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科学: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科学,应用了系统工程的科学成果,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从而更好的实现了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
2.实物分配(physical distribution PD):包含于销售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3.物流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4.物流活动(logistics activity)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的具体运作。
5.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6.物流的分类:1按照物流的作用分类: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废弃物物流,军事物流。
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区域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3按照物流果冻所属性质分类:企业物流,行业物流,社会物流。
7.中国物流发展历程:1初期发展阶段(1949-1965)2停滞阶段(1966-1977)3较快发展阶段(1978-1990)4高速发展阶段1991-今8.物流与国民经济的关系: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
2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
3在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9.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以上相互去或相互作用的单元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
10.系统三要素:输入,处理,输出。
11.系统的结构: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素及元素间形成的特别关系构成的有机的整体。
12.系统的特点:1具有可以判断目标性能好坏的标准。
2为了完成同一目标,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案。
3有可能应用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模拟模型进行分析验证。
4系统要有独立性。
13.物流系统的组成:它由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处理的子系统组成。
14.运输的定义:用专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15.现代运输系统的特征:1多样的运输机能于形态16.运输方式选择的要素:运输方式的选择条件有输送物品的种类,输送量,输送距离,输送空间,输送成本五个方面,前三者为不可变量。
17.运输方式及特点:铁路运输:他是陆地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
铁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需要国家投资。
铁路运输车辆主要有机车和货车车厢两种。
公路运输:他是最普及的一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的再晕工具主要为汽车,优点为空间和时间方面具有充分的自由行,不受路线和停车站的约束。
汽车购置费用较低,一般企业都能接受。
动力费和劳务费交公安,特备是长距离运输中的缺点较为显著。
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18.仓储: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入库,存数,出库的活动。
19.仓库的作用:1储存和保管。
2调节供需。
3调节货物和运输能力。
4配送和流通加工。
20.仓储合理化:应用预测技术。
科学管理控制库存。
实行ABC管理。
21.装卸的作用:装卸是伴随出送和仓储保管而产生的必要的物流活动,是实现物品流通的作业环节,单和运输生产空间小勇,仓储产生时间效用不同,装卸本身不增加任何价值,】22.装卸的作业构成:1码垛:码垛作业是指把货物移动或举升到载运设备或固定设备的指定位置,再按所要求的状态放置的作业。
2拆垛:是指把货物从载运设备或固定设备的指定位置取出卸下的作业。
23.装卸作业的合理化:1合理选用的机械。
2提高装卸的灵活性。
3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集装单元化。
24.搬运的定义: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移动的作业要求过程。
25.搬运作业的构成:1搬送、移送作业:是为了进行装卸,分拣,配送活动二发生的移动物品的作业,包括水平,垂直,斜行搬送以及集中组合的搬送。
2分拣配货作业。
26.搬运作业合理化:1消除无效搬运。
2合理选用机械。
3利用重力的影响和作用。
4集装单元化。
27.包装:为在流通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28.包装的作用:保护物品,使物品的形状,性能,品质在物流过程中不受损失。
29.包装的分类;单个包装,内包装,外包装。
30.-流通加工:根据顾客的需要,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作业活动(包装,分割。
计量,分拣,刷标志,栓标签,组装等)的总体。
31.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32.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33.物流系统化的目标:服务性,快捷性,有效地利用面积和空间,规模适当化,库存控制。
34.系统分析的特点:1以整体为目标。
2以特定问题为对象。
3运用定量方法。
-4凭借价值判断。
35.-系统分析的原则:1外部条件于内部条件相结合。
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
3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相结合。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6.供应物流: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37.经济批量发:经济订货批量EQQ,它是由确定性存储模型推出的,进货间隔时间和进货数量是两个最主要的变量,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取得存储费用与进货费用之间的平衡,确定最佳进货数量和进货时间。
38.JIT采购:是在精确测定生产葛工艺环节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按准确的订单计划进行采购,以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39.JIT采购策略:减少供货商数量。
小批量采购。
合理选择供货商。
保证采购质量。
可靠地送货和特定的包装要求。
40.生产物流: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41.物流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MRP):制造企业内的物料计划管理模式。
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已完工日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先后顺序的管理方法。
42.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II):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增加营销,财务和采购功能,对企业只要资源和生产经营葛环节实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达到既能连续均衡生产,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物品的库存量,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办法。
43.MRPII 与MRP的主要区别:1加强了对生产能力资源的管理。
2加强了车间管理。
3加强了仓库管理。
4具有成本管理的功能。
5形成闭合的信息反馈系统。
44.准时制(just in time JIT):在精确测定生产各工艺环节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准确的计划,消除一切无效的作业与浪费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45.准时制生产的意义:1降低库存,追求零库存。
2减少废品,追求零废品。
3重视节约,追求降低成本。
46.销售物流: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47.销售渠道:1生产者-消费者。
2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3生产者-零售商或批发商-消费者。
48.配送需求计划(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 DRP)一种既保证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又使得物流资源配置费用最省的计划方法,是物料需求计划原理和方法在物品配送中的运用。
49.废弃物物流:将经济活动或人民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的处理场所的物流活。
50.废弃物的种类:1按形态分:固体废弃物。
液体废弃物。
气体废弃物。
2按来源分类:生活垃圾,产业垃圾,环境垃圾。
51.废弃物处理方法:掩埋。
焚化。
净化处理。
堆放。
特殊处理。
52.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
53.逆向物流的作用:节约资源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54.回收物流方法举例:废旧汽车拆解。
废旧汽车破碎分选。
55.供应链(supply chain)生产及流通过程中,设计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56.供应链特征:复杂性。
动态性。
面向用户需求。
交叉性。
57.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58.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1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2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3供应链设计。
4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
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涉及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
6急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
7企业间资金流管理。
8基于internet/intranet 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
59.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惊醒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病案室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60.配送的特点:1配送时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
2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
3配送时一种门到门的运输服务形式。
运载工具比较单一。
61.配送的类型:1按配送组织者分类:商店配送。
配送中心配送。
工厂配送。
2按配送商品的类型及数量分类:单品种,大批量配送。
多品种,小批量配送。
成套配套配送。
3按配送时间及数量配送:定时配送。
定量配送。
定时定量配送。
及时配送。
4按配送的组织形式分类:独立配送。
集团配送。
共同配送。
62.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并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63.配送中心的作用:1可以减少交易次数和流通环节。
2减少了物流系统的库存量。
3产生规模效益。
4可以控制商品的质量。
64.配送中心的类型:1按服务对象分:生产企业配送中心。
商业配送中心。
2按企业性质分:自由型配送中心。
公用型配送中心。
合同制配送中心。
3按功能分:流通型配送中心。
加工型配送中心。
储存型配送中心。
5按经营范围分:机电产品配送中心。
日用百货配送中心。
纺织品配送中心。
食品配送中心。
农产品配送中心。
65.物流技术: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
物流技术是指,流通技术和物品运输技术。
66.叉式装卸车的特点:机械化程度高。
机动灵活。
一机多用。
提高仓容利用率。
有利于开展托盘成组运输和集装运输。
成本低,投资少。
67.叉车的分类:1按照动力装置分类:内燃叉车,电瓶叉车。
2按结构用途分类:平衡重式叉车,插腿式叉车,前移式叉车,侧叉式叉车,跨运车,三节门架叉车,自由起升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