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气候和海洋六大资源。
3、试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及其意义。
①稀缺性(指其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意义:迫使人们不断发掘新资源,寻求替代资源,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必须从长计议,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掠夺式卡发资源,要珍惜一切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②整体性(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利用其整体性特点,做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科学管理)③地域性④多用性(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多种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特性)⑤动态性(指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特征)⑥社会性意义: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新能源替代资源)4、解释概念:光能生产潜力:在热、水、CO2等外界环境条件和作物的群体结构、长势、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等都处于最适宜状态时,由作物的光合效应所形成的群体最高产量。
光温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障,水分、CO2供应充足,其他环境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农作物在当地光温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气候生产潜力:在当地实际光、温、水作用下,在其他条件均处于最适宜时,单位面积内农作物的最高产量。
5、干热风的概念:是指春末夏初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常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
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
防御措施:1、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和林带是防御干热风的战略性措施,他可降低田间风速和温度、增加农田空气相对湿度。
2、适时灌溉可天界农田水热状况,有利于小麦生理机能的正常进行,增强灌浆速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3、配置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进行作物布局调整。
4、化学防御措施5、运用综合农林技术措施,如改革种植制度、调整播期、合理施肥。
6、我国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合理利用:1、东部季风地区已建成优质高产的粮棉油果林等商品基地;2、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有限性与农牧业发展方向 3、西南部低纬高原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业生产。
4、青藏高原气候资源的特殊性,适宜发展高原型农牧业生产。
5、半干旱半湿润农牧交错区之间宜发展放牧畜牧业。
保护措施:1、种树种草,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修建各类水利设施,提高防旱和防洪排涝的能力。
3、趋利避害,调整种植业结构。
7、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
水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期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地表地下淡水水体的动态水量。
特征:循环再生性、时空差异性、利害两重性、利用多样性、开发整体性8、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水资源评价包括对评价范围内全部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变化幅度及特点、可利用水资源量的估计、各类用水的现状及其前景、评价全区及其分区水资源供需状况及其预测、可能得解决供需矛盾的途径、为调控自然界水源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的正负两方面效益评估以及政策性建议、水资源评价可分为基础性评价、利用评价和水环境评价。
9、可利用水量、需水管理的概念。
可利用水量: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与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
需水管理:是指对各类需水用户进行需水要求分析,使各类需水指标合理化,以达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
10、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时间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
2、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
3、天然水质差异明显,河流含沙量大11、简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问题:1、人口增长,人均水资源量降低,2、经济快速增长,废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3、需水增长,供需矛盾尖锐4、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改造任务艰巨5、科技含量低,管理落后6、水市场机制建设步履维艰7、管理体制的分割,影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策:1、强化节约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2、合理开发水资源,适度增强供水能力3、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4、综合治理洪涝灾害,保障生产与社会安全。
5、加强水资源管理,保证水资源持续利用。
6、建立水资源核算体系,提高水资源综合效益12、生物资源的概念。
指生物圈中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既包括作为物种的个体部分,也包括决定个体性状的基因部分和作为生态系统组成的群体部分,是对人类具有显示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13、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1、提供产品方面:提供林牧、林副产品2、调节功能:气候调节光合固碳,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养分循环,防风固沙3、文化功能:文化多样性,休闲旅游4、生命支持功能: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多样性14、试述森林资源调查计算的主要内容。
1、森林结构:森林分类及其分布、乔木的郁闭度与下层植物的盖度、森林物种组成与物种多样性、森林木材蓄计量与生物量2、森林功能: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3、森林动态调查4、森林环境调查15、试述草地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1、草地生境条件:气候条件,地貌状况,水源条件,土壤机制2、草地植被条件:草地植被的盖度,草地饲用植物的构成,草群品质和产量3、草场生产力评价:牧草产量,载畜量和载蓄能力,畜产品的年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16、简述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分类。
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动力资源17、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可划分为哪两部分?国家管辖海域:领海12海里毗邻区24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大陆200或350海里国际海域:公海、国际海底区域18、矿产资源的概念: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内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赋存于地壳内或地表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
就其形态和数量而言,在当前或可预见的将来,他们能成为经济上可开发利用的矿产品。
19、简述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资源、推断的资源、控制的资源、探明的资源可行性评价:概略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经济意义:经济的资源边际经济的资源次边际经济的资源内蕴经济的资源21、对比概念:查明矿产资源:指位置、品位、质量和数量由特定地质依据得知或估算的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能够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经详查勘探获得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是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资源。
资源量:经过了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属于次边际经济的或经过了勘察概略研究没有经过可行性评价的内蕴经济的资源。
22、简述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1.矿产资源总量大,矿产齐全2.矿产资源人均量低,供需缺口大3.支柱性矿产和后备资源不足4.查明资源储量结构中储量、基础储量少,资源量多5.矿产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匹配性较差23、简述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矿业粗放经营,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低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3、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环节缺乏完善的管理手段24、简述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1、加速地质勘察,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勘测2、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3、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矿业新秩序4、适当拓宽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方面的国际合作5、构建稳定安全和经济的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建立战略矿产储备体系25、试述按照能源的利用技术状况,能源资源的分类概况。
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常规能源指在当前已被人类社会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石油、煤炭。
天然气、生物燃料和水能等。
新能源指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尚未被人类广泛大量利用,但已经或即将被利用或可能加强利用的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海水能等。
26、简述能源资源的特征。
1、能源的多样性2、能源的转化性3、地域分布的不均一性4、双重性5、能源品质的差异27、试述煤炭资源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1、储量2、质量类型(煤质量受发热量、硬度、胶质层厚度、水分、灰分、硫分、磷分挥发分)3、矿床开采条件(埋藏深度、煤层厚度、倾角、层数、顶底极围岩性质、夹层、断带、含水情况、瓦斯情况)4、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交通、电力劳力人力资源)28、试述石油资源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1、储量(比重、黏度、蜡含量、凝固点)2、质量3、石油开采条件4、自然经济社会条件29、解释概念:能源结构:能源的总生产量或总消费量或总存储量中各类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能源资源结构:各类能源资源在能量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能源生产结构:各类能源产量在能源总生产量中比例。
能源消费结构:各类能源消费量咋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年平均能源消费率与您平均国民经济发展增长率的比值。
30、简述我国能源资源的总体特点。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31、简述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1、能源工业发展迅速,自给率高2、煤在能源结构中占主要地位3、工业耗能的比重大,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4、农村生活用能仍以生物质能为主5、能源利用效率很低,浪费严重32、简述我国能源资源发展的战略。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本、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特点:自然结合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1、旅游资源的综合性2、地域性3、不可移动性4、可重复利用性5、可变化性6、季节性33、我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分为多少个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列出全部主类的名称。
简述其评价项目:1、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旅游资源的特色、价值、功能、密度、容量、地域组合。
2、旅游资源环境评价:旅游资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评价: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施工环境条件。
8个主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1个亚类 155个基本类型34、简述旅游资源的“3-3-6”评价法的主要内容。
定性评价法:1、一般体验性评价法2、美感质量评价法定量评价法:1、技术性单因子评价法2、综合性多因子评价法3、国家标准规定的综合打分评价法35、试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就是以资源最小化投入、污染最小化排放为核心,围绕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生产活动。
特征:1、生态环境的弱胁迫性2、资源利用的高效率性3、行业行为的高标准型4、产业发展的强持续性5、经济发展的强带动性6、产业增长的强集聚性7、物质能力的闭环流动36、简述循环经济的基本准则及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基本准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减量化原则所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和能量流量;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长度,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的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