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方向与课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方向与课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方向与课程(2006级用)(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3 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程(四)补修课程注:1.各方向研究生可选其它方向的指定选修课作为其任选课2.本专业研究生可跨学科、专业选修其它课程。

3.任选课5人以上才开课。

五.教学实践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时间为4周左右。

讲授本专科生专业课程部分章节,或承担一门本科生专业课的全面辅导工作(包括答疑、上实习课、批改作业、上机辅导等),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为4周左右,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安排。

调研工作前,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有2篇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2.专业硕士生最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作开题报告。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选题应是本学科专业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的问题;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理论阐述充分、严密,逻辑性强;观点明确,结论科学,有个人独到见解;结构严谨,格式规范,语言流畅。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要夯实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拓宽其知识面,着力培养其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九.其它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

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 1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4.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须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研究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和研究生处备案。

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管理学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1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王学东、段尧清内容概要:主要讲授管理理论、管理活动、管理思想、各种管理学派的形成与发展;管理职能及内容研究,包括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创新管理等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 陈劲等译,《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课程名称:运筹学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1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白国仲内容概要:运筹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排队论、存储论、对策论、决策论、多目标决策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版[2] 徐光辉主编,《运筹学基础手册》,科学出版社,1999版[3] 何坚勇,《运筹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版[4] 胡运权主编,《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版[5] Taha, H. A., Operations Research,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9版课程名称:管理信息技术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2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胡伟雄、李玉海内容概要: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技术是指有关管理的软件技术,主要包括面向对象技术、Windows编程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图形处理软件技术、网络编程技术以及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

教材及参考书目:[1] 王燕编著,《面向对象的理论与C++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 王利芳、曾颖编著,《Windows编程速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 齐自昌等编著,《软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 胡伟雄,《计算机网络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总学时:54 学分: 3 开课学期:第2学期开课单位: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王伟军内容概要:工程经济学是一门融工程技术、经济理论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本课程主要阐述工程经济学的历史沿革及经济评价基本原则,系统地介绍了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这些理论和方法在项目投资经济分析、设备更新决策和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教材主要参考书:[1] 赵国杰,《工程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版[2] 亨利·马尔科姆·斯坦纳,《工程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版[3] 刘新梅,《工程经济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版[4] 李南,《工程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4版课程名称: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李玉海内容概要:介绍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电子商务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主要有网络编程技术、UML和网络数据库技术)。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方法,以及项目开发管理、系统实施、评价、运行管理。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孙宝文编著,《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高教出版社,2004年版[2] 刘超.张莉编著,《可视化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标准建模语言UML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 (美)Vivek Sharma等,《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版课程名称:电子商务系统管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王学东内容概要:主要讲授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为电子商务系统管理原理,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结构、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平台、电子商务系统运营机制、电子商务系统运作流程;第二部分内容为电子商务系统管理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资源整序、物流、资金流的整序及资源配置;第三部分内容为电子商务系统管理方法,包括电子商务活动中的BPR、ERP、CRM以及供应莲管理等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王学东,《电子商务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 覃征,《网络企业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课程名称:电子商务安全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胡伟雄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系统安全需求和安全机制、密码学基础、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技术、认证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Web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反病毒技术及安全管理技术、电子商务安全产品与工具及安全产品开发与研究等内容。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胡伟雄,《电子商务安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 Douglas R.Stinson ,《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二版)[3] William Stallings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三版)课程名称:电子政务原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娄策群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研究电子政务的概念与本质,电子政务的技术构架与应用模式,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经济活动和民主政治的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动力与约束机制,电子政务的运行机制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孙正兴等,《电子政务原理与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2] 赵国俊,《电子政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3] 苏新宁等,《电子政务理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课程名称:电子政务运作与管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王战平内容概要:教材与主要参考书:课程名称: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段尧清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讲授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电子政务信息组织、政府信息沟通、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信息检索、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1] 周晓英等,《政务信息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 甘利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课程名称:现代物流学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桂学文内容概要: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物流管理导论、系统与系统工程、物流与物流系统、仓储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包装装卸和流通加工、物流网点布局、企业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物流战略管理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王槐林.刘明菲,《物流管理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版[2] 桂学文,《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版[3] 何明珂,《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版[4] Ronald H. Ballou著, 王晓东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版课程名称:供应链管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李延辉内容概要:主要内容包括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竞争特征、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持体系、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重构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马士华,《供应链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2] Ronald H. Ballou著, 王晓东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版[3] [美]唐纳德,《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年版[4] David S L, Philip K, & Edith S L.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Concept,Strategies, and Case Studies,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3课程名称:物流企业管理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第4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桂学文内容概要:该课程的内容以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理论为框架,结合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实践,探讨了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方法,主要包括了物流企业管理原理、物流企业战略管理、物流企业计划管理、物流企业顾客资产管理、物流活动组织与管理、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对物流企业的挑战等方面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