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一、现场流行病学定义与特点
现场流行病学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主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目的,采用现代 流行病学和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 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同时吸取 其它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是流行病学向群众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而产生的分支。
·流行因素分析。
·控制技术措施。
·结论与启示。
2003年8月10日下午2:35宁海县疾控中心接到西店卫生院报告,樟 树村玻璃原弹子厂及周围有十余人发热、腹泻等疫情后,立即组 织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到8月24日疫情得到控制。 共发病人62人,罹患率为22.55%(62/275)。现将调查处理报告如 下:
·具有“社会性”:必须面对公众和传媒:疾病爆发和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本身就是新闻热点和公众焦点。
·遵循“合法性”:既依法调查,又要遵守法律。
·注重“证据性”:要充分依靠实验室支持:疾病爆发和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原体、暴露因子、传播机制等判定、特异 性实验室检测必不可少。
·面临“跨地域性”:国内外合作趋于紧密。
·简单。 ·明了。 ·有序。
准备书面报告 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
三、案 例 分 析
背景玻璃弹子厂及周边外来人口聚集地出现10余余人发热、腹 泻病人。
问题1 需不需要到现场进行调查,为什么?
·原因不明。 ·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卫生习惯)。 ·病人数到底多少不明。 结论: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
三、继续进行发热、腹泻病人的监测工作
问题 5 还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吗?为什么? 可以开展哪些调查? 开展进一步调查: ·病例定义: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个案调查:所有病人和疑似病人。 采样:病人、粪例。 外环境:水:水井水、龙头水。
苍蝇 检测项目:病原微生物培养和检测、卫生学指标。 ·实施调查。 ·根据调查情况扩大调查范围(病人所在工作单位、散发病人)。
(3)一旦出现发热、腹泻等相关症状及时报告县CDC、西店 卫生院,按正规全程要求继续治疗。
二、清理环境与消毒 (一)环境清理 (1)填埋原弹子厂东侧垃圾塘、拆除该厂址水井边猪舍、
全面清理外来人居住处周围杂草、垃圾; (2)修建卫生公共厕所2~3只; (3)制订卫生制度,建立经常性卫生打扫。 (二)消毒 (1)对公共厕所定期消毒,每天3次;(灭蝇、漂白粉消毒) (2)集居处五口水井,每天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3)住户进行食具消毒(用漂白精片),每天2次。
·现场点(原玻璃弹子厂、高玲娣新屋、孙志林平屋、原灯泡 厂等租房所有住户)调查、搜索相关症状病人——挨家挨户。
·采样(水样——五口水井、病人大便、部分病人血)。
初步调查结果:
·首例病人刘××,女,14岁,2003年2月来宁海西店樟树村住 在高玲娣新屋4号房间,8月3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腹痛、腹 泻、伴恶心头痛、头晕、乏力、腹泻一天4-5次,初为清水样 例,后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感,未就诊,自服泻利停于2003 年8月7日痊愈。
2、病例分布
62例患者分布在47户,占总户数36.15%,以高玲娣新房处罹患 率最高,9户租住者29人,发病7户15人,其中1户4例1户,1户3 例2户,1户2例1户,1户1例3户;高志林租房10户20人,发病6 户共6人;原弹子厂租住88户167人,发病21户共24人,1户1例 18户,1户2例2户;原灯泡厂租房15户39人,发病9户10人,1户1 例8户,1户2例1户;孙相太租房8户20人,发病4户7人,1户1例2 户,1户2例1户,1户3例1户。
调查前准备工作: ·人员:县CDC、西店卫生院防保站。 ·设备:调查表、采样器材(试管、注射器、消毒盐水瓶)。 ·交通工具。 ·消毒药物:漂白粉、敌敌畏、漂精片。
问题 2 到了现场首先要开展什么工作? 从哪些方面开展? 核实诊断: ·听取当地防保人员介绍。 ·向卫生院肠道门诊医生了解病情。 ·向个体医生了解病情。 现场初步调查: ·个案调查(对已经掌握病人,查阅病历)。
2、采用在家隔离继续治疗方式管理,药物由当地卫生院、村 个体医疗诊所,负责每天上门送药。
3、症状消失后2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4、粪便阳性者继续隔离。 (三)密切接触者管理 1、定义:在7天内与病人同吃、同住的接触者。 2、处理:目前暂在高林娣新房、高志林平房处实施。 (1)预防性服药:黄连素片,每天4次,每次2片,连服3天。 (2)医学观察7天,观察是否出现相关症状。
病例数
4、性别年龄分布 男性25例,女性37例,男女发病比为1:1.48。发病最小年龄18 个月,最大53岁,主要集中在15~39岁38人占61.29%。
三、临床表现及实验诊断 1、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有发热,最高40.5℃,均有腹泻,一般每日2-3次, 多则5-6次,大便性状为粘液便、浓血便,并伴有腹痛(54 人),部分病人里急后重明显。
