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2-4肺痨-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2)ppt课件
最新2-4肺痨-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2)ppt课件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2-4肺痨-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2)
【目的要求】
掌握肺痨的概念、病因病机、护治原则、主 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熟悉肺痨的讨论范围、诊断与鉴别诊断、证 治分类。 了解肺痨的历史沿革、健康教育。
内容要点
一. 何谓肺痨? 二. 何时何本著作首创“尸注、鬼注”之名,
认识本病有传染性? 三. 我国第一部现存治疗肺痨专著是哪本书? 四. 肺痨有哪些临床特征? 五. 肺痨病因病机是什么?其主要病变脏腑是
Ø 痨虫入侵的条件—酒食、问病、看护、与患者朝 夕相处、吊丧。
Ø 痨虫入侵是形成本病的外在因素。
痨虫:具有传染性,最易侵入肺脏,损伤肺阴。
正气虚弱
关键因素
u 禀赋不足 Ø 先天素质不强→小儿发育不充→痨虫入侵。明·王
伦《明医指掌》:“小儿之痨,得之母胎。”
u 酒色劳倦 Ø 酒色过度→重伤脾肾,耗损精血→正虚受感 Ø 忧思劳倦→伤脾→脾虚肺弱→痨虫入侵
情急噪易怒、胁痛) Ø 火乘金,水乘火 Ø 肺虚—心火乘客;肾虚水不济火→心火上炎(虚
烦不眠、盗汗)
3.病变可以影响整体,传及脾肾
u 肺痨久延而病重——肺脾肾三脏交亏: Ø 肺病及肾→肾虚不能助肺纳气; Ø 脾病及肾→脾不能化精以资肾(后天损及先天)。 Ø 肺虚不能助心治节血脉之运行→气虚血瘀→喘、
又是反映病变发生发展规律,区别于他病的特殊 因素。
2.病位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同时也可涉及心肝。
u 生理—肺司呼吸,吸清呼浊,职司卫外。 u 病理—肺气虚弱,卫外不强;其它脏器病变耗伤
肺气,导致肺虚→痨虫有口鼻入侵→首先侵蚀肺 体→干咳、痰中带血、喉呛声哑
3.病变可以影响整体,传及脾肾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凉爽) Ø 盗汗(寐中汗出,寤时汗戛然而止)
释名
痨——义同劳,指劳损。因本病劳损在肺,故称肺痨。 别名: Ø 具传染性—尸注、鬼注、痨疰、虫疰、毒疰、传尸、
飞尸。 Ø 按症状特点而命名—骨蒸、劳嗽、连、肺痿疾、急
痨、痿。 Ø 自宋代始以“痨瘵”统诸称
二、沿革
▪ 历代中医对肺痨的认识,大约可分为三个 阶段:
Ø 汉以前认为本病属于虚劳、虚损的范畴; Ø 从汉至唐代,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 Ø 宋以后对病因病机认识及理法方药日趋系
统完善。
三、讨论范围
u 本篇所论述的肺痨,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 相类同,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感染“痨虫”
Ø 直接接触,或感受病者之气,致痨虫由口鼻侵入 人体而发病。
正气虚弱
u 病后失养
➢ 大病、久病后 (麻疹、哮喘等)
失于调治
➢外感咳嗽 ➢胎产之后
经久不愈 失于调养
正虚感邪
营养不良
生活贫困,饮食营养不足→体虚不能抗邪→易 感痨虫
二、病机
• 发病 • 病位 • 病变 • 病理性质 • 转归、预后
1.发病
痨虫感染与正气亏虚互为因果: ①痨虫感染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虚是发病基础; ②病情的轻重与内在正气的强弱也有重要关系; ③外因感染既是耗伤人体气血的直接原因,同时
生理—脏腑之间相互资生、制约。 病理—肺脏局部的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到其它脏
器或整体——“其邪辗转,乘于五脏”,其中以 脾肾两脏最为重要,常见肺脾同病或肺肾同病。
3.病变可以影响整体,传及脾肾
u 肺脾同病 Ø 脾为肺之母,“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
经脉别论》) Ø 肺虚→子盗母气→脾虚→不能化精输精以养肺→
悸、肿、紫绀。
4.病理性质
基本病机:阴虚肺燥 病理性质:主要为阴虚,并可导致阴虚火旺,气
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Ø 因痨虫蚀肺,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
肺阴亏损; Ø 阴虚则生内热→阴虚火旺; Ø 或阴伤气耗→气阴两虚; Ø 甚则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什么?
LOGO
特点
肺痨有“三性”、“四大主症”: u 三性—— Ø 传染性(痨虫感染) Ø 慢性(绝大多数由渐而起,呈急性发作者极少) Ø 虚弱性(见全身虚弱不足之症) u 四大主症—— Ø 咳嗽(久延不已的慢性咳嗽) Ø 咯血(轻者为痰中带血,重者大口咯血) Ø 潮热(下午发热,傍晚为著,子时后减轻,上午
肺虚(土不生金)→肺阴虚、脾气虚并见→疲乏、 食少、便溏。
3.病变可以影响整体,传及脾肾
u 肺肾同病 Ø 肾为肺之子 Ø 肺虚→肾失资生之源→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
气→肺肾两虚(骨蒸、潮热、男子遗精、女子月 经不调)
3.病变可以影响整体,传及脾肾
u 影响心、肝 Ø 金克木,水生木 Ø 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