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文体的定义之争:文本说、意见说、信息说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1.新闻性:以新闻事实为依托、时效性2.思想性:通过事实表达观点意见、表明立场态度3.论理性:辨是非、表态度、说道理,以理服人4.大众性:依托大众传播媒介、关切群众利益、群众参与新闻评论的功能:认识功能: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认识现实表态功能:代表党和政府、代表媒体、代表个人深化功能:深化新闻报道、受众认识、社会舆论引导功能:引导社会舆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功能:维护社会公正、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1.反应内容:新闻报道是用事实说话,提供新闻事件的真相;新闻评论是用事实说理,揭示新闻事实蕴含的深刻意义。
2.写作目的:新闻报道是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是传播新闻事件的内在思想。
3.表达方式: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讲清事实“五要素”是基本条件;新闻评论是以议论为主,讲究判断与推理。
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1.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时效性对于新闻评论,同对于新闻报道一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2.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都要求从实际出发,要求理论与实际结合,但是新闻评论所论之题要更具体。
3.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新闻评论重在紧密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以科学理论来开拓人们的思路。
新闻评论的要素:论点(证明什么)、论据(用什么来证明)、论证(如何来证明)论点: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态度是核心,观点是主体,意见是结果。
(态度型论点、观点型论点、意见型论点)总论点,也叫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或通常所说的主题;分论点,总论点的从属论点,为阐明总论点服务的,也叫子论点。
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主从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
论据: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1.事实性论据(表述事实的判断):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等2.理论性论据(表述客观规律的判断):包括科学理论,国家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决策、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讲话,历代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或知名人士的权威性言论,公认规范、定义、法则,古今中外名言。
论据选用的原则:1.必须围绕论点,只有论据贴切,才能证明论点的正确。
2.论据真实可靠,切记不要用“差不多”、“大概”的事情做论据。
3.选用的论据要讲究新。
“新”即“新鲜”和“新颖”。
论证: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而严密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逻辑推理)。
评论文章的论证方式:例证法(分析原因、分析结果、正反对比)、引证法、喻证法、反证法、归谬法例证法:就是通过对大量事实概括、归纳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俗讲,就是通过举例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就是“摆事实”的方法。
引证法: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也就是用大道理来论证小道理。
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喻证法:就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和证明论点的方法。
愚人吃盐的故事就是比喻,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反证法:就是通过对反面观点的否定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
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可以从正面入手,也可以从反面进行。
归谬法: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以该观点作为前提进行推导,推导出的结果是一个荒谬的结论,以此让对方的观点不攻自破。
论证中常见问题:1.罗列事实,缺乏论证;事实代替论证2. 偷换概念几种常见的推理形式:1.直接推理:是由一个直言判断前提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结论的推理。
2.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断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推理。
3.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
4.类比推理:由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推导出它们的另一种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间接推理。
技能篇:谋篇:也就是布局,或者说是搭架子、列提纲,这是在解决选题、立意和论证之后出现的一步,是将我们的思想成果见诸书面的阶段。
结构:谋篇布局见诸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结构安排原则:1.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引论-正论-结论2.服从主题表现)谋篇的优劣,在评论结构中可以得到具体验证。
好标题要求:1.准确贴切,既要恰如其分,经得起推敲;又要符合我党新政权性质,表述精当,无懈可击。
