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431最透彻分析

金融431最透彻分析

金融431最透彻分析
最近很多同学前来询问如何复习金融学431,我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也越发感觉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复习思路和方法,我的经验贴说了一些,但仍感觉不够详细,不能满足大家的疑问,所以想想应该发个更详细的经验,不论考哪个学校的金融硕士,都可以学习借鉴。

首先比较一下各个院校的金融硕士的情况。

(一)北大。

1光华,光华的金融是三选二的其中一门,分值75分,虽然分值只是一半,但要求和难度,无疑是最大的,需要用的书籍包括公司理财、投资学、期权期货、货币银行,国际金融也适当要看看2经院,经院这两年的风格转到金融+统计了,那么金融的风格也像光华了,需要看的门类可以类比于光华3国发院ccer,ccer的专业课是宏观+微观,不考纯的金融学,只是复试的时候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4汇丰,汇丰的金融,占比40%,需要看的书籍也基本是那几个,虽然汇丰这两年的金融不算太难,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
(二)清华。

经管和五道口的专业课一样,题的难度也不小,而且用的书籍,也是公司理财、投资学、期权期货、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这边对偏宏观金融的强调更多些(三)人大。

人大的431综合由90分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和60分的公司理财组成
(四)复旦。

复旦的金融,现在是非常的火热,当然相对招生的人也比较多,涵盖的范围也包括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公司理财和投资学,适当看一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对于入门是很好的。

(五)外经贸,央财。

复习范围包括货币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理财
接下来说重点,就是如何准备这几门课,这个也是很多人很关心的,很多咨询我的同学,上来就问这个问题。

关于这点很多考上的经验贴也说了,很多都很详细,所以我说说我个人的见解,我的观点就是一个,模块化复习,用更高度的视角去分解知识,形成一个关于金融知识的整体的架构,这也得益于我对CFA一二三级和CPA财管的学习。

具体来说,以罗斯的公司理财为例,那么第一部分,就是4-9章,主要讲的就是投资评价标准和如何做投资决策,而其中的8、9两章,就是金融市场常见的投资工具和金融资产的具体估值。

这其中要重点把握年金的折现、NPV方法的原理和与其他方法的区别与对比,以及实物期权存在的意义,倒是NPV的计算可能不那么重要,毕竟实际考试不好考。

第二部分,则是15,16-18,是全书的核心和重点,资本结构和MM定理,整本书也正
是围绕此来讲的,这部分学习,一定要弄明白MM定理的几种形式和各自的推导,尤其注意公式的推导,比如无税的Rs和有税的Rs推导思路的区别,特别注意理解有税情况的推导,从中掌握公司估值的基本思想——现金流折现,对应的分子如何确定和折现率怎么选择,如何进行匹配。

其实很多时候,虽然直接用MM定理没问题,但是背后的现金流折现确定公司价值的思想,也是尤其有用。

而17章,债务运用的限制,注意从实际中理解委托代理中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原因,除了书中的解释,还可以从期权的波动方面解释。

18章中,我感觉最体现一个人是否真正学明白了的地方,不是什么可以把有些公式简化,比如我看有人结合MM把WACC的公式简化了,这个,其实没有用处,因为,学习学到最后,不是记住什么公式,而是从最原始的思路去掌握公式的推导模式,没什么需要记忆太多的,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公式背后的实际含义,就是现实中为什么是这样,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理解公式和定理,而不是简单的数理思维。

那么回到18章,一个地方最反应问题,就是APV中的那个贷款的例题,为什么突然引出个NPV借款,而不是直接用tB税盾的方法,那么这两个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们到底如何处理债务的问题,什么时候用哪个方法,为什么,怎么确定,到底这两个方法跟什么有关,后面8%的优惠利率处,又如何解释税盾的不可用。

这虽然是个很小的细节,但是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不会感到奇怪么,不应该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么。

这个地方我跟同学交流和指导带的学生的时候,也会重点强调,我总感觉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当然,有些书可能一开始就说了NPV借款的概念,那理解起来可能容易些,但是我是自己详细推导了两种方法的问题,最后得出了具体的结论,所以,也希望大家可以讨论下,回帖说明自己的见解,互相学习。

第三部分,就是19.20和29章,还是讲的股票相关的,包括股利、配股,我们学金融多的就可以知道,常见的投资资产,股票和债券,作为固定收益的债券其实很难,而且计算复杂,实际中分类也很多,还需要用到久期和相关的免疫管理,这个在CFA二三级中涉及较多,而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要求的,况且考试中,也不好计算。

而股票就相对好考,可以考察估值模型,股利政策,配股和股票分拆等等,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股票的知识。

