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药理学 09第九章 老年人用药
临床药理学 09第九章 老年人用药
剂为首选,其它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也可应用,但肾功能不良时慎用。
ADR:应用β-受体阻断药时要防止直立性 低血压、抑制心脏、哮喘等发生,该药忌与钙拮 抗剂联合应用。
28
抗高血压药物
钙拮抗剂(CCB) 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29
14
药物的吸收:脂溶性药物被动吸收转运,水溶性 药物被动或主动吸收转运。铁钙及维生素为主动 吸收减少。 1.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黏膜吸收Fe2+↓, 易产生老年缺铁性贫血尤其是萎缩性胃炎患者。
15
药物的吸收:脂溶性药物被动吸收转运,水溶性 药物被动或主动吸收转运。铁钙及维生素为主动 吸收减少。
32
5.利尿药 应用双氢克尿噻时要防止低钾、直立性低血压发
生。 6.抗凝血药
对华法林敏感而且老年人血浆白蛋白低,使华法 林游离型增加。
33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对CNS药物敏感,易出现血压改变、脑出血及精 神紊乱,尤其药物之间联合应用更易抑制呼吸或血 管运动中枢。
1.镇静催眠药 老年人失眠发生率达26%,常用 苯二氮卓类药如舒乐安定,长期用药使半衰期延长 (地西泮在老年人t1/2为50~110h,年轻人20~60h), 并且可产生依赖性。
心脏收缩力↓CO↓30%~40%,应激力差。血管压力 感受器,体位性低血压(降压药不良反应)敏感性 降低,易诱发心绞痛。 血管弹性减弱,阻力↑应用β-R 阻断剂易抑制心 肌,诱发心、脑、肾动脉硬化供血不足。 由于心血管功能不足,影响全身器官供血(心、肝、 肾等)。 室上性早搏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达93.9%。
减量,忌与其它中枢抑制药合用,以免抑制呼吸或 血压下降
4.抗精神病及抗抑郁药 氯丙嗪等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和锥体外系统反
应。丙米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三环类抗抑郁药 有阿托品样作用,忌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病人
36
抗菌药物
抗生素应用应有明确细菌感染,用药前尽量行细菌培 养及药敏,感染控制后维持数日停用 合理联合用药,避免杀菌药如青霉素类与抑菌药物 避免频繁盲目更换抗生素,抗生素应使用2~3天方可 见效
34
2.解热镇痛药
每日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0~80mg)有预防心肌 梗塞或脑栓塞作用,但药防止对胃刺激,诱发胃溃疡 甚至胃出血。
风湿类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常用非激素(NSAIDs) 及糖皮质激素,二者均可诱发胃溃疡。布咯芬对胃刺 激较少。
35
3.镇痛药 常用哌替啶,但要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宜
44
本章幻灯作者:吕晓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5
脑内酶活性减弱,神经递质减少,神经冲动传导 减慢 反应迟钝,对内外环境变化适应性及调节能力明 显比年轻人差。如应用降压药易产生体位性低血 压。用强心苷类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对药物治疗 依从性下降
6
内分泌系统功能
1.性激素↓,肌萎缩,骨质疏松易并发骨折 慎用糖皮质激素—促钙排泄,减少钙吸收,诱发高 血压,糖尿病。
20
老年人药效学特点
神经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用药依从性差,对镇静剂、麻醉剂、中枢降压
药、抗组胺药、激素反应敏感 心血管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对肝素和口服抗凝血药物非常敏感
21
内分泌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对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异化作用敏感性增高, 易致骨质疏松或自然骨折 --应用胰岛素时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或昏迷 --长期用激素,易致癌
老年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原则
联合用药 从小剂量开始
缓慢降压(1~3周内使血压缓慢降至正常) 目标血压达到后以最小有效量长期维持 注意合并症和药物副反应
合并双侧颈动脉狭窄≥70%并有脑缺血症状 者,降压治疗应慎重
30
2.强心苷 ➢ 成人常规剂量的1/2或1/4;与噻嗪类利尿药合
用时须加用KCL ➢ 如地高辛 易中毒 ➢ 严格掌握适应症 ➢ 从小剂量开始 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
11
泌尿系统功能
肾功能降低是老年最重要的改变 --肾重量减轻50%,肾单位↓肾皮质丢失﹥肾髓质。 --肾滤过率GFR↓32%,由于肾血流量减少40%以上。
肾肌酐清除率↓50%,心脏供肾血(输出量25%, 1500ml/min)
12
泌尿系统功能
肾功能降低是老年最重要的改变
--肾小管排泄功能减少20%,经肾排泄的药物清除 率降低
2.因血浆蛋白少,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游离型 增加,药效增强。
17
药物的代谢
1.肝血流量减少40%~50%,肝代谢酶活性降低, 药物经肝清除率降低,首过效应减少,血浆药物浓 度增加,肝血流量减少原因是心脏输出量减少所致
