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课题:《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执教班级:七(六)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春夜洛城闻笛》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篇古
诗,是李白客居洛阳时的所闻所感。

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诗都是古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通过对春夜笛声的细腻、夸张描写,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的体验
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和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知人论世—听读朗读—品味诗句—知识迁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弥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写法。

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不同意象的组合对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