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18她是我朋友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并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指导学生体验并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1、导入课文师: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们再次走进18课,仔细品味朋友含义。

(板书课题:18她是我朋友)她指谁?我又指谁?在阮恒和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生:口述二、情感激励、引导自学师:是呀,小姑娘的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睫,阮恒用自己的鲜血来挽救小姑娘的生命,她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然后认真的读一读,仔细的体会体会,把你读懂的句子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生:(自学、交流、讨论)三、朗读感悟,汇报交流1、交流阮恒献血前的表现师:谁先找到了描写阮恒鲜血的动作、表情的句子了?出示课件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

生:读“一阵沉默之后……又举起……”颤抖是神情激动有些紧张,从这个词中我感到阮恒有些害怕,不知该不该这样做。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理解真好。

生:阮恒把手举起来,放下来,又举起来,通过“举、放、举”这几个词,我感到阮恒好像有些犹豫不定。

师:你能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来理解,非常好。

生:从阮恒的动作中,我感到阮恒害怕、犹豫、担心。

师:体会得很深刻,老师也感受到了阮恒的害怕、犹豫、担心。

谁能模仿出阮恒当时的表情、动作呢?生:模仿。

师:大家试着体会体会。

师:一个人的表情和动作也可以反映出他的内心,请你把自己当作阮恒说说,此时心里会怎样想?(重点引导阮恒的内心世界)谁想把这个部分读一读。

生:读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这段,好吗?从老师的朗读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老师读的语速不一样,开始慢,中间快,后来更快了。

生:老师最后的“举起来”,语气非常坚定。

生:读。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害怕、犹豫,却不乏勇敢,喜欢勇敢的孩子就可以再站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2、交流阮恒献血时的表现师:刚才,同学们找到阮恒献血前表情和动作的词语来体会的,你们很会学习。

谁找到了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句子了。

生:读“阮恒……也不说……”(出示课件 2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一动不动,看出来他还是有些害怕,连动都不敢动了,我打针的时候也是不敢动。

我怕针扎疼了或扎到别的地方。

师: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非常好。

生:阮恒一句话也不说,感到很担心,很紧张。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阮恒们来听听你们的心里话吧。

生:我不能动,一动就会影响医生抽血,抽不到血,小女孩怎么办?生:我会在心里告诉自己,阮恒不要怕,等她好了,就可以和她一起玩捉迷藏了。

师:阮恒的血静静地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阮恒的神情,动作发生着变化,请同学们继续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课件3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疼吗?阮恒?”医生问道。

阮恒摇摇头。

生:(读句子)从“啜泣、颤抖”看出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

生:阮恒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害怕,所以他迅速地用手捂住了脸。

我从“捂”这个词看出,阮恒想掩饰自己的害怕。

生:这句话我感受到了阮恒心里也很痛苦,很悲伤,但他又不想让别人看到给别人带来麻烦,我也感到他很坚强。

师:是呀,血已从阮恒的身体抽出来了,他心里虽然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的小男孩啊。

(教师的语气先是沉重,然后激昂)接着来吧,谁还找到了。

生:读“但过了一会……他又摇了摇头”(出示课件4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我从“呜咽、掩盖”这两个词,感到阮恒害怕了,他以为自己要死了。

生: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饰他的痛苦。

师:真让人感动。

生:读“接着……抽泣。

”(出示课件5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从“哭泣、咬住”这两个词,体会到,阮恒心里痛苦极了,悲伤极了,所以不停的哭,但是他仍然想控制自己,想救小女孩。

生:我感到阮恒真是个英雄,他那么痛苦、悲伤,甚至都有些绝望,可是还尽量控制自己不哭,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早就哇哇地大哭出声了。

我很佩服他。

师:阮恒你真的好伟大,是个真正的小男子汉。

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用生命换取真情。

此时情此景,让我感动,让我们全班的同学感动。

阮恒,你是我们心中的榜样。

师:说的好,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过了一会……想竭力制止哭泣。

)指名学生读。

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三个词语“啜泣、呜咽、哭泣”,你是怎么理解的?生:都是哭的意思,三次哭泣说明阮恒越哭越厉害,三次不同的哭,我看出抽血的时间越长,阮恒越觉得离死越近,他内心的害怕和痛苦,也在不断加剧。

师: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体会一下他的内心想法。

(配乐)生:(谈体会)师: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体会阮恒此时的心情。

(生读,配乐)3、交流阮恒献血后的表现师:阮恒如此紧张、痛苦、害怕,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针刺痛了吗?生:不是,以为自己要死了。

生:以为要把他身上的血都抽给了小姑娘,把小姑娘救活,自己就死了。

师:面对这样紧张、痛苦的小男孩,谁来安慰他呢?生:阮恒,你放心吧,输了血,你也不会死的。

生:……师:文中医生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安慰阮恒的?生:文中医生用轻柔的语气来安慰阮恒的。

师:请你也用轻柔的语气来安慰一下阮恒吧?生:(不要怕,只需要你的一小部分血就可以挽救那个小女孩的生命;你不会有危险,马上就好了……)师:听到这样轻柔地安慰,阮恒停止了哭泣,可为什么阮恒以为献血会死,还会这样做呢?因为生:“她是我朋友”师:现在假如你就是阮恒,献血前你是多么地害怕、紧张,但你还是毅然做出了决定,那是因为生:“她是我朋友”师:献血时你心里越来越害怕,甚至全身发抖。

可你还是掩盖了自己的痛苦,那是因为你想到了生:“她是我朋友”师:在孤儿院里,我们每天朝夕相处,她有困难,我理当鼎立相助,因为生:“她是我朋友”师:我不能再哭了,坚强点,我要挽救她的生命!因为生:“她是我朋友”师:此时我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一切都源于生:“她是我朋友”女生:“她是我朋友”男生:“她是我朋友”齐:“她是我朋友”师:“她是我朋友”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此时,你理解这句话做题目的真正含义了吗?生:突出了友谊。

生:使人容易接近。

生:比较亲近。

生:更能体现阮恒舍己救人的好品质。

师:生命是可贵的,阮恒面对死都不怕,你眼前这位小英雄想说点什么?生:阮恒,你太勇敢了,为了朋友,你宁愿牺牲自己,是我的榜样。

生:你是个舍己救人的英雄。

……三、联系生活,拓展升华师:从同学们的言谈中,老师高兴地看到了在这个课堂上,每个人都受益匪浅,从阮恒身上,我们会感到了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是啊,千金难买真正的朋友,就让我们同学之间也发挥真正的友情吧!此时,想对你的朋友说上几句心里话吗?想给朋友几句赠言吗?现在就动笔写一写吧?(学生写,配乐)生:汇报自己的赠言。

师:听了同学们的赠言,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让我们带着这种友谊走向更美好的生活吧!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4自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现在,让我们借助画面,再回到那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之中。

(放录相)师:情况万分紧急,输血迫在眉睫,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医院的医生带着医药用品来到了那所孤儿院。

但是,医生和护士们都没有具备这个小姑娘的血型。

其中有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儿,他献出自己的鲜血,救了那个小姑娘。

师:大家说,他说的对不对?(对。

)师:那么,阮怛在输血的过程中,到底是怎样想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

自由地朗读一下课文的5——11自然段。

重点体会一下文中描写阮恒神情动作的语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开始。

18她是我朋友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并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指导学生体验并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二、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

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板:内心活动)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

(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

(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

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

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