2.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
3.肝脏微粒体酶不易诱导
18
药物的排泄
老年排泄药物能力下降 1.肾血流量减少原因是:心输出量减少;肾血管
配伍用药宜少,不超过3~5种 3. 小剂量应用
一般采用成年人的1/2~2/3或3/4的剂量 4. 据时辰药理学适时用药 5. 疗程适当与及时停药
25
饮食合理与嗜好控制
1. 戒烟 2. 戒酒 3. 戒茶 4. 药物吸收与食物干扰 5. 糖尿病与饮食控制 6. 高血压、心脏病人与低盐饮食
26
提高用药依从性
第九章 老年人用药
1
内容提纲
第1节 概述 第2节 老年人生理与生化功能的变化 第3节 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 第4节 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对策
2
老年分期 老年人 高龄老人 长寿老人 百岁老人
第1节 概述
60岁以上老年人分期
亚太地区年龄 欧美国家年龄 英语名称
60~80岁
65~80岁
aged
80~90岁
37
抗菌药物
宜用高效、广谱抗生素,随时监测肝、肾及造血功 能,并注意防止二重感染
不能仅凭体外药敏实验结果选药,体外敏感的抗生 素而实际疗效差,因为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防御 功能差
38
1.肾功能减退
慎用由肾原形排泄的或对肾有刺激性药物,易发生 蓄积中毒,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或大量应用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易造成Ⅷ对脑神经损害或肾 毒性。 复方新诺明(SMZ+TMP)等磺胺类药经肾排泄,形 成结晶刺激肾脏。
2.受体细胞数目减少,亲和力或敏感性反应性降低 老年性糖尿病糖耐量反应能力↓,与产生胰岛素受 体—抗体改变有关
7
免疫系统功能
1.T细胞亚群T h 及Ts数量↓ 2.肠腺萎缩(thymosin↓) 3.T /B细胞比例失调,功能↓ 4.血清中自身抗体增高 5.T细胞数量↓合成↓
8
心血管功能
(65岁老人与25岁青年人比较)
9
消化系统功能
心输出量减少引起 --胃肠血流量减少60%(80岁) --肝血流量减少40%~45%(65岁) --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胃蛋白酶↓) →Ca2+,Fe2+吸收↓→萎缩性胃炎
缺铁性贫血 老年缺钙骨质疏松
10
呼吸功能
肺泡面积(70岁)为30岁的80%,心排出量↓ 肺血 流量↓残气量增加50%,肺功能↓ 肺活量↓25% FEV1↓ PEFR↓ 气道粘液分泌↑,支气管—肺泡 高反应性→气道阻塞狭窄,炎症反应 老慢气→支哮→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 β-R 阻断剂或吗啡易抑制呼吸诱发哮喘
阻力增加;肾血管床减少;肾小球滤过率(GFR) 或肌酐 清除率(CLcr)下降35%,80岁老人为60~70ml/min(正 常人为120/ml/min)。
19
药物的排泄
老年排泄药物能力下降 2.肾肌酐清除率是判断肾功能的指标,GFR↓,
半衰期延长,药物易蓄积中毒,因此应用经肾排除的 药物时必须测CLcr以调整剂量。
--膀胱收缩无力,前列腺增生肥大男性病人→尿 潴留(尿频、尿紧、夜间多尿或排尿困难),忌用抗 M胆碱受体药物如阿托品,654-2,安坦等。
13
第3节 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
老年药代动力学特点:药代动力学过程降低,多 数口服药物吸收不变,但吸收排泄慢。肝脏代谢 药物能力降低,首过效应减少,药物消除谢的药物灭活减少, 半衰期延长,引起毒性反应。如红霉素,四环 素,利多卡因等
3.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易发生二重感染 4.防止因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而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
40
糖皮质激素 ➢ 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是老年常见病,应用 ➢ NSAIDs无效时可用泼尼松,泼尼松龙或地噻米松。 ➢ 长期用药副作用多,如骨质疏松、高血糖、高血压、
免疫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作用 --细胞与体液免疫下降,易致感染 --免疫紊乱,易出现自身免疫病、过敏、癌症
22
第4节 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对策
选药原则 1.需有明确的用药指征 2.避免应用不适于老年患者的药物 3.提倡用药利大于弊 4.慎用滋补药或抗衰老药
23
老年人禁用或慎用药物
24
用药方法得当
1.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2. 用药方案简明
2.胃肠血流量及肝血流量↓40%~50%,口服药物 吸收后经肝首过效应减少,生物利用度增加,血药 浓度增高。
16
药物的分布
1.老年人总体液含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多,血浆 蛋白浓度降低,因此水溶性药物分布区域少,而脂溶 性药物分布区域增大;水溶性药物血浆浓度峰值增高, 药效增强;脂溶性药物血浆峰浓度值(Cmax)降低, Vd增大,t1/2延长。
同左
oldest old
90~100岁 100岁以上
同左 同左
longevity aged
centenarian
3
老年人的形态与功能变化
4
第2节 老年人生理与生化功能的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大脑重量减轻70岁5%、80岁10%,皮层萎缩明显, 对药物耐受性降低,常规剂量(成年人)则可出 现较强的刺激反应 脑细胞总数20%退化,脑血流量减少。受体数量 及亲和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