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商视觉设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电商视觉设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电商视觉设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摘要:高职电商专业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问题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做好人才培养以应对行业的发展需求一直是这类教育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文章以人工智能应用开始影响电商领域的背景下,探讨在电商视觉设计方向融合人工智能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电商网页设计为例结合人工智能运用与混合式教学探索,为新环境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力提升起到引导作用。

关键词:电商视觉设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1电商视觉设计岗位的发展
对于高职人才培养而言更多关注的是职业能力培养,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等要求为标准,选取教学内容,更为关注相关岗位群对应的变化趋势。

而电商视觉设计作为电商岗位链体系中的一环,也是随着电商多元化的发展衍生出更多的需求和差异化。

特别是一方面随着企业对于品牌设计意识的加深,对传统网页美工岗位提出了转型升级的需求。

在用户体验、用户研究等互联网思维影响之下,更多注意了主题化设计、场景化设计特别是和风格调性的融合。

而另一方面,则是应用场景更为多元,赛道增加了。

不仅仅局限在淘系、京东系等传统电商,还包括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拼多多、小红书、头条系等新电商新势力。

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的发展,手持界面和大屏幕的用户体验设计是大势所趋,而短视频的相关设计更是铺天盖地。

涉及电商的相关设计也开始从线上逐步向线下发展,真正开始了全渠道的设计。

这也是由于国内电商市场开始向存量竞争转化,品牌的认可,使得视觉设计需要更为深度地参与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去。

相关知识技能体系要考虑的宽度和不同点的深度都和传统高职教育中的电商设计有了很大的改变。

设计的方向不仅仅局限在具体一个产品上,而是要更多考虑到用户的角度,在具有本身的调性外,甚至要像营销一样考虑千人前面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可以说电商视觉设计岗位新趋势的形成,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人才培养上的问题。

这也是作为相关职业教育从业者需要进行研究探索的,能尽快使之跟上行业岗位的变化。

2当前电商视觉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课程体系需要重构。

现阶段的电商视觉设计方向的课程体系要么是从视觉传达设计这类学科体系中衍生出来,要么是依托传统信息技术类借助校企合作来构建的。

视觉传达设计则更多贴近传统的设计,在艺术理论体系方面有着更多的培养,而与电商思维相融合方面,特别是以技术形式的展现方面则是其弱项。

而信息技术类则更多将课程内容建立在不同软件应用方面,内容上更多注重软件功能性的应用和专项技能的训练。

这两个类型容易造成学生的培养上内外失衡,要么更注重设计本身要么更注重软件功能性的使用。

2.2课堂教学内涵需要改变。

由于前面课程体系的问题,使得现阶段很多高职教育的电商视觉设计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都是会把软件的功能性应用教学当作教学任务当中的主要目标和教学指标。

课堂内容虽然是项目任务化,但也更多的是教师展示任务步骤过程,学生进行模仿,差异化较少,更缺乏迭代思维递进。

理论体系的内容很多也是依托于软件本身的概念和设计思维,用户思维有较大脱节,从而本质上将学生培养向流水线技能工人的方向转变,导致学生形成了照搬照抄的习性,从而抑制了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创新性和积极性,特别是综合思维能力、跨领域的结合能力。

2.3学生学习适应能力需要提高。

也是由于课堂教学的问题,使得高职电商视觉设计的学生从顶岗实习阶段开始就需要大量去弥补企业一些岗位所需求的结合能力和思考能力,而大部分实习生只是习惯按照工作岗位技术要求完成任务,对于行业新知识、新形势、新技能,一般很少去关注或主动去了解学习思考。

特别是对于更深层次用户体验、用户研究方向为导向的设计缺乏概念,从而影响学生的后期职业升迁能力,加上初期为了适应各种电商平台的场景,补充更多电商思维的内容,需要大量时间的加班。

据顶岗实习调研,相关电商视觉设计的实习生在企
业平均日工作时间中有60%以上在10h左右,更有近20%的学生在12h左右,整体工作的体验感较差,甚至开始影响对学校专业的满意度调查。

3人工智能兴起对电商视觉设计的影响
电子商务产业自始至终都是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成长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各个电商公司自然而然也马上进入这一赛道,考虑去借助这一技术的发展来提升企业效率以及更好地进行客户研究,精准化营销,实现千人千面。

除了最开始的机器人开始充当客服,阿里店小蜜已经逐步开始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网络营销环节,主题软文的快速合成、论坛发帖回复、处理粉丝都可以由机器人来操作完成。

