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 认识静电

1.1 认识静电


规律:先中和再平分
接触后 再分开 接触后
1 Q 2
1 Q 2
+Q -3Q
再分开
Q
Q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实验与探究
如何使B、C带上电性相反的电荷?
A B C
A接近B
B与C接触
实验与探究
结果:使B、C带上电性相反的电荷
A
B
C
将B、C分开
实验与探究
如何使B、C上的电荷消失呢?
A
B
C
将A移开




-+ - -

-+ -

+ + +
+ + +







-+ -
-+ - -

+ +
+ +



近异
远同
三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正负电荷的分开和转移 (2)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 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库仑C 2.元电荷 :自然界中的最小带电单元。 质子和电子的带电量的绝对值e=1.6×10-19C 电子:e=-1.6×10-19C 质子:e=+1.6×10-19C
※一切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q=ne
3.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
4.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脱毛衣时噼啪响和接触
带电球后头发竖起来等现象。 脱毛衣时,由于发生了摩擦,故产生了正负电 荷,大量的正负电荷击穿空气放电产生电火花 并发出声音。 人是导体,接触带电球时有电荷转移到人的头 发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竖起来了。
5.手握铜棒与丝绸摩擦,铜棒不能带电;若带
上橡皮手套,握着铜棒和丝绸摩擦,铜棒就会
静电现象
第一章
第一节
电场
认识静电
琥珀
玳瑁
带电体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
一、电荷 电荷是一种物质属性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1)正电荷:
+ _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析:考察元电荷的概念。元电荷是电荷量,用e表示, 不是电荷。
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
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 论述正确的是( BCD )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
+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a.摩擦起电
科网
学.
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 的能力不同 实质: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
规律:带等量异种电荷。
实验与探究
如何使B、C带上与A电性相同的电荷?
A
B
C
A接触B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a.摩擦起电
科网
学.
原子
(正电)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负电)
质子 (正电)
中子 (不带电)
(中性)
核外电子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作用小, 不同的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也不同!
摩擦起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带电,为什么?
解析:铜棒与丝绸摩擦也能产生静电,但铜棒
和人体都是导体,铜棒产生的电荷都通过人体
导走了,故铜棒不显示电性。带上橡皮手套,
电荷不再导走故显示带电性。
6.使用接触带电的方式使金属球A带电,如图所 示。若最终A带上了10-8C的电荷,则实验过程
中,是电子由A转移到B还是由B转移到A?A得到
问题2:如何粗略比较物
体带电的多少? 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 物体带的电就越多。
验电器
+ +
+ + +
+ +
+ +
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 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三、元电荷
1.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简称电量。单位:库仑C 2.元电荷 :自然界中的最小带电单元。 质子和电子的带电量的绝对值e=1.6×10-19C 电子:e=-1.6×10-19C 质子:e=+1.6×10-19C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者从 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
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总结
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⑴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现象。
规律: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电子的得失 ⑵接触起电:相互接触的物体带上电荷的现象。 规律:相同金属球平分总电量;不同金属球按比例分配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B接触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结果:使B、C带上与A电性相同的电荷
实验与探究
A
B
C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b.接触带电 +Q
指带电体Hale Waihona Puke 身。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C
1.元电荷
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e 1.602 177 33 1019 C 电荷量:
一般取: e 1.60 1019 C 说明: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单位,不是指某电荷。电子 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 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或失去的电子数是多少?
﹢ ﹢ ﹢ ﹢ ﹢ B A
解析:由于A是金属,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 子,所以A上带正电实际上是A失去部分电子, 显示带电性。故电子从A转移到B。
108 10 6 . 25 10 失去的电子个数为 n 1.6 1019
分层训练
1、手握铜棒与丝绸摩擦,铜棒不能带 电;若带上橡皮手套,握着铜棒和丝 绸摩擦,铜棒就会带电。为什么?
解析:考查电荷守恒和分配规律。如果AB带有等量异种电 荷则接触时完全中和,不再显示带电性,故A错。带同种 电荷时,接触不改变带电性质所以仍然是带同种电荷,相 互排斥,B对。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时,接触先中和再等 分,最终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对。一个带电和一 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平分电荷,相互排斥,D对。
C相互排斥,如果B、C都不带电则B、C间无相互作用,所
以BC必定有一个带负电,一个不带电才可能出现题中的情 况。
3.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 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 带电情况可能是( )
BCD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2、对于一个已经带电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上一定有多余的电子;
B.物体上一定缺少电子;
C.物体的带电量一定是1.6×10-19C的整数倍;
D.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任意的一个值。
【答案】C
分层训练
3、一带负电的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 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 不存在了,这说明: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 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 电荷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
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设计实验探究起电的方法及特点 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2 3
4
重点
重点
自学思考
1
电荷包括哪几种?怎样规定的?其相互 作用有什么规律? 通过哪些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归纳你 所掌握的这几种起电方式,物体带电的 电性有什么特点? 元电荷的电荷量是多少?起电过程是不 是创造了新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是什么?
使B、C再接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