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Cp. psittaci)引起畜禽肺炎、 关节炎、流产等。鹦鹉类和人感染称为鹦鹉 热,其他非鹦鹉类鸟感染称鸟疫。
猫亲衣原体(Cp. felis)引起家猫和人的呼吸 系统及生殖系统疾病。
牛羊亲衣原体(Cp. pecorum)引起牛羊猪关 节炎、脑脊髓炎、肠炎及生殖系统疾病。
肺炎亲衣原体(Cp. pneumoniae)引起动物 和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衣原体是一类具有滤过性、严格细胞内寄生, 并经独特发育周期以二等分裂繁殖和形成包涵 革兰氏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家 畜的衣原体病。曾被认为是一种 “大型病 毒”,定这类微生物与立克次体很相似,在许 多特性上与病毒截然不同。因此,衣原体是一 类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微体物。
常见与动物发病有关的衣原体
成熟的EB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在感染新的 易感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整个发育周期约 需48~72h。
微生物学诊断
病原检查 将所采病料制成血片或组织抹片, 经适当方法染色后镜检。若应用荧光抗体 法检查,则更为确切。或将病料处理后接 种于鸡胚卵黄囊内或适宜的易感动物,培 养出立克次体后,再用荧光抗体技术,血 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等法进行鉴定。
抗体检查 可用已知抗原作凝集试验、补体 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以证实患病动物血清 中的相应抗体,从而诊断该病。中和试验可 用豚鼠或鸡胚进行。
(1)原体
原体为直径0.2~0.4μm的小球性颗粒,有 胞壁,内有核质和核蛋白体,是发育成熟的 衣原体,为细胞外形式。Giemsa染色呈紫 色,Gimenez染色呈红色。原体具有高度的 感染性,在宿主细胞外较稳定,无繁殖能力 ,通过吞饮作用进入胞内,原体在空泡中逐 渐发育、增大成为网状体。
Giemsa染色
普通显微镜下的 立克次体
电子显微镜下的立克次体
4. 专 性细 胞 内寄 生 ,酶 系 统不 完 整 , 大 多数 只能利用谷氨酸产能而不能利用葡萄糖产能。 依赖于宿主细胞提供ATP、辅酶I和辅酶A等 才能生长并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不能在人 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常用动物接种、鸡胚 卵黄囊接种以及细胞培养等法培养。
生物学特性
1.细胞多形,可呈球形、球杆形、杆形,甚 至哑铃形或丝状等,但主要是球杆状。
2.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球状菌直径 0.2~0.7μm,杆状菌大小0.3~0.6μm×0.8~ 2μm。均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3.有类似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 化学组成,胞壁中含肽聚糖、脂多糖和蛋白 质,胞浆内有DNA、RNA及核蛋白体。革兰 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或蓝色,马基 维洛法染成红色。
5. 对 理化 因 素抵 抗 力不 强 ,尤 对 热敏 感 ,一 般在56℃,30min即被灭活。对一些广谱抗 针素(如氯霉素、金霉素)敏感,但磺胺药不 敏感且反有促进立克次体生长作用,不能用 于治疗。
致病性
立克次体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的肠壁上皮细 胞中,兼或能进入它们的唾液腺或生殖道内。 人畜主要经这些节肢动物的叮咬或其粪便污 染伤口而感染立克次体。
Gimenez染色
(2)网状体
也称始体(initialbody),EB通过吞饮作 用进入胞内,由宿主细胞包围EB形成空泡,并 在空泡内逐渐增大为RB。直径为0.5~1.0μm, 圆形或椭圆形。电子致密度较低,无胞壁,代谢 活泼,以二分裂方式繁殖。RB为细胞内形式, 无感染性,Macchiavello染色呈蓝色。RB在空 泡内发育成许多子代EB也称为包涵体。
沙眼衣原体(Cp. trachomatis)引起人的沙 眼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等。
鹦鹉衣原体(姬姆萨染色) 沙眼衣原体(姬姆萨染色)
形态、染色及发育周期
衣原体在宿住主细胞内繁殖有特殊 生活周期,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颗粒结 构: (1)原体(elementarybody,EB) (2)网状体(reticulatebody,RB)
立克次体多寄生于动物的网状内皮系统、血 管内皮细胞或红细胞,并常天然寄生在虱、 蚤、蜱、螨等节肢动物体内,或为其寄生宿 主,或为贮存宿主,或同时为许多立克次体 病的重要的或必要的传播媒介。
免疫性
人和动物感染立克次体后,可产生特异性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可中和立克次 体的毒性物质,但同时也能形成抗原抗体 复合物,从而加重晚期立克次体病。细胞 免疫一方面可使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 另一方面致敏淋巴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 可抵御疾病发生和发展。
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及衣原体 (Rபைடு நூலகம்ckettsias and Chlamydia)
立克次体
衣原体
第一节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立克次体是一类依赖于宿主细胞和专性细 胞内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为纪念发现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的美国医生 H.T.Ricketts而命名。此类微生物引起人和动 物立克次体病 (如Q热、斑疹伤寒、悉虫病等) 的病原体。它在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等特性上 与细菌相似,而在生长要求上又酷似病毒,是 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由于某些变形杆菌菌株 (OXl9、OXK、OX 2等)可与某些立克次体多糖抗原的抗体发 生交叉反应,故在医学上,常用这些变形杆 菌菌株制成凝集抗原,用凝集试验检查人类 的某些立克次体病。这种凝集试验称为魏裴二氏反应 (Weil-Felix reaction)。
第二节 衣原体 (Chlamy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