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总则 (1)1.1 目的及适用围 (1)1.2 编制依据 (1)1.3 主要容 (1)2施工准备 (2)2.1 一般规定 (2)2.2 技术准备 (2)2.3 现场准备 (4)3便道和便桥…………………………………………………………………………………………63.1 一般规定 (6)3.2 施工便道、便桥建设 (6)4一般路基施工 (8)4.1 一般规定 (8)4.2 挖路基 (8)4.3 填路基 (10)4.4 雨季施工 (26)4.5 冬期施工 (27)5路基排水 (28)5.1 一般规定 (28)5.2 土边沟 (28)5.3 浆砌片边沟 (29)5.4 混凝土预制板边沟 (30)5.5 跌水、急流槽 (31)6路基防护 (32)6.1 一般规定 (32)6.2 浆砌片衬砌拱防护 (32)6.3 混凝土六角预制块防护 (32)6.4 路基生态防护 (33)7涵洞、通道 (34)7.1 一般规定 (34)7.2 圆管涵 (34)7.3 盖板涵 (36)7.4 箱涵、通道 (36)7.5 倒虹吸 (38)8路基整修与路床交接 (40)8.1 一般规定 (40)8.2 路堤整修 (40)8.3 路堑整修 (41)8.4 路床移交 (43)9取、弃土场 (44)9.1 一般规定 (44)9.2 取土场 (44)9.3 弃土场 (45)10安全文明施工 (46)10.1 一般规定 (46)10.2 施工安全 (46)10.3 文明施工 (48)10.4 标识标牌 (49)附录 A 典型图片 (50)参考文献 (53)1 总则1.1 目的和围1.1.1 为进一步规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管理,提高路基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促进路基工程施工管理的标准化、规化、精细化,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行业文明施工形象,特编制本指南。
1.1.2 本指南适用于省新建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工程施工管理,扩建和改建高速公路项目可参照执行。
1.2 编制依据1.2.1 、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及交通运输部等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发布的文件、标准、规、规程和指南。
1.2.2 省颁布施行的有关施工管理的文件规定。
1.2.3 行业通行的施工工艺和管理办法。
1.3 主要容1.3.1 本指南主要包括施工准备、便道和便桥、一般路基施工、路基排水、路基防护、涵洞通道、路基整修与路床交接、取弃土场、安全文明施工等容,提出了各分项工程的一般规定、施工工序、施工要点、质量控制的规定。
1.3.2 一般路基施工容包括挖路基、河塘清淤回填、填土路基、水泥改善土路基、灰改善土路基、灰粉煤灰改善土路基、桥涵台背回填、半填半挖路基、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土工合成材料。
1.3.3 路基排水容包括土边沟、浆砌片边沟、混凝土预制板边沟、跌水、急流槽。
1.3.4 路基防护容包括浆砌片衬砌拱防护、混凝土预制块防护、路基生态防护。
1.3.5 涵洞通道容包括圆管涵、倒虹吸、盖板涵、箱涵、通道。
2 施工准备2.1 一般规定2.1.1 场地规划、驻地建设等临时工程,应满足正常施工的需要。
2.1.2 路基工程开工前,应做好设计技术交底,在全面理解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
2.1.3 开工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环保、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各类施工班组、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
2.1.4 现场调查后,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合同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路基单位工程总体开工报告,总体开工报告经总监审批后可实施。
2.1.5 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应提前14d上报开工报告,其容包括:按合同工期完成的施工进度计划、GPM网络图/条形图;详细施工法、顺序、时间;材料设备人员进场计划、资源的安排;资金流动计划;项目管理组织设置及人员分工;施工安排和法总说明;质量管理法、手段;重点工程施工措施;安全体系和安全保证措施;廉政建设、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施工技术、工艺案说明及图表;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报告经总监审批后可施工。
2.1.6 工程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1)路基工程中台背回填,不同压实标准、不同掺合料含量的路基填筑及上路床顶层,不同结构形式的涵洞、通道,防护排水工程中边沟、浆砌片防护、预制块铺砌、挡土墙、不同形式的边坡防护,应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
(2)首件工程以施工合同段为单位分别进行,在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批复后可实施。
在首件工程(分项工程)完成以后,由总监组织召开首件工程总结会。
施工单位对完成的首件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进行总结和完善,并对质量进行综合评定,提出自评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提出复评意见;总监提出终评意见,并经项目现场管理机构确认。
(3)评定为优良且关键指标检测合格率达95%以上(规或指导意见有明确规定的除外)的首件工程为通过评审,可以组织后续施工。
通过首件工程认可后,后续工程必须格按照首件工程确定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4)首件工程经评审不能通过,应重新实施首件工程。
2.2 技术准备2.2.1基本要求(1)承包人应对设计移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核,遗失或破坏的控制点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
然后根据监理工程师确定的工程测设资料和测量标志在28d完成导线点、水准点加密工作。
加密点应设置在通视性好、地质坚硬的地点。
(2)加密、复测完成后及时将测量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
(3)承包人应对导线点、水准点等树立易于识别的标识。
施工过程中,应保护好所有控制桩点,对破坏的桩位点应及时恢复。
