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供应商评价供应商评价是指利用指标评价体系,对供应商供货质量服务水平、供赁价格、准时性、信用度等进行评价,为供应商的选择奠定基础。
供应商评价的内容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基础是确定评价的内容、方法、地位和作用,基于供应商在企业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此问题加以考虑。
1.供应商是否遵守公司制定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供应商行为准则是企业对供应商最基本的行为约束,也是双方保持合作关系的基本保障,这是进行供应商评价的首要内容。
2.供应商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遵守企业指定的保密协议。
2)是否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采购人员的信任。
3)是否通过不正当手段邀请采购人员娱乐。
4)是否串联相关其他企业哄抬物料价格。
5)提供物料是否以次充好,能否达到合同约定的品质。
6)是否让采购人员持有供应企业股份,以达到对其进行贿赂的目的。
3.供应商是否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意识采购物料在装配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因为质量问题或使用方式不当等原因而导致损坏。
在发生这种情况时,供应商应及时修理,提供相关的售后服务支持,而不应借故拖延,或者让采购企业蒙受损失。
4.供应商是否具备良好的质量改进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已以日计。
企业的创新意识离不开供应商的支持,以及原材料品质和技术的进步,有时供应商的创新甚至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原动力之一,它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5.供应商是否具备良好的运作流程、规范的企业行为准则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混乱、行为规则不健全的供应商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生存和发展,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和采购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6.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企业之间的合作要建立在双方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之上。
在生产和管理中,企业可能因为多种原因需要得到供应商的配合和帮助,如计算机制造企业和汽车制造企业,因为技术具有专用性就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操作指导下进行组装生产。
7.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有些物料未来的市场需求很难确定,可能有大量需求,也可能仅具有研发阶段的供应。
具有良好风险管理能力的供应商有能力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以合适的价格提供企业所需要的物料和产品,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8.供应商是否具有在规定的交货期内提供符合采购企业要求物料的能力这是企业评价供应商的最低标准。
无论是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还是短期的供货合同,这一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不同企业对此有各自的具体要求和期望。
对于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集团来讲,供应商选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因此他们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有更多、更严格的标准和更广泛的内容。
而中小企业对供应商的要求则相对较为宽松。
另外,就评价内容而言,有些方面可以量化,有些则只能从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观察得到。
许多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和运作,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对供应商进行考评的指标体系。
[编辑]供应商评价的步骤供应商的评价要经过如图所示的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要想建立基于信任、合作、开放性交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企业必须知道现在的产品需求、产品的类型和特征,以此来确认客户的需求,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
2.建立选择的目标企业必须确定供应商评价程序如何实施,而且必须建立实质性、实际的目标。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本身也是企业自身的一次业务流程重构过程。
3.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复杂系统的不同属性的指标,是按隶属关系、层次结构有序组成的集合。
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1)供应商的业绩。
2)设备管理。
3)人力资源开发。
4)质量控制。
5)成本控制。
6)技术开发。
7)客户满意度。
8)交货协议。
4.建立评价小组企业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小组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这个小组的组员以来自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密切的部门为主。
5.供应商参与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来确认他们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有获得更高业绩水平的愿望。
所以,企业应尽可能早地让供应商参与到评价的设计过程中来。
6.评价供应商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生产运作等全方面的信息。
在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价了。
7.实施供应合作关系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将不断变化。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标准,或重新开始供应商评价选择。
在重新选择供应商时,应给予原有供应商以足够的时间适应变化。
