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 饲料加工设备管理制度

饲料 饲料加工设备管理制度

饲料加工设备管理制度1饲料生产设备分管规程1)生产部门设备管理工作的具体化,将各工序设备按其所在位置及管理内容实行责任到具体工种。

2)每台设备润滑保养具体内容、小修中修大修内容及各项维修规程参见《设备维修保养规程》。

3)各分公司具体设备可按实际情况,按车间岗位的设定来具体安排,但不能出现责任“死区”。

4)在此规程下,结合具体情况,推行“设备日常巡视规范”和“设备定期检查规范”。

5)在推行该规程过程中,要制定出相应的督促检查与考核标准或规范。

2饲料生产设备日常巡视规范3备定期检查规程续上表1)所谓性能检查是指设备的技术性能与生产性能;2)所谓精度检查是指对产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设备主要技术性能的检查;3)所谓安全性与可靠性检查是保护设备与人员安全的定期性强制检查;4)所谓传动检查是针结重要传动装置可靠性。

4料加工设备完好状态与评价方法4.1设备极限技术状态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判别设备是否进入极限技术状态,主要按照能不能继续工作的技术原则;应不应该继续工作的运行安全原则和适宜不适宜继续工作的经济性原则进行。

根据上述原则有以下几种判断方法:4.1.1按设备无故障率工作的概率大小来判断由于设备磨损程度急剧增加,而使设备故障率增加,从而导致设备故障停机时间过多、不能正常工作或工作时间不能保证。

4.1.2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生产能力减弱明显,能源消耗过大,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合理,不经济。

如粉碎产品、制粒产品度电产量低;机组小时生产能力远低于设计小时产量。

4.1.3以机械设备的主要质量指标劣化程度来判断设备本身工作质量和产品生产质量劣化明显,如粉碎机振动过大、粉碎粒度不均匀;混合机残留过大,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过大。

上述三种情况,只要出现之一者就可以认为设备达到了损坏极限。

4.1.4实际评价方法4.2.1只要性能1)各项主要性能指标,如生产性、可靠性、节能性、维修性、耐用性等应符合或基本符合技术要求。

2)在规定的速度或载荷下允许平稳,无故障,噪声、振动和温升等不超过规定范围。

3)操作系数灵敏、可靠、调速正常,手动操作机构的用力程度未超过规定值。

4.2.2精度要求1)主要精度应符合设计和制造要求。

2)机械设备应符合工艺要求或按综合精度要求评定。

4.2.3电气系统1)电气部分接触和绝缘良好,配线整齐,接地牢固,不受其它有害物的影响。

2)讯号、仪器和仪表指示正确,自动保护装置动作准确可靠,定期进行各项预防性的试验和检查。

4.2.4动力系统1)动力系统要安全可靠,其输出力和效率应达到原设计标准。

2)燃料、油料等消耗正常,经济合理。

4.2.5安全可靠1)各种保险、安全、保护装置完整可靠。

2)制动装置操纵灵活、安全可靠。

3)对高压容器、安全阀门等装置定期进行各项预防性试验。

4.2.6环保与卫生1)机械设备地基良好,工作时无异常振动和较大噪声。

2)所排放的废气、废渣、废水应配备相应的治理装置和配套工程。

3)所排放物不应污染环境和妨碍工业卫生。

4.2.7维护保养1)使用合理,定期开展良好的维护保养工作。

2)各导轨滑动表面不应有严重的腐蚀、碰伤、划伤、拉毛等现象。

3)机械设备内外整洁,无明显的积尘和油垢,漆见本色,铁见光。

4.2.8配套齐全1)一般机械设备的随机附件齐全可用。

2)精密机械设备的全部附件完整无缺。

3)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齐备。

4.3重点设备完好状态的标准4.3.1混合机1)电机、减速器工作温度正常,减速器不漏油,链条张紧合理且润滑正常,轴承润滑良好,防护罩完整;2)无异常噪音,混合质量良好,转子上无缠绕,机体内无尘垢;3)混合顶门密封效果好,不漏料,连杆机构运转自如,自锁效果良好;4)转子间隙合理,残留少,机内喷头雾化效果良好;5)机体表面清洁无尘;气管、电缆线路排布整齐,无漏油漏气现象。

