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告诉我治疗胃寒,胀气,胃动力不足的办法_百度知道
凡年逾40岁,平时从无胃疼发生(或久按胃痛治疗不愈)者,突然出现胸或上腹部疼痛,甚至仅表现为胸闷、气短,都不应轻易断定为胃痛,而应考虑到心绞痛、心肌梗死。
平时有胃痛史的人,遇有疼痛性质、部位发生了变化,也应当考虑到心绞痛、心肌梗死,应即送医院,做心电图等检查。
据初步调查,门诊普内科有20%的病人在就诊时主诉胃部不适,其中四分之三的病人是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但这部分病人大多对自己的疾病不能正确认识,凭主观臆断认为自己患有胃溃疡,并自行服用抑酸剂,以致延误了病情。
为此,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王吉耀教授日前指出:“胃痛病人不要简单对号入座。
”王教授还说,虽然近年胃部疾病的发病数有所减少,但在门诊仍占一定的比例,而大部分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中溃疡样消化不良和胃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各占一半。
这些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胃痛、胃胀及烧灼感等症状,有的病人就简单地认为自己得了胃炎或溃疡病,自行服用胃动力药或抑酸剂。
如果是普通的胃动力障碍,服用一些胃动力药物就行了,但如果是溃疡样消化不良,随便服用抑酸剂,当作溃疡病来治,时间一长,就会影响患者胃酸的正常分泌。
因为,抑酸剂和抗酸剂是不同的,前者对胃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于治疗溃疡病,而后者通过中和胃酸尤其适合于溃疡样消化不良。
经临床观察,大多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并没有基础酸排量及最大酸排量的增加,胃部之所以会出现疼痛症状,多数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对外来酸的敏感度增加,这时,只要合理服用抗酸剂就能及时中和胃内酸,迅速缓解疼痛症状。
据悉,新一代的抗酸剂达喜等还可以保护胃粘膜和吸附胆汁。
当然,准确判断溃疡性还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应该到医院请教医生,千万不要简单对号入座。
尤其是45岁以上的中年人,如近期出现消化不良、消瘦等症状,更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胃部恶性病变。
如果是胃病,也应确定是什么胃病。
因为胃病也有许多种,不同的胃病治疗的方法也不同。
要注意以下几点: 1,胃痛时不要乱服去痛片,因为用去痛片治胃痛雪上加霜。
2,胃痛时服用以碳酸盐成分为主的抗酸剂,症状能很快改善,但常会复发。
因为以碳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抗酸剂,俗称苏打片,主要作用是中和胃酸,对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有效。
而不少人的胃痛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治疗要采用抗酸、抗菌、保护胃粘膜等多重联合的方法,才能防止复发。
3,在胃不舒服的时候,服增加胃动力的药不是每次都见效。
因为不是所有的胃不舒服都是胃动力不足引起的。
只有患胃轻瘫或在饭后有胀感时,服用胃动力药才能起到消除胃胀的效果。
如胃酸过多、胃溃疡、胃痉挛引起的不适,服用胃动力药不仅不起作用,甚至还会加重病情,因此,胃药不能随便吃。
4,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的区别“消化不良”是一广义的概念。
许多消化道疾病、全身疾病乃至药物均可引起消化不良,这类病人消化不良原因明确,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另一部分“消化不良”病人经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称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的症状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等。