2.简明扼要,既要提纲挈领的提出主题,使之醒目;又要言简意赅。
3.鲜明生动,要借助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段,使标题有鲜明的色彩和动人的力量。
4.要体现评论中心内容和思想水平,评论标题作为评论的“眼睛”,集中体现着评论的中心内容和思想水平。
标题的类型:提出问题型标题、标出论点型标题、表态型标题新闻标题与新闻评论标题比较:新闻评论标题在依据、形式、句式方面,都与新闻标题不同,1.新闻标题以事实为根据来命题,内容要具体,或者虚实结合;新闻评论标题,用具体事实作为内容,或者用抽象化的写法,以观点、态度为依据。
2.新闻一般有主题和辅题,结构较复杂;新闻评论标题一般只有一行。
3.新闻标题的语法要求比较严格;新闻评论标题没有严格要求,比较自由。
评论开头的几种写法:1.开宗明义,点明题旨,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2.以新闻事件为缘由,在开头先将新闻事件的经过或特点概括叙述,为下文的分析论证做铺垫。
3.说明原委,回溯来由,交代写作的动机。
4.摆出驳论的对象,亮出错误认识,使文章一开始就掀起论战的高潮。
5.用设问句直接点明论题,这些论题往往是国计民生中的重大问题或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6.用引语、经典、比喻、故事开头,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六种不同的段落结构:1.归纳论证结构: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说分论点的基础上,归纳出总论点。
2.证明论证结构:证明论证结构,然后运用论据直接证明。
3.排列(并列)论证结构:先提出总论点,然后排列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
4.递进论证结构:提出总论点后,逐步分析,由现象到本质,把道理阐述的比较完整深刻。
5.比较论证结构:提出论点后,通过对事物本身各个发展阶段的纵向对比或与另一事物的横向对比,深入阐发道理。
6.正反论证结构:提出论点,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述。
新闻评论结尾写法:1.精辟概括式结尾:总括全文高于全文的作用2.高昂激越式结尾:需高屋建瓴,或展望前程,或揭示哲理,由衷抒怀。
3.余音绕梁式结尾:借助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给读者以较多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结尾的大忌:1.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2.是画蛇添足,文气全漏3.好的评论结尾是收束有力,言尽意长。
新闻评论分类美国的分法:狭义上,社论、专栏评论和短评;广义上,政治漫画、民意调查和读者投书。
欧洲(西方)的分法:社论、专论、释论(大事分析、时事述评、述评)、短评(分散于各专业版)、杂志评论。
台湾的分法:林大椿《新闻评论学》,按大众传播媒体分为印刷媒体(社论、专论、释论、短论)和电化媒体,以评论叙述的内容来分,可分为政治新闻评论、经济新闻评论、国际新闻评论、社会新闻评论、文教新闻评论和军事新闻评论等;王民《新闻评论写作》,以评论论述的方式划分,可分为解说型、辩论型、启发型、研判型、劝导型、褒贬型、建议型和纪念型。
按主要性能分:1.带有全面部署性的2.带有说理启发性的3.带有业务指导性的4.带有政治鼓动性的按评述内容分: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工作评论、国际评论、社会问题评论代表媒体编辑部集体意见的评论形式:社论、编辑部文章(大型重型的评论)、社评、评论员文章(中型的评论)、短评、编者按、编后(小型的评论),除此之外还有记者述评(述评)以个人名义署名发表的评论(专栏评论)形式:专评、新闻时评、思想评论、微型评论、网络评论社论: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
社论的几种变体:专论、代论、来论社论的几种类型:阐述型社论、启迪型社论、评介型社论、辩论型社论、礼仪纪念型社论特征:1.社论的意见代表编辑部的立场和主张,是传媒的灵魂2.社论的评论对象是重大新闻3.社论所发表的意见是“经过考虑的”,极为慎重的4.对于党政机关传媒来说,社论又同时代表同级党委发言,具有权威性社论主要任务:1.直接的、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当前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的指示精神,部署工作,提出任务。
2.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或方向性的事物加以评述,表明编辑部对此的认识和态度,帮助受众认清这类事和现象的的本质,并阐明对我们当前工作的意义。
3.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依托,就全局问题发表议论,分析形势,提出任务,或重大外事活动发表礼节性评论。
社论写作基本要求:1.选择恰当论题,提炼在政治上明确和尖锐的主题思想2.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把道理说得既深刻又透彻,让读者心悦诚服(a.要善于进行抽象、概括,着力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关键所在b.对于抽象的道理,要善于在阐述中进行具体分析c.论证时材料和观点要统一,结论和论据要结合)3.要树立正确的文风,力求把社论写得短而精粹、质朴感人社论如何短而精:1.论题单一集中,紧扣当前思想焦点2.分析单刀直入,坚持虚实并举3.打破惯用程式,不“穿靴戴帽”4.作者笔端饱蘸激情5.善于融叙、议为一炉6.修辞手法运用得法何时采用社评、评论员文章1.针对现实生活或实际工作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作方针性政策性的指导和评价2.在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过程中,及时的揭示出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的具体方向或侧重点3.及时地灵活的针对某种社会思潮和一个时期的思想倾向,生动切实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4.联系媒体上发表的正反典型进行评论,兴利除弊,扶正祛邪系列评论中要注意:1.要精心策划:对主题、思想观点、写作风格等要心中有数2.要紧密配合:各篇之间既要有分工,又要有联系3.要言之有物:力求每一篇都能给人新启迪4.要有“评”有“论”:主要是说,以理服人短评:一种简短而灵便的评论形式,一般在千字以内。
它或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代表编辑部发言;或抓住新闻报道中最新鲜,最有特色,或者编辑认为最值得突出的亮点,加以强调和发挥,简明扼要地进行分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