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心理学—心理健康考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心理健康考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第五单元心理健康
细目一心理健康概述
要点一心理健康的意义
概念即心理卫生,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其意义在于:
1.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2.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人成绩、效率、耐受挫折等能力高于不健康者)
3.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
要点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洛的10项标准
①有充分的适应能力;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③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⑥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⑨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我国心理健康的标准
标准特点
智力正常属于人正常活动的最基本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首要标准
情绪良好心理健康者=愉快+开朗+自信;出现负面情绪时能够善于调整
人际和谐体现在乐于与人交往+保持独立人格+能客观评价他人+交往中积极多于消极
适应环境有积极的处世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
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重目标是人格完整
心理健康不包括
A.智力正常
B.健康行为
C.情绪乐观
D.意识清晰
E.人格健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D选项属于身体健康范围。

细目二心理健康的发展
要点一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婴幼儿、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年龄
心理问题

婴儿



发育迟缓、情绪不稳定(因婴儿时期抚养不当引起)


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②增进母爱,帮助婴儿建立依恋关系,减少分离焦虑;③保证充
足的睡眠;④促进运动与智力的发展。

幼儿期
(3~6岁)


产生初步友谊感、道德感、理智感(补充内容)


①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②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
③玩耍与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应帮助幼儿走出自我中心,学会与人交往,建
立合作伙伴关系;
④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失;
⑤父母的言行举止注意起到表率作用
儿童期
(6~12
岁)


思维进一步发展、记忆力循序发展、情感不断丰富


①帮助小学生入学的适应,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②组织社会劳动,发展
友谊感和责任心;③培养开拓创造性思维;④注意情商的培养,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品
性,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品质,并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
青少年



①学习问题,是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②情绪、情感问题;③恋爱与性的问题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和社会应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年



①反应速度与记忆能力下降;②渴望健康与追求成就的矛盾;③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④家庭与事业的双趋冲突。



建立可行的保健与监测体系,加强自我心理保健
老年



①不适应退休生活;②主观健康评价差;③性生活问题;④对死亡的恐惧。



提高生活质量,渡过一个愉快的晚年
关于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情绪敏感
B.情绪反应强烈
C.情绪心境化
D.情感丰富
E.情绪稳定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青少年情绪特点为情绪不稳定,因此E选项不正确。

要点二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家庭、学校和职业
群体心理问题
家庭


代际之间及夫妻之间的关系问题


加强家庭成员的沟通,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互相关心、帮助和尊重,避免家庭的破裂,
采用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
学校


在学习负担和升学的压力下,导致学生紧张、焦虑情绪的产生


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系尤为重要
职业群问工作环境、工作安排、人际关系等都会直接影响每个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