“慢性胃炎”是胃部粘膜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症状有:中上腹部有无规律的隐痛、灼痛、钝痛或刺痛,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上腹或全腹部饱胀,进食后饱胀感加重,嗳气时稍缓,不泛酸。
“胃溃疡”和“十二指
肠球部溃疡”是“消化性溃疡”常见的两个疾病,他们的症状往往较为典型,表现在疼痛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胃溃疡表现为餐后痛,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表现为饥饿痛,进食可缓解,且疼痛在上腹部有明显定点而非弥漫性痛,有季节性(冬春及秋冬交替季节好发),即使溃疡愈合后仍会经常复发。
饮食不当是慢性胃病发生及发作的重要因素。
已有胃病的人应尽量避免辣、油炸等刺激性的食物。
“胃痛”和“胃胀”是两种不同的症状。
“胃痛”大都由于胃痉挛引起,而“胃胀”大都由于胃动力不够,因此在用药方面也不同。
下面介绍几条治不同胃病的偏方供参考: 1,治寒性胃痛方桂枝、制香附各6克,炒白术、炙黄芪各12克,干姜3克,炙甘草、川厚朴各10克。
将上药加水,煎成300毫升汁液,日分两次温服。
2,香油炸生姜治胃痛方鲜姜洗净切成薄片,带汁放入面白糖内沾一下,放入烧至六七成热的香油锅里,炸至姜片颜色变深出锅。
每次两片,饭前热吃,一日三次。
服十天左右对防治胃疼有一定疗效。
3,治胃病有新方胃炎伴胃下垂方:猪肚一个洗净,白大川(白辣椒。
药品公司有售)30克,适量的油盐、酱等调料。
方法:[1].将猪肚洗净,白大川灌入猪肚内用线扎紧。
[2].锅内放油烧开,将猪肚爆炒片刻,加适量的水、盐、酱油、生姜,一同下锅蒸煮,待能用筷子穿透后,再烧10分钟,尔后食用。
[3].在食用前先用手掌交替按摩胃部5分钟,感到有热感后再向左、向右、向上推摩各50次。
这样只要连食三至四个猪肚,胃痛即可根治。
4,治胃酸过多方不少老年人由于脾胃功能较弱或饮食不当,往往在饭后会出现短暂的反酸水、反胃等现象。
此时,可取生花生吃二、三十粒,过3-5分钟后,反酸、反胃的症状即会消失。
5,治胃溃疡方取猪肚1个,生姜250克,把猪肚、生姜洗净。
生姜切片后放入猪肚内,用线扎住口,放入砂锅内,加清水约3斤,文火煨熟后去姜,猪肚切丝,以酱油拌食汤同饮。
每个猪肚分3天吃完,可连续吃10个。
本方有温中养胃之效,适用于胃溃疡、胃寒疼痛。
治疗期间,忌食生冷、寒凉食物。
6,治胃痛方:鸡蛋壳60克,生鸡内金20克,丁香20克。
将酒精洒在鸡蛋壳上,点火烧成碳,与鸡内金、丁香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服3次,1周为1疗程。
服药1疗程,即有显效。
7,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黄芪50克,蒲公英、白芍、百合、丹参、白花蛇舌草、连翘各30克,枳壳、白芨各15克,鸡内金、丁香、莪术、三七、甘草各10克。
研成细末(或制成药丸),每日服3次,每次5克(饭后30分钟服),1月为1疗程,有特效。
8,治胃下垂方: [方1]:猪肚1个,白术250克。
将猪肚洗净,白术用水浸透,放入猪肚中,置瓦罐内加清水,文火煨至猪肚熟烂,将猪肚取出后调味佐餐常食。
[方2]:白术焙干研末,每次5克,日3次,空腹米汤或蜂蜜水冲服,5剂为1疗程,可常服食。
能健脾益气,补气升提,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
(方中猪肚以脏补脏、以形补形;白术健脾温中,益气升提;米汤或蜂蜜水送服,既可助药入脾胃经发挥治疗效用,又可助猪肚、白术补益升提之力,诸药合用,故对胃下垂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 9,治胃酸过多方取干红枣8-10 枚,烧至半焦状,加入生姜末50克,共置罐中。
添清水400毫升煎煮,每天早、晚各服1剂,连用3天即见效。
一般5-7天为1疗程。
10,治胃寒方白酒50-100克,鸡蛋1个。
白酒放入大勺内烧开,放入搅好了的鸡蛋煎熟待用。
将煎熟了的鸡蛋,趁热吃下,每天早晚空腹各服一次。
一般胃寒7-10天可痊愈,重者半月也会有明显效果。
11,治消化不良方[方一]、麻雀5只,大米50克,盐少许。
将麻雀去毛及内脏,按常法同米煮粥,加盐调味顿服。
[方二]、鲜鹅血一杯,生韭菜榨汁一小杯。
鹅血取来,迅
速与韭菜汁混合饮服,每日1次。
鲜鹅血一杯,冲黄酒饮服每日1次。
用消毒注射器提取鹅血10-20毫升,趁热服下,每日2次。
以上均是一个月为一疗程,见效可连续服用,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