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强改革创新能力

增强改革创新能力

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岗位履职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沭阳大培训推动发展大跨越
“沭阳每月开展一次专家讲座的做法很好。

”“把企业人才、农村创业人才纳入自己的干部队伍来培养很有远见。

”近日,来沭阳参观考察的省内外党政领导这样评价。

近年来,沭阳县始终秉承“科学发展跃升,干部教育先行”的理念,积极拓宽渠道、创新举措,大规模、高质量地做好干部(人才)培训工作,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全激活的“大培训”体系,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2011年,全县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7.28亿元,同比增长42%,是2008年3倍,在苏北23县(市)排名由2008年的第4位上升到2010
年的第1位后再次稳居首位,在全省50县(市)排名居第13位,比2010年上升了2位,比2008年上升了10位。

统筹规划广邀名师拓展基地
整合资源构建大格局
从2010年起,沭阳县每年按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设立人才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干部及各类人才的引进、使用与培养。

针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整合资源,采取上下联动、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的模式开展培训。

成立全县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规划全县干部(人才)培训工作。

制定年度干部(人才)培训工作要点及办班计划,对相关培训班统一实行扎口管理,对主题相同、人员范围相近的班次进行整合,避免随意办班和重复办班,近三年来,全县累计举办集中培训150余期,培训1.6万人次,其中有12期是经过整合后开班的,实现了教育培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建立多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师资库。

在整合县内党校、农广校、职业学校等培训师资的基础上,聘请县乡机关主要负责人、在沭投资客商、优秀招商帮办人员、技术
骨干和农村实用人才等担任党校兼职教师。

加强与省市委党校、知名高校及上级对口部门联系,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定期邀请名师、专家学者和上级部门领导到沭阳授课或举办每月一讲“细品名家讲坛”。

2010年以来,已先后有136位县外名师被聘为沭阳的兼职教授,定期为干部“传经送宝”。

“重实践、求实效”是沭阳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贯要求。

对江苏省法官学院苏北分院、县委党校、农广校和大中专学校等培训资源进行整合、统筹规划,新建了24万平方米的沭阳教育园区,实行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师资共用。

建立高校外培基地,先后与清华、复旦、浙大、苏大等高校以及兰德培训中心等签订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举办高端培训班和实战研修班近20期。

建立实践基地,实施现场教学。

结合镇村经济发展、全民创业和“三来一加”等工作,分县乡村三级建立实训实践基地240个,以乡镇为单位每季度组织开展现场观摩,让创业者现身说法,让参学者现场感受。

党员干部企业人才农村人才
分类实施开展大培训
以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岗位履职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为重点,大规模、高质量地实施干部人才分类培训工程,做到党员干部、企业人才和农村创业人才全覆盖。

按照选派优秀干部外出参加培训是对干部奖励的“奖学”理念,实施干部精品培训。

设立“境外课堂”,开展境外培训。

首开苏北县级举办境外培训先河,在美国举办为期21天的产业转型及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与产业转型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乡镇党政“一把手”、优秀企业家等共24人参加了培训。

借用“大学课堂”,实施高端培训。

走进高校,利用知名高校的优质培训资源开展培训,近三年,先后选派500余名工作实绩突出的科级干部赴清华、复旦、浙大、苏大等知名高校参加社会管理创新、领导思维与决策、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培训。

打造“精品课堂”,开设名家讲座。

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来沭举办讲座、开展自主选
学或专题培训,近三年来,已先后邀请48名专家教授到沭阳“开讲”,为近2.6万人次的党员干部提供了知识“大餐”。

坚持“把企业人才当作自己的干部来培养”,实施企业家内培工程。

以为推动县域企业提档升级培养市场开拓能力强、现代经营管理水平高、战略眼光高的将帅型企业家队伍为目标,加大民营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的培训力度,创造条件定期选派优秀企业家到国外进行培训。

以推动县域企业提档升级为重点,从2009年开始,持续实施企业急需人才“百千万”培养工程,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企业家论坛、举办专家讲座等方式,每年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00人次,培训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3000人次,企业一线紧缺人才10000人次。

镇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活力所在和希望所在。

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壮大镇村经济目标,加快培育适应村级经济、全民创业和“三来一加”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农村创业人才队伍。

实施“村居干部大学生工程”,县财政拿出专项经费扶持优秀村居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利用3年时间把村居干部都培养成大学生,2012年4月,首批106名村居干部已入学参加学习。

定期开展村居干部、大学生村官轮训,定期组织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赴常州、兴化、滨海等地观摩学习。

开展农村人才分类培训,对村(居)干部、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花卉园艺工、畜禽养殖技术员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培训,每年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各类农村创业人才3600余人次。

问卷调查考核管理成果汇报
学用结合促进大提升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紧紧围绕为科学发展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的“三个服务”原则开展培训,让广大干部在培训中提振信心、增强素质、推动发展。

每年初,该县都要开展一次全县范围的干部教育培训问卷调查,对各类干部人才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研究制定全年干部
教育培训计划。

每次办班前,都要按照“精心设计培训主题、精心选派参训人员、精心设置培训内容”的“三精”要求对培训选题、课程、形式等与承办方进行多轮协商并广泛征求学员意见,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参加2011年苏州大学培训班的一位学员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在苏大培训,虽然苏州有很多旅游景点,也想出去转转,但还是舍不得缺任何一节课。


树立“学习也是政绩”的理念,按照“积分制”管理、“百分制”考核的要求,把干部学习纳入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建立干部学习培训“百分制”考核办法,对乡科级领导干部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干部的重要渠道,每期班次都安排2名组工干部跟班进行考察管理,及时将干部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记入干部档案,与干部的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挂钩。

为提升培训实效,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共享,每期班次结束前都要选出学员代表在全班作交流发言,汇报学习体会。

培训结束后,统一要求学员结合学习和自身工作制作成果汇报课件,先在本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再由组织部门精选部分学员代表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作成果交流,促进培训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转化共享。

同时,为方便学员进行长期交流研讨,每期班次都要建同学录和QQ群,并明确专人定期上传培训课程、课件等,为学员长效交流互学搭建有效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