各标牌清晰;6)混合机电控系统良好,与配料秤的联锁可靠,能满足生产要求。

4.3.2混合后刮板输送机1)电机、减速器工作温度正常;减速器不漏油;传动链条张紧合理,润滑条件正常,防护罩完整;2)机内刮板完整,链条张紧合适,各轴承润滑良好,运转时无异常噪音,输送量达到设计产量;3)机体表面清洁无尘,无漏油,无漏粉,机体密封良好,各标牌清晰。

4)运行过程平稳,控制系统工作可靠。

4.3.3 混合后提升机1)电机、减速器工作温度正常,减速器不漏油,减速器安装可靠,传动可靠,润滑条件正常,防护罩完整。

2)机内畚斗带张紧合适且无跑偏现象,各畚斗完好,畚斗带张紧机构可靠,无打滑现象。

3)畚斗带运行止逆机构性能可靠。

4)机体表面清洁无尘,无漏油,无漏粉,机体密封良好,各标牌清晰。

5)控制系统及电气系统可靠。

4.3.4粉碎机1)电机、主轴承工作温度正常,润滑条件正常,传动防护罩完整。

2)粉碎机门密封效果好,无粉尘泄漏机体。

3)转子动静平衡良好,无异常振动,锤片磨损均匀,导向板运转自如。

4)机体上各安全装置完好。

气动装置工作可靠,无漏气现象。

5)机体表面清洁无尘,各标牌清晰。

6)控制系统及电气系统可靠,具有正反转功能。

各电流表、电压表、调速表、频率表、指示灯及现象急停按钮完好,工作可靠。

4.3.5制粒机1)电机、齿轮箱工作温度正常,润滑条件完好。

传动皮带张紧合适,无异常噪音。

2)制粒机主轴及空轴的润滑条件良好,轴承间隙在正常范围之内。

3)要工作部件的连接固定件性能完好,环模压辊之间的间隙合理,相互磨损均匀。

间隙调整机构调整方便、准确。

4)机上各附带装置如切刀、磁选器、环模吊架、专用工具完好。

5)机体上各安全装置完好。

气动装置工作可靠,无漏气现象。

6)机体表现清洁无尘,各标牌清晰。

机内基本清洁。

7)制系统及电气系统可靠。

各电流表、电压表、调速表、频率表、温度表、指示灯及现场控制柜完好。

柜内各元件处于良好状态。

4.3.6空压机1)传动部分运转正常,皮带或其它传动件无严重磨损。

2)气压、气量能达到规定范围。

3)操作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阀、压力表等装置齐全,灵敏度高。

4)无超温、超压现象,无漏水、漏油漏气等现象。

5)润滑装置齐全,管道完整,油路畅通,油标醒目,油号正确。

4.3.7中控设备能满足生产要求,操作和控制系统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1)各种开关,接触器触点接触良好,消弧装置、安全罩齐全完好。