[编辑] 供应商评价的指标[2]供应商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考核。
1.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开始运作的一段时间内,主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查。
检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检,一种是抽检。
全检工作量太大,一般采用抽检的方法。
质量的好坏可以用质量合格率来描述。
如果在一次交货中一共抽检了N 件,其中有M 件是合格的,则质量合格率为P 。
其公式为显然,质量合格率越高越好。
有些情况下,企业采取对不合格产品退货的措施,这时质量合格率也可以用退货率来描述。
所谓退货率,是指退货量占采购进货量的比率。
如果采购进货n 次(或件、个),其中退货r 次(或件、个),则退货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即退货率=2.交货期交货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
考查交货期主要是考查供应商的准时交货率。
准时交货率可以用准时交货的次数与总交货次数之比来衡量。
其公式为交货准时率= 准时交货的次数X 100% 总交货次数3.交货量考查交货量主要是考核按时交货量。
按时交货量可以用按时交货量率来评价,按时交货量率是指给定交货期内的实际交货量与期内应完成交货量的比率。
其公式为按时交货量率= 期内实际完成交货量X 100% 期内应完成交货量4.工作质量考核工作质量,可以用交货差错率和交货破损率来描述,分别为交货差错率= 期内交货差错量X 100% 期内交货总量交货破损率= 期内交货破损量 X 100% 期内交货总量 5.价格价格是指供货的价格水平。
考核供应商的价格水平,可以将它与市场同档次产品的平均价和最低价进行比较。
分别用市场平均价格比率和市场最低价格比率来表示。
其公式为平均价格比率= 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市场平均价X 100% 市场平均价最低价格比率= 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市场最低价 X 100% 市场最低价6.进货费用水平供应商的进货费用水平可以用进货费用节约率来考核。
其公式为进货费用节约率= 本期进货费用-上期进货费用X 100% 上期进货费用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依据人的经验、直觉和洞察力作出判断,把一些蔻陛的因素以定量的形式表示出来。
该方法可以考虑许多无法直接量化的因素,尤其是一些对未来合作发展有长远意义的因素。
因而,AHP法被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系统、优先级评价、企业发展规划的选择方面,它适用于长期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
还有Schinnar(1980)提出利用只有投入指标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来解决供应商的选择问题。
他将供应商输出指标转变为越小越好的表示方式,与生产过程中投人品的特点一致。
二、成本方法成本方法(Total Cost Approaches)是用来解决单项目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对能够满足要求的供应商,计算其采购成本包括销售价格、采购费用、运输费用等各项费用的总和,通过对各个不同供应商的采购成本的比较,选择成本较低的供应商。
基于成本的供应商选择方法有很多种。
Timmerman 提出用成本比率法(The Cost Ra-rio)计算与成本有关的质量、运输、服务等项目的总成本来进行供应商选择。
这种方法的主旨是通过计算出每一个项目准则的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比来确定最终要选择的供应商。
1996年,Roodhoofi和Konings提出了用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价。
此后ABC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通过分析企业因采购活动而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成本来选择供应商。
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问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
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手段。
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称为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
三、数学规划方法数学规划方法是解决单资源和多资源优化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包括多目标规划、线性规划、混合整数规划等。
可分为单目标规划和多目标规划,又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
1.单目标规划(1)线性规划模型由于线性规划方法描述简单,又有成熟的软件来优化,因而在供应商选择问题的描述和方法中,应用较广。
1974年,Gaballa首次将线性规划方法用于供应商选择问题,他以澳大利亚邮局的多项目采购为例,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采购成本为目标,考虑为需求和供应商能力问题及全额数量打折情况。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Pan通过订单分解的策略来选择供应商以增加供应的稳定性,建立了以成本为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将价格、质量、服务作为约束条件。
Turner建立了英国煤炭采购计划的线性规划模型,以总成本为目标,以需求、最大/最小订单数量、地理位置为约束条件,同时考虑数量打折情况。
由于线性规划在规模较大时计算时间过长,采用了启发式算法求解。
Chaudhry研究了多资源网络问题,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采购总成本为目标,把质量和交货作为约束条件,讨论了全额和超额数量打折情况。
Bender等人在IBM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以采购、运输、库存成本为目标,以供应商能力和政策为约束条件,综合考虑了多项目、多时间段、多产品和数量打折情况,但没有给出算法。
Rosenthal等人研究了不同产品绑定销售打折情况,建立了以最小化采购成本为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考虑了以价格、质量、交货和供应能力作为约束条件。
(2)非线性模型相对于线性模型来讲,非线性模型较少。
Benton在考虑了多项目、多供应商、多客户、资源有限和数量打折情况下建立了一个供应商选择非线性模型,目标是最小化总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订单成本,把存储能力和资金作为约束条件,用拉格朗日松弛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