特制定了“控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病人与密切接触者管理 (一)现症病人管理 1、所有病人统一到西店镇卫生院隔离、全程正规治疗。 2、按要求对患者的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3、出院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每日一次,连 续3次阴性。(大便送县CDC实验室,每天一次)。
4、在县CDC指导下对疫点进行终末和随时消毒。 (二)恢复期病人管理(包括未按正规全程的病人) 1、凡8月3日至8月13日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现 相关症状已全部或部分消失者。
确定高危人群 建立并检验假设 ·找出致病危险因素。 ·审核资料、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的 暴露因素。
用事实验证假设 ·事实必须符合逻辑。 ·疑似暴露因素、传播途径以及侵袭的人群与该病特征是否相符。
使调查更系统完善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质量。 复访。
结论
这是一起由福氏IV型痢疾杆菌引起的菌痢暴发疫情。从发病 情况看,首先在高玲娣新屋居住点,由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而呈局部暴发,然后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方式向周边居住 点蔓延,不卫生的外环境和高密度的苍蝇又使疫情向各居住 点局灶状扩散。
调查处理完结后的工作
撰写正式报告:
·一般情况。
·流行特征。
·临床表现及实验诊断。
62例病例中,陕西省籍53人,罹患率为19.70%(53/269);山东省 籍3人,江西省籍1人,当地人5 人。
62 例 病 人 租 房 分 布 表
租住地 人数 高玲娣新房 29 孙志林平房 20 原弹子厂租房 167 原灯泡厂租房 39 孙相太租房 20
合 计 275
总户数 9
10 88 15 8 130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与方法
确定流行的存在 ·报告发病数超过预期水。 ·可能的人为原因。 ·当地医疗机构的快速调查访谈。
确定诊断标准:根据目的确定病例定义 ·实验室确诊。 ·临床诊断:与临床专家共同确定。 ·“现场诊断”原则:时间、地点、人。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描述三间分布
·时间。 ·地点。 ·人群。
现场流行病学特点
·具有鲜明的“时效性”:主要解决疾病爆发、重大疾病流行 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不仅来势迅猛,事先不知,而且极受 关注,必须尽快于以回应和解决。
·呈现一定的“复杂性”:调查的问题总是以原因不明疾病和 事件的面貌出现,要科学公正地做出调查结论。
·要突出“双管性”:即调查和处理同步,一开始就不仅要收 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应采取公共卫生措 施。
二、流行特征
1、发病经过
首例病人刘某,女性,14岁,山东梁山人。2003年2月跟随父 母来宁海西店樟树村,居住于高玲娣新房4号房间。该患者于8 月3日突然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头痛、头晕、乏力, 腹泻每天4—5次, 初为清水样便,后为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感。 未就诊,自服泻痢停后于2003年8月7日自觉痊愈。随后从6日 起该居住点发热、腹泻病人逐渐增多,并向一墙之隔的孙志林 平房居住点蔓延,同时在一路相隔的孙相太租房、居住人员多 的原玻璃弹子厂和相距20余公尺远的原灯泡厂出现症状相同病 人,截止8月24日共发病62人,罹患率为22.55%(62/275)。
发病户数 7 6 21 9 4 47
发病人数 15 6 24 10 7 62
罹患率(%) 51.72 30.00 14.37 25.64 35.00 22.55
3、时间分布 自8月3日出现首例病人后,从8月6日起陆续增多,末例病例 为8月24日。
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图
10 89 7 3456 12 0
·截止8月11日共发病21人。
·8月12日又新发病例8例,累计发病29人,病有蔓延趋势。
·外来人口聚集地区五处,有水井五口,除原玻璃弹子厂一 口作洗衣用外,其余均作饮用水源。其中高玲娣新屋、孙 志林平屋的二口水井均无井栏、井口与地面齐平很易受地 面水污染。
·居住环境周围杂草丛生,垃圾满地、污水横流、到处可见 到粪便斑迹,苍蝇肆飞,密度甚高。
2.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结果:收集到4份大便:1份粘液便,白细胞(+)、 红周边地区搜集结果:细胞(+),1份脓血便,白细胞( )、 红细胞( ),2份大便常规正常。
问题 4
此时是否提出控制?
根据初步调查,急需提出现场控制技术方案。
截止8月12日,该集居地共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例29人,主 要集中在高玲娣新房、高志林平房和原弹子厂址三处租居处。 近三天来,我们已开展了对该地的饮用水、厕所、排泄污物 消毒、外环境灭蝇、现症病人治疗和部分密切接触者预防性 服药,发热、腹泻病例监测和卫生宣传资料发放等工作。但 是,由于细菌性痢疾病人治疗不正规、继续在外活动、打工, 不少措施尚未完全落实。为进一步控制疫情、防止蔓延,
一、一般情况
樟树村原玻璃弹子厂及周边外来人口集居地(简称外来人口集居 地,下同),包括原玻璃弹子厂、原灯泡厂、高玲娣新房、孙志 林平房、孙相太等五处居住点,共居住130户275人。有自备水井 5口,其中原玻璃弹子厂1口水井仅作洗衣用。简易厕所2座,居 住处环境卫生极差,室内外苍蝇密度较高。租住者以青壮年为主, 来自3个省,主要是陕西省安康县,该处人群多在西店个私企业 作临时工。饭菜均由各自住户烧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