2)各种接触器、继电器、磁力启动器容量合理,触头无严重烧伤,衔铁无粘牢不放或延时释放及卡死现象。

3)电气元件整洁,接线规范,布线整齐,标志醒目,指示灯完好。

4)运行良好,绝缘强度及安全防护装置符合电气运行规程。

5)电气设备散热、通风良好,防鼠功能齐全。

6)配料秤精度及生产能力符合生产要求。

4.3.8锅炉1)蒸汽压力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或劳动部门批准的标准。

2)炉壳、炉筒、炉胆、炉管部位无严重腐蚀,炉墙密封完整,保温完好,无冒烟现象。

3)电气、安全装置齐全完好。

管路畅通,水位计、压力表、安全阀、排放阀灵敏可靠。

4)主要辅机、附件、计量仪器仪表齐全完整,运行良好,指示正确。

5)各控制阀门装置齐全,动作灵敏可靠。

6)传动和供水系统操作可靠。

7)主、辅机外观整洁,润滑良好。

无漏水、漏油、漏汽现象。

5备档案管理制度5.1饲料车间设备档案体系饲料车间设备档案由设备台帐、单机设备档案、通用配件档案、配件库存计划、配件库存记录、环模档案等组成。

5.1.1设备台帐这是车间设备的汇总记录,每台设备一页,汇总成册。

每台设备台帐格式如下表:设备编号:单机设备档案是一台设备在整个寿命期内的安装、使用、维修等事件的详细记载,是设备管理的重要依据。

每台设备各自采用一个档案夹,保存与该设备有关的所有资料。

内容包括:1)原始订购合同。

2)该设备的设备台帐。

3)设备台帐中未记载的部分特殊内容。

4)该设备非标准配件的规格参数或图纸。

5)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6)该设备的维修记录。

7)其它有关记录。

5.1.3通用配件档案这是本车间数量较多的某一类型配件的档案记录,主要是便于分类与查找。

车间通用配件类型主要有:轴承、三角带、链轮、键、联轴器、阀门、筛片、行程开关、继电器等,每类型配件以一个表格反映,并装订成册,表格内容和表头形式见下表:配件名称:该档案主要是针对本车间可能用到的配件,按其重要程序、需要频率、采购难易、价格等因素,结合财务要求的资金占用情况,给出日常合理的库存量,以表格形式分类反映。

所有配件合理库存表格最后一同装订成册。

配件合理库存量表形式见下表:配件库存计划表5.1.5配件库存记录这是供配件保管日常填写的配件入库与出库明细表,内容包括:1)总目录。

2)配件名称、型号。

3)入库记录:入库日期与数量、购买地点、价格、采购人、入库后库存量。

4)出库记录:出库日期与数量、领用人、库存结果。

5.1.6环模档案环模档案记录一个环模的整个使用寿命中的使用情况,每个环模单独一份,内容包括:1)环模编号、规格、购买日期、生产厂家、价格。

2)启用日期、使用记录(使用时间、维修记录、产量)。

环模档案格式为:环模档案5.2.1设备台帐最先由发展建设部建立,一式2份,其中1份应于向分公司移交新厂或租赁改造后的老厂时移交给分公司生产部,另1份由发展建设部保管;分公司生产部接收后要将设备台帐与车间设备及外围设备进行对照,确信准确无误后进档保存;在设备投入运行后,如对设备进行了技改或更换,应对设备台帐作出更正。

各分公司设备台帐保存在生产部办公室。

5.2.2单机设备档案由生产部接收车间后半年内建立。

其中的设备台帐是设备总台帐中该设备页的副本;特殊内容根据设备实际情况与设备台帐一起记录进档;非标准配件的规格和图纸应于该配件第一次维修或更换时测绘产生并进档;设备使用说明书缺损的应尽快向生产厂家索取或向兄弟公司寻找同型号设备说明书制作复印件;维修记录则应于每次维修完毕后填写维修卡进档;其余内容根据设备实际情况补充。

单机设备档案保存在生产部办公室。

5.2.3通用配件档案由生产部接收后半年内建立齐全,一式2份,1份保存在生产部办公室,1份保存在维修间。

5.2.4配件库存计划由生产部于接收半年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会同维修工、财务人员协商确定,经分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建立相应档案。

配件合理库存一经建立,除非经分公司总经理同意,不得随意更改。

经分公司总经理同意后更改的,应有总经理签字的更改说明。

配件库存计划一式2份,1份保存在生产部办公室,1份保存在五金配件库。

5.2.5配件库存记录第一次由配件保管和维修工在生产部经理指导下建立;使用过程中的配件库存由配件保管根据配件的入库和出库进行记录,保证帐物相符;入库和出库记录上应有采购缴库人和领用人的签名。

配件库存记录保存在五金配件库,由保管根据入库和出库情况填写。

5.2.6环模档案自环模进厂之日起建立,环模出库使用时,随环模一起移交给制粒工。

生产过程中,该环模的每次使用、维修都应在档案上记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