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人类消化异同
您有没有在看完《动物世界》后,对动物的消化能力啧啧称奇呢?比如,老虎、狮子或者猎豹等能在擒获一只巨大的野猪后,将它迅速吃得片甲不留;老鹰能在空中远远地瞄准目标,然后直冲地面将猎物吃光;蟒蛇甚至能一口吞下比自己身体大好几倍的东西,然后在腹中慢慢消化。
在赞叹的同时,您会不会奇怪动物们究竟有没有消化不良的现象呢?是不是所有动物的消化能力都如此惊人呢?请继续阅读本文,了解答案。
想要解答这个疑问,我们得先从人类与动物消化系统的构造说起。
蛇的消化能力看上去十分惊人。
而且蛇的食欲较强、食量也大。
在遇到较大食物时,蛇的下颌能缩短变宽,成为紧紧包住食物的薄膜,然后将食物吞入体内慢慢消化。
那么,我们不妨先来比较一下人类和蛇的消化系统有什么不同。
说到“消化”,通常包括化学性消化和物理性消化两部分。
化学性消化是由人类的消化系统来完成,它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即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脏和胰脏。
蛇的消化系统与人类基本相同,同样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但其消化管的构造与人类有所不同。
首先,蛇的食道宽而长,壁薄而富于弹性,内壁有细长条状突起,伸缩性很大,因此蛇可吞食较大食物。
其次,蛇的胃长而壁厚,胃内壁有粗大皱襞、伸缩性很强,食物可在胃内长时间停留,故其每饱食一次,可长时间不进食。
蛇的肝、胆囊、胰脏、脾脏等腺体与人类并无太大差异,分泌的消化液成分也类似。
有科学家通过X光成像技术,能够清晰看到一只小鼠在蛇体内的消化过程。
虽然吞食一只小鼠只需要5——6分钟的时间,但完全消化却需要5——6天的时间,消化高峰出现在进食后22——25小时内。
如果吃的食物多,消化过程则更久。
也就是说,蛇的消化过程极其缓慢。
因此,蛇“吃得快”并不等于“消化好”。
由于蛇的生存环境限制,蛇养成了特殊的生存习惯:它可以数月不吃东西,然后敞开肚子美美地饱餐一顿。
它可以一口气吞下相当于自己体重百分之五十的食物,为了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必须迅速启动肠道系统的功能。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蛇的物理性消化比人类的要强很多。
蛇在吞食食物后,不会静止不动,而会开始不断爬行。
一方面,蛇利用肚皮与不平整地面的摩擦作用,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物理消化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身体运动,可加快体内新陈代谢速度,使体温升高、保持消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化学性消化。
但与蛇相比,人类进食后活动可没那么积极了。
由于进食后,血液集中流向肠胃,脑部供血量减少,相比平时就有些“缺氧”,因此进食后犯困是常有的反应。
许多人甚至会在饭后倒头大睡,这样物理性消化仅靠消化道壁的伸缩来完成,消化过程相应加长,因而出现消化不
良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