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语音互动广告和广告精准投放等。

对于电商视觉设计也是如此,不仅仅是一键式抠图,现在有了自动主图制作、banner海报合成、详情页的自动化排版、切割、上架,并铺货到各个电商平台,还有自动拍照、视频制作等人工智能工具。

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阿里的鹿班、苏宁的木牛流马以及阿里的慧眼识货[1]。

3.1人工智能会逐步替代初级岗位。

面对人工智能冲击最为明显的自然是各电商岗位群中的初级岗位,特别是一些可标准化的重复性工作以及简单分析性工作,就像简单的数据报表统计汇总、简单的客服咨询一样。

对于电商视觉设计而言,现阶段的美工智能工具、智能拍摄机器人主要能够较好地处理主图部分,以及简单化banner和详情页套版板式,但效率是人工处理的几十倍。

而这些工作内容很多恰和高职电商视觉设计的课内教学内容相关,也是很多实习生一开始从事的岗位,必然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所要针对对象也是广大对于电商视觉设计要求较低的中小卖家。

而一些品牌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则需考虑到自身品牌价值的塑造,在电商视觉设计领域会更多关注品牌调性、情境化应用、客户体验等更深层次内涵,
并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应用所取代。

3.2人工智能会重构岗位。

虽然人工智能必然会冲击初级岗位,但同样也会给原有的岗位带来新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人工智能应用大多还离不开人工训导,像智能客服的大量使用就催生了智能客服训练师岗位,帮助训练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等。

鹿班系统的图像合成后台的评价体系也是需要大量资深设计师的介入,使其通过训练以后能够使素材之间的融合更为自然,主题的表现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现有的人工智能不会主动思考,因此无法处理深度情感化的问题[2],更多的可以做一些响应式的处理,这样反过来人的岗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把一些简单的事务处理剥离出来,交给人工智能处理,而更专注于人思维上的创造和运作。

对于电商视觉设计师而言,可以提升效率,完成更多一对多的业务处理。

另外也能将工作重点放置在内容情境应用上的创造,可以更多地去追求营销元素的融入,也能更好地得到客户数据的分析,能够更为细致和精准化地在设计中体现客户体验、客户研究等内容。

总体上说,将从劳动计件、以时间为工作成本的转向为高级策略输出,体现情感价值。

但是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从业人员能够拥抱变化,更好地适应多场景化的切换,以及深度自我学习能力,而这些恰恰是现阶段高职电商视觉设计方向教育所欠缺的。

面对电商领域中人工智能应用的必然发展,作为紧跟行业发展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必须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就需进行重构,重新思考教学,以课程建设为基本点来进行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

4以电商网页设计为例结合人工智能运用与混合式教学
“电商网页设计”课程是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也是电商视觉设计方向的基础。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色彩、构图以及对于网页布局风格把握的综合审美能力,能够学会根据主题进行网站的策划和分析,能熟练运
用主流网页美工软件,完成网页图片素材选取和美化处理,能根据需求进行以海报为例的各种图片合成,设计套用模板、编辑、更新、切片网页内容的能力[3]。

课程为学生胜任企业的网页设计岗位群打好基础,同时也能满足学生向视觉设计、运营策划等细分岗位的升迁和自主创业的需求。

在各项目案例的选取过程中注重与企业真实项目相结合,融入具有当前时代特性的范例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为了弥补原有人才培养方式的缺陷,改变过去以模仿为主的教学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二线三阶四步”的新教学模式:“二线”是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三阶”是指学习过程中经历的课前引导自学、课中知识内化与技能提升、课后分层延伸3个阶段;“四步”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模仿、巩固、总结、提升4个步骤。

通过混合式的有效融合,将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积累贯穿始终,关注学生的获得,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前引导自学,主要是知识点提前预习,向学生推送该任务的任务单和对应的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课前掌握该任务的知识要点,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中记录学习笔记,教师互动。

通过课前推送微课视频进一步加深印象并完成简单的模拟实操,然后进行在线知识点的客观题测试来进一步检查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重点还是课程中的知识内化与技能提升。

首先通过情景创设融入,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需求。

接着内化新知与技能提升,重点通过模仿、巩固、总结、提升4个步骤去实现。

特别是在这4个步骤中,考虑借鉴鹿班作图思维中的优点——将不同元素的多样组合对学生进行多场景化的训练。

借助人工智能美工工具,让学生在模仿、巩固、总结这3个阶段中提升效率,分元素和场景进行分析和总结,理解元素与主场景、次场景之间版式,每个环节中有哪些影响因素。

通过这类人工智能美工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应对基础构成设计、色彩设计等基础弱点,这也往往是很多非艺术类学生升入高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