(4)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测,增设的水准点、横断面复测和补测等工作,测量精度、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勘测规》(JTG C10-2007)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G F10-2006)的要求。
(5)对每项测量成果必须进行复核,原始记录应存档。
2.2.2 导线复测(1)承包人应根据设计提供资料,计算复核导线控制点,做好检查复测工作。
(2)导线复测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检定,并将仪器检定报告复印件上报监理工程师备案。
(3)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增设满足相应精度要求的附合导线点。
(4)同一项目相邻施工段的导线应闭合,并满足同等级精度要求。
(5)对可能受施工影响的导线点,施工前应予以加固或改移,从开工至竣工验收的时间段应保证其精度。
2.2.3 水准点复测(1)对于交付的水准点,应对其进行复核。
超出容误差围的应查明原因,并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
(2)沿线每500m宜设一个水准点。
在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宜增设临时水准点。
临时水准点应符合相应等级和精度要求,并与相邻水准点闭合。
(3)有可能受施工影响的水准点,应加固或改移。
2.2.4 中线放样(1)路基开工前,应采用坐标法进行全段中线放样,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
(2)中线放样时,注意路线中线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合同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监理工程师。
(3)发现设计文件和实际放样不符时,应查明原因后进行处理。
2.2.5 路基放样(1)路基施工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复测,核对或补充横断面,并将结果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
(2)路基施工前,应设置标识桩。
对路基用地界、路堤坡脚、路堑坡顶、里程桩、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具体位置应标识清楚。
(3)在横断面施测中,还应反映地形、地物、地质的变化,标出相关水位、土分界等。
横断面测量应逐桩施测,断面布置数量及横向测点应与设计对应,施测宽度应满足路基及排水设施的需要。
(4)对深挖高填路段,每挖填3~5m或者一个边坡平台(碎落台),应复测中线和横断面。
2.2.6 土工试验(1)承包人须及时对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拟作为路堤填料的材料进行取样及标准试验。
试验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执行。
对工地试验室不具备能力的试验项目,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试验机构进行试验。
(2)承包人应将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实施。
2.3 现场准备2.3.1 一般规定(1)承包人应按设计文件进行红线用地放样,确定路基施工界线,保护设计文件或监理工程师指定要保留的植被、地下构造物及其他设施等。
(2)承包人宜按土填筑工程量的大小划分施工段落组织路基施工。
每个路基施工工区的段落以不超过3km为宜,既便工作面的展开,又能形成一定的流水作业面。
(3)每道工序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2.3.2 场地清理(1)路基及取土坑用地围的树木、灌木丛等应在清表前砍伐或移植,砍伐的树木应堆放在路基用地之外妥善处理。
(2)路基及取土坑用地围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含有草皮、农作物根系的表土应予以清除,宜将种植表土集中储存以备将来做土地复耕和绿化使用。
(3)路基跨越河、塘地段时,承包人应采取措施修筑围堰,排除积水,清除不适宜材料并按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进行填前处理。
(4)场地清理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处理使其压实度满足要求。
原地面坑、洞、穴等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设计的填料分层回填压实。
(5)地基为耕地、土质松散、水稻田、湖塘、软土、高液限土等时应按图纸要求进行处理。
(6)场地清理及回填压实后,承包人应重测地面高程及横断面并将填挖断面及土调配案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
2.3.3 拆除与挖掘(1)路基用地围的旧桥梁、旧涵洞、旧路面和其他障碍物等应予以拆除。
(2)原有结构物地下部分的挖除深度和围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监理工程师指示。
拆除原有结构物或障碍物需要进行爆破或其他作业,如有可能损伤新结构物时应在新工程动工之前完成。
(3)指定为可利用的材料应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运输便,承包人应将其有序堆置于监理工程师指定区域。
对于废弃材料,承包人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妥善处理。
对因拆除施工造成的坑穴应按要求分层回填夯实。
3 施工便道、便桥3.1 一般规定3.1.1 施工便道、便桥应执行“设计→审批→施工→验收→投入使用”的程序。
施工单位应将拟修建的便道、便桥详细设计与说明上报总监,经总监审批后可施工。
施工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可投入使用。
在通航河流上架设便桥应经地航道、海事部门批准。
3.1.2 施工现场的便道应保证通畅并与现场的料场、仓库、设备停放场的位置相协调,满足施工车辆的行车速度、载重量等要求。
施工便道应尽量靠近标段的各主要工点,还应考虑与相邻标段便道的衔接。
便道与铁路线、公路平面交叉位置应设置警示标志。
3.1.3 承包人应组织专门的便道、便桥养护人员,配备必要的机械、工具和材料,每个施工项目最少配备1台洒水车用于晴天洒水(图A-1),便道应做到雨天不泥泞,晴天少粉尘。
3.1.4 利用地道路作为施工便道,承包人应提前与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待工程完工后按照协议进行补偿或修复。
工程完工后,承包人应将施工便道及便桥拆除,并按要求进行复耕,若当地部门要求保留便道时,应与相关部门签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