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


知识小卡片
北洋军阀,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 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 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 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所以,这个封 建军阀集团就被称为“北洋军阀”。
◆孙中山的辛亥反思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 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 调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 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 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 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 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 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 ——孙中山1924年1月
知识小卡片
袁世凯(1859—1916) 河南项城人。 1899年9月,出卖维新派,得到慈禧太后宠信,1899年升山 东巡抚,残酷镇压山东义和团。 1901年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3年任练兵会办大臣,扩张权势,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 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1909年由于同满洲亲贵之间权力之争日趋激化, 遭到排挤, 被摄政王罢免。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帝国主义选中为取代清 政府的新的代理人。 1911年11月,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清政府实权。以武 力要挟革命党,要孙中山让出临时大总统职位。 1912年3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合作探究1:
(1)材料一中主权归属有何特点? 主权在民 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主权在君
(2)从材料二中找出能体现民主社会特征的两个关键词, 其进步性在哪? 自由 平等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合作探究1:
(3)材料三中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
三权分立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后还颁布了哪些措施推动社会 变革?
政治: 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权利
经济: 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奖励华侨投资国内
教育方面:
提倡公民道德教育,废除陋习
社会生活方面: 禁止蓄辫、缠足、革除陋习
观察并思考 你知道辫子和小脚及马褂的变迁吗?
观察图片,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 国社会产生的变化。
孙中山题词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途 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呼。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月3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
时政府正式成立。
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
图宣 为誓 孙就 中任 山中 年 谒华 元 明民 旦 孝国 , 陵大 孙 归总 中 来统 山 。之 在 职南 ,京 1912
南 京 临 时 参 议 院 成 立 大 会 议 员 合 影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成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临时副总统:黎元洪 陆军总长:黄兴 实业总长:张謇 交通总长:汤寿潜 司法总长:伍廷芳 教育总长:蔡元培 海军总长:黄钟瑛 外交总长:王宠惠 内务总长:程德全 财政总长:陈锦涛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样 的政府? 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即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课 标 内 容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清帝退位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1912年元旦 都城:南京 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历法:改用公历 纪元:以中华民国纪元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颁布《临时约法》
武昌起义爆发时, 孙中山正在国外,但 他回国后,立即被选 为临时大总统。想一 想,为什么孙中山会 被选?为什么是临时 大总统?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 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国务Leabharlann (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 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 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 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巩固练习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 人心,你认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哪些措 施对此起了促进作用?
巩固练习
想一想,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 是失败了?为什么?
查找资料,说说帝制终结的原因。
再见
文中提出了定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就职和遵守《临时约
法》等三项条件,要袁世凯遵守。 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附有三项条件的辞职咨文。这是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作的最大努力。
孙中山任命蔡元培(前左五)为专使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凯
1912年2月18日,孙中山根据辞职咨文所附条 件,派专使赴北京迎袁世凯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但是,袁世凯暗中指使他的亲信部队在北京举行 “兵变”。顿时,北方形势紧张,参议院只得让步, 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什么意思? 责任内阁制 (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约法的性质。它的颁布目的是 什么?有何意义?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目的是限制 袁世凯,维护共和;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的进步意义,带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三、清帝退位
1.南北议和 2.帝制终结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南北议和
伍廷芳 唐绍仪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利用革命势力的迅猛发展,迫使清政府任 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执掌了全国军政大权。掌权后的袁世凯对革命党 人采取一打一拉的狡猾伎俩。在用武力镇压革命党人的同时,又在帝国 主义支持下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南北议和”。1911年12月,南北和议在 上海英租界举行。这分别是北方代表唐绍仪和南方代表伍廷芳。
2.帝制终结
爱新觉罗·溥仪 (1906—1967) 宣统帝 清朝末代皇帝
摄政王载沣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清 朝灭亡。图为清帝退位诏书。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合作探究2:
李铃: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的职 位是窃取的。 王强:袁世凯临时大总统职位 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析革命党人让权于 袁世凯的原因。
“……袁世凯尽 管不好,我们 要希望他好, 要用诚恳的劝 告,严密的监 视,感动他, 鼓励他,使他 不 可 能 不 好……”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按照南北议和条件,孙中山于13日辞职。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其独裁,孙中山在辞职咨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会见各国使节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
的支持 立宪派等 的拥护
对 清:
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 迫孙中山让位
革命派软 弱妥协、 缺乏实力 依托:掌握清政府大权与北洋军
• 由于袁世凯施展种种诡计,不仅使宣统帝于1912年2月12 日下诏书退位,而且还迫使革命派一再妥协,最终同意他 在北京宣誓就职,临时政府迁都北京。这样,孙中山提出 的三项条件中,革命党人只落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 纸空文了。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孙中山正式解除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 往北京。袁世凯凭借军事力量、列强支持、采用欺骗的手 段,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袁世凯建立起了北洋军阀 的统治,此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华 民国名存实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