻璃液体温度计由装有感温液(水银、酒精或煤油)的感温泡、玻璃毛细管和刻度标尺三部分组成。
(2)温度计的刻度:温度计的刻度常以摄氏度来标注,它的符号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2)原理:利用感温液(水银、酒精或煤油)的热胀冷缩性质使感温液体积发生变化显示温度。
2.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避免损坏温度计;(2)使用中,将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中,温度计与自由液面垂直,不要碰到容器地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感温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当你俯视读数时,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当你仰视时,测量值要不实际值偏小。
1.5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基础知识(1)用途:测量物体的质量。
(2)结构:底座、平衡螺母、标尺、游码、托盘、指针、分度盘、砝码构成。
砝码一组:10g(1)、20g(2)、50g(1)、100g(2)、200g(1)。
(3)性能:最大称量(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量程)500g,分度值为0.5g、最大称量时感量0.5g(感量-表示天平的灵敏程度)。
(4)原理:杠杆平衡。
2.使用方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游码的左边缘靠近零刻线)(2)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遵循哪边高就向那个方向进行调节,例如指针向右偏,即左边高,则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3)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或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这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左物右码,加砝码要先加大的,如果所加的砝码过大,再换小的,并且一定利用镊子夹取,不可以用手)。
3.注意事项(1)用天平秤的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即不可超过量程,否则会损坏刀口。
(2)看清标尺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代表多少克。
(3)游码左边缘对准的刻度值才是游码所指的刻度值。
(4)往盘里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轻拿轻放,不可以用手拿,砝码不可以混用。
(5)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品直接放在天平里,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生锈。
1.6电流表的使用1.电流表基本知识(1)电流表:电路中电流的大小需要用电流表测量。
电流表的符号用○A。
(2)电流表的结构:主要由表盘和接线柱构成。
改变接线柱连接方式可以改变测量的量程。
(3)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1)0~0.6A的量程,电流从红色标记为“0.6”的正接线柱流入,从黑色标记为“-”的接线柱流出,此时刻度盘上每一个大格表示0.2A,每个小格表示0.02A。
2)0~3A的量程,电流从红色标记为“3”的正接线柱流入,从黑色标记为“-”的接线柱流出,此时刻度盘上的每一个大格表示1A,每个小格表示0.1A。
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实验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需用零点调节器调到零位。
(2)连接方式:电流表接入电路,必须串联在待测的那部分电路中,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电流表的电阻非常小,通常忽略不计,称为理想电流表,可以视为一根导线。
(3)量程的选择:在测量前应先估算待测电流的大小,如果电流小于0.6A,则选择0~0.6A的量程,如果电流大于0.6A要选择0~3A的量程,选择合适的量程,使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如果不能估计电流的大小,可以先用较大量程进行快速试触,如果摆角较小,则需要换小量程;如果摆角过大,则需要换大的量程。
(4)读数:首先明确量程,根据指针向右偏转的小格数电流表的读数=每个小格的电流值×小格的数目(5)注意: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相当于电源短路,会使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3.电流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错误(1)正负接线柱接反。
现象:指针反偏;危害:损坏电流表。
(2)量程太小。
现象:指针偏转的角度超过最大刻度值:危害:损坏电流表。
(3)量程过大。
现象: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危害:无法准确测量电流值。
因为在不超过量程的条件下,偏角越大,则测量月准确。
(4)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
现象:与电流表并联的用电器被短路;危害:用电器无法工作。
1.7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基本知识(1)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做电压表。
电压表的符号是○V,刻度盘上标有“V”的电压表,它的示数以伏为单位。
(2)电压表的量程1)0~3V的量程。
每个大格表示1V,每个小格表示0.1V。
2)0~15V的量程。
每个大格表示4V,每个小格表示0.5V。
(3)连接方式: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而且电流是从红色的“+”接线柱流入,从黑色的“-”接线柱流出。
跟电流表类似,选择不同的接线柱对应不同的量程。
(4)使用方法1)使用前,需要观察电压表指针是否归零。
需要规范调零。
2)连接时,电压表并联在所需要测量的电路的两端,并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选择量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根据已知条件估算电压值,从而选择合适的量程。
如果不能估算电压值,用大量程进行试触,如果偏角很小,选择小量程,如果偏角过大,则需要更换大量程。
4)读数时。
首先确定量程,然后查出指针的在刻度盘上的小格数。
电压表读数=每个小格代表的电压值×小格数(5).电压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错误1)正负接线柱接反。
现象:指针反偏;危害:损坏电压表。
2)量程太小。
现象:指针偏转的角度超过最大刻度值:危害:损坏电压表。
3)量程过大。
现象: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危害:无法准确测量电压值。
因为在不超过量程的条件下,偏角越大,则测量越准确。
4)电流表与用电器串联。
现象:与电压表串联的电器被断路;危害:用电器无法工作。
1.7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滑动变阻器(1)定义: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装置,这中装置叫做变阻器。
实验室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
(2)原理:通过滑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就改变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3)结构:电阻丝,绝缘管、滑竿、接线柱。
(4)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5)名牌:一个滑动变阻器的名牌“50Ω,2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组织为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所以要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变化,选择适当变阻器,不要使电流超过它的最大值,否则损坏滑动变阻器。
2.使用(1)连接:串联在电路中使用,虽然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显示出接入的电阻值。
(2)接线柱“一上一下”。
即对角线连接方式。
如果同时连接上边的两个接线柱,则接入的相当于一根导线。
如果同时接入下边的两个接线柱则是接入定植电阻,不能达到变阻的效果。
3.注意:滑动变阻器的连接要按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确定电流的方向,以及在变阻器内的路径,根据根据要求向左变大、或者向右变大,从而确定连接方式。
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应把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处,从而限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而保护电路。
4.变阻箱(1)定义: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
(2)结构:两个接线柱,和四个旋钮。
(3)量程:0~9999Ω。
(4)读数:示数=(个位数字×1+十位数字×10+百位数字×100+千位数字×1000)Ω(5)优缺点:优点,能够表示出接入电路中的阻值;缺点,但不能连续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