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托物言志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托物言志PPT课件


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
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
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
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
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14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 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
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
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
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此时
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
(宣武区模拟试题)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
法:“诗眼”,指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
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
“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
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孤,”其(或““诗念眼群””)
答: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 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 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 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 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7
• 答:托物言志。林中鸟与笼中鸟不 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 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 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8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 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
咏物诗
请问:下列古诗哪一首是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 托物言志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物抒情
❖ 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秋天它的羽翼被迫“摧
藏”,只得飞到昆仑山以西,却不知何时才能往回
4
答题思路: 1、物的外形特征 2、物的神韵、品格 3、诗人的理想情操
5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 ,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
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
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4.写作技巧: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诗
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
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6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飞。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
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9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
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
飞,比喻环境恶劣,才华不得施展。“处非位”比
喻不被赏识。整体上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
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11
(宣武区模拟试题)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翻译: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 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 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 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 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 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12
1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 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 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 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 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答:清晨喝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
山岗上,体现了“凤凰”品行高洁,志向远
大;(2分)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
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体
现了“凤凰”才能出众。 (1分)
10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志的内容:
因个人遭遇而明志或冀望;讽喻现实;
归纳普遍哲理
2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是 “;飞鸣其声“念群诗”骨”是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
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13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
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