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荫庇(yìn) 妖娆(yáo)袅袅烟云(niǎo)B.襁褓(qiáng)田圃(pǔ)引颈受戮(lù)C.云翳(yì)瘠薄(jǐ)周道如砥(dǐ)D.巉岩(chán)倒坍(tān) 山崩地裂(liè)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①袤(A mào B xún)、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
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甲(A娴雅文静B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
她如甘霖乙(A滋润B滋长)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②zhuì(A缀 B辍)了寂寞的生活。
走进这个世界,既能诗化我们高尚的情操,也能陶冶我们多彩的生活。
(1)给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读音,给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①()②()(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两处。
甲()乙()(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三、字词书写3 . 将下列内容认真誊写在方格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绿》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冀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络;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4 . 文章开头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紧接若却用了一大段文字写梅雨瀑.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2分)5 . “这时偶然有儿点送人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一句中“钻”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6 . 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评论朱自清时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选文第②段朱自清选择了哪两个观察点描写景物?抒写出了怎样的内心感受?(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人不炼,不成器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
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
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
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这些道理。
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
《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
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
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
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
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
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须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
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
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选自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有删改)7 .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生平安喜乐、诸事顺遂的人是很难成为大才的。
B.每一个人都应该锻炼自身,锻炼程度不同,获得的收益也不一样。
C.锻炼自身,不仅要锻炼出才能,更要锻炼出美德。
D.人要想成才,就得锤炼,去除杂质。
因此,人生本来就是苦的。
8 .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苦“炼”成才的人物,像“宋濂苦学成才”之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请你另举出3个例子,作为本文的事例论据。
五、句子默写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充古诗文名句。
(1)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3)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4)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7)《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9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不能称前时之闻(3)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10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1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详细记述方仲永五岁时的天资超群,是为后文表现方仲永才能的衰退消失做铺垫,使前后文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感到痛心和惋惜。
B.文章欲扬先抑,寓理于事,揭示出“不使学”是方仲永才能衰退的重要原因,告诉人们在培养人才时要做到“受之天”和“受之人”并重。
C.作者通过记述方仲永人生三阶段的变化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只顾贪图眼前利益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D.文章最后通过议论的方式,揭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根本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也”,告诫人们在培养人才时要认识到“受之人”的重要性。
七、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jí):书籍。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2 .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任末年十四/壮士十年归B.人若不学/孰若孤C.暗则缚麻蒿自照/自以为大有所益D.谓之行尸走肉耳/权谓吕蒙曰13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14 . 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写出三点。
八、诗歌鉴赏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5 . 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_____。
16 . 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九、名著阅读17 . 文学名著阅读(4分)祥子完全入了辙,他不比别的车夫好,也不比他们坏,就是那么个车夫样的车夫。
这么着,他自己觉得倒比以前舒服,别人也看他顺眼;老鸦是一边黑的,他不希望独自成为白毛儿的。
在鼓楼前,他在灯下抢着个座儿,往东城拉。
连大棉袍也没脱,就那么稀里胡芦的小跑着。
他知道这不象样儿,可是,不象样就不象样吧;象样儿谁又多给几个子儿呢?这不是拉车,是混;头上见了汗,他还不肯脱长衣裳,能凑合就凑合。
进了小胡同,一条狗大概看穿长衣拉车的不甚顺眼,跟着他咬。
他停住了车,倒攥着布子,拼命的追着狗打。
一直把狗赶没了影,他还又等了会儿,看它敢回来不敢。
狗没敢回来,祥子痛快了些:“当我怕你呢!”14.以上文段选自于______(作者)的长篇代表作《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15.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次买车又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
十、作文18 . 根据要求作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生活中处处有风景,在人的眼里,风景别有情致:更多的时候,人也是风景的一部分。
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
(1)运用比喻、夸张、对比其中的至少两种修辞手法;(2)在描写、记叙的过程中加入抒情或议论性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