21章租赁,这章内容其实不容易,尤其在cpa财管中讲的较多,但是从考试角度,因为不容易计算,所以考的概率不高,一般可以放到后期再学。

29的并购那章,除了书上讲的那些内容,还有一些其他的名词需要弄清楚,这章的内容也很常考,计算尤其需要弄清楚。

看到这,肯定有人会问,中间那些章节怎么不说呢,不看么?当然不是,中间10-14章,主要讲的是投资的理论,这部分,个人建议是放到博迪投资学的相应章节中学习,就是
5-9章,博迪的书讲的更为详细和透彻。

而22-25章,应该放到赫尔那本期权期货与衍生品那本书中,去学习1-13章,其中维纳过程那章可以不看,其他的应该好好学习。

我再给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也会最开始就说明,到底如何划分知识结构和讲课的节奏,只有一开始就很清楚,复习起来才会有的放矢。

这也是我说的,要模块化学习的含义,用每部分知识讲的最好的书,去学习相应的知识,那么理财的投资和期货部分,可以用来补充和最重要的,做课后题去熟练。

还有就是有人也推荐了公司理财其他的书籍,这个不同学校会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个人感觉,第一遍重在学习知识本身,有一本书就可以把知识学好了,其他的书籍作为参考和补充就很好,其实无论哪本书,学好就行,当然,单独学一本书,未必能把知识学的很全面,所以如果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适当看看CPA中的财管部分对应的章节,个人感觉财管的知识,对应理财的学习很有帮助,虽然不比做他的题,但可以看看更完整的知识。

再就是做题,正如很多人也说了,金圣才的课后题,很多章节严重缺题,这个没办法,因为英文的题太多了,但我仔细对比了所有章节,也不是每章的都缺,4.5.6.7.9.13.16.28章缺的比较多,但其实4.5.6.7,虽然本身比较重要,但考试中不好涉及,因为还是那句话,折现的东西,一是不好计算,二,即使可以算了,但如果题目背景给的不复杂,其实也没什么可算的,而太复杂的背景,考试中也确实不好考,所以,对于没什么基础的学生来说,没必要特别纠结在这几章的题,我看有人还做了什么bank的题,就是题库啥的,更是感觉没必要,做题不在多而在精,刷题完全没必要,有那个时间,不如把知识本身学的更全面。

其实只要知识通了,题就会迎刃而解。

理财中我没说的一些章节,比如前3章,主要是一些财务和会计入门,看看就可以,适当掌握,对于没什么基础的同学,多拓展一下,构建起最基本的一些财务概念和基础,而后面26-28,30.31,个人感觉没什么必要看,因为确实是考的机会不大,基本没有见过有哪个学校考过。

这里再说一个实际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多结合现实的资本市场和国家经济情况去理解,也就是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用自己学的东西去理解很多实际生活中的事情和案例,不要只是傻傻的去学,那样学了也没有用处。

我在给代课的学生讲课时,也反复强调和灌输这个观点,多去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这样学生就会把知识和理论领悟的很深入,并且也更容易记忆。

这个具体的涉及教课问题的,请加最后面的q咨询。

所以同学们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多加注意,尽量想我学的这部分知识,能不能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了,我关注的时事,能用我学的那部分知识解释呢,只有多想多问为什么,才会把理论真
正领悟贯通。

其次再说说投资学。

这本书,最重要的章节就是5-10章,也是全书的核心,讲的就是投资组合理论,包括风险、资产配置,马克维茨理论,指数模型,CAPM和APT。

这部分重点掌握投资理论的引入方法,如何配置资产,如何评价比较资产,区分各个模型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应用。

重在构建一个宏观和微观的思想,比较各个模型的应用。

课后题重点做,需要通过题来加深知识的掌握,这部分题感觉并不难,因为书上讲的其实也不十分全面,更详细的可以参看埃尔顿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投资分析》以及CFA二三级的相应内容,当然,并不建议都去看,还是要考虑大家的时间,我个人复习时都看了,感觉还是有帮助,只是大不大这个,对于不同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考试出题风格,所以不好一概而论。

那么其他章节,因为很多和公司理财重合,所以,看一遍,把不同的地方和补充的地方找出来好好消化了就好,还是那句话,不必纠结那本书更好更细致,要用模块化的方法,把知识结构建立起来,互相补充完善,最后要达到的是知识本身的完整。

多说一句的就是,期权期货的部分,个人感觉投资学这本书讲的不错,可以好好看看,当然,看了赫尔的书,这部分就当复习了,但是课后题要好好做,因为个人感觉出的很好,把好的题标注出来重点做,总结经验。

恩,关于理财和投资学的就先说这么多,这两本书属于微观金融,后面宏观金融的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的,之后再发上来。

总之就是希望能给大家推荐一个复习方法,从而让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可以帮到其他的同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