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说课稿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说课稿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我主要从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地位、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方法、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的措施、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加强,它上承第3课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六部制的内容与本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内容,同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重要内容,学习本课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及规律,而且还有利于认识这一制度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国情、关注民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外,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史实,认识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民主。

因此,学习本课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标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1)基础知识:西汉的王国问题和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唐后期的“节度使”制度、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形成,宋太祖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2)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依据史实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形成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设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通过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结构形成学科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1)促进学生认识地方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地方分权和分裂割据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白统一局面的来之不易,明白维护国家统一认识,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大义。

(2)通过学习本课,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以及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政治的多样性,认识到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专制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增强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也认识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及其评价。

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

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本课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七国治乱”、“安史之乱”、“陈桥兵变”等历史事件感兴趣,也看过少明清时期的历史剧,对明清史也有一些了解。

但认识比较肤浅片面,侧重对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条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广度和深度。

所以,上课时,把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历史图片,补充材料等方式,使之更生动形象,以增加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帮助他们系统深入地学习。

三、说教法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

通过这些教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西汉的王国问题、汉武帝和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等史实。

四、说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生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说教具准备:自制的教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历史图片,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2.思考课后的知识链接。

(二)导入新课情境营造:用大屏幕打出秦王李世民征战图。

师导入: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连绵不断。

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和以后的藩镇割据,都表明了中央集权过程的坎坷。

那么,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给人留下了什么启示呢?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这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展示课标及本课具体教学目标(见上)(三)新课的学习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见旧课本第三课的一)设疑:汉武帝为何要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措施?有什么影响?1、背景:(1)西汉初的政治体制: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导致王国问题(七国之乱)的发生。

(引导学生分析七国之乱的时间、原因、大体过程)2、目的:为了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的统一。

3、措施:在中央设立“中朝”制度,削弱和遏制相权。

在地方,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引导学生阅读小字,介绍什么叫推思令)4、影响:中央的直接辖区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师强调:本目重点是背景和措施。

请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见旧课本第三课二目)过渡后教师设疑:北宋为何要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措施及其影响?1、背景:(1)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这不是本节重点,引导学生大致介绍一下即可。

)(2)北宋的建立(介绍建立过程,了解。

)2、措施(本节重点。

主要引导学生从兵、权、钱三方面掌握)设疑:宋太祖怎样从这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具体分析。

)(1)兵:收精兵:(1)宋太祖将实力最强大的禁军分别划归互不统属的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等“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

这样实现了统兵权和设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2)权:削实权:(1)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出发,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2)为了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政府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

(3)在州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4)宋朝废除了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不得由武臣掌握,以象拥兵作乱。

(3)钱:制钱谷: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

作用: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

利:通过以上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弊: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三冗问题: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形成“冗官”;军制紊乱,战斗力衰退,形成“冗兵”;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

最终造成积贫积弱。

总结设问:试分析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各有何特点,利弊如何。

(提示:汉武帝通过在中央设立“中朝”制度,削弱和遏制相权,在地方上采取推恩子弟、削弱王国势力,解决诸侯王国尾大不掉的问题。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同,但权力的过分集中,导致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的专权。

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中央、地方机构的权限大大分化,使所有权力集中于中央和皇帝。

至此,基本解决了历史上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争权的问题。

但也导致地方毫无独立性可言、中央权力极端集中的后果。

最终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三、皇权的不断加强:(详见旧课本第四课学案后半部分。

)回忆上节内容导入本目:元代的一省制的情况:元代废除了三省,实行一省制,相权加重,到了中后期,由于相权过重,不时卷入统治内部的斗争,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

最终到了明朝废除了丞相。

1、丞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废除时间、人物、大致过程、影响。

2、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1)明朝的内阁的设立:设立原因、职权的演变、性质、评价(2)清军机处的设立:清初的中枢权力机构军机处的设立:原因、职能特点、作用总结: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师补充)(四)课堂总结至此,我们已学完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的情况,从中我们看到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总的趋势是相权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通过三大方面展现主题:其一为三省六部制的演变:(秦朝确立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体制,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隋唐时期形成的三省六部制以分割相权来体现皇权的加强;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架空三省上,以相权的再分割体现主题;元代出现历史的回旋,废除了三省,实行一省制,相权加重,但是元朝中后期这一体现己现弊端。

其二为丞相制度的废除:相权的加重,影响到皇权,有鉴于元朝中后期因相权过重引发的政局动荡,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这样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其三为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明朝废除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以至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可以对各种奏疏提出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采用,地位变得重要,但所办之事是否算数,还要由皇帝最后定夺。

清明的军机处重处在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等机要政务,但轻处在于“跪奏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因此,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五)达标测试,巩固练习①汉武帝、宋太祖在与地方分权势力斗争中,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参考:从行政、财政、军政等方面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监察;中央以绝对优势的武力为后盾)②造成汉初王国问题,唐末藩镇割据问题的政治原因是什么?除这个原因之外,造成中国古代地方割据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制度的失当;分散的小农经济)③总结古今中外在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我们今天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巩固国家统一,防止地方分裂?如果时间允许,可就此问题,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参考意见:加强中央军事力量,作为维护统一的直接后盾;加快各地经济发展,加强各地之间经济联系;完善与创新制度;加强维护统一的观念教育……)(六)布置作业: P18历朝统治者为加强皇权而不断削弱相权,请分析: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六、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