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要求
1.做好检测准备工作,提前3—6个月召开结题检测 筹备会,布置结题检测的准备工作。
2.提交结题申请书,课题组最迟要在6个月内提出 结题申请,将研究报告、工作报告、以及印证材料等主 要成果材料报送给科研管理部门。
3.成立检测组,提交的结题材料通过科研管理机构 审核后,聘请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相关专家进行检测。
①成果材料: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文字材 料和软盘、声像、图表、模型、器具、实物等。
②原始材料:观察、调查、实验或采用其它科
研方法所形成的记录、表格、数据,以及课题研讨、 咨询、论证等记录、书面意见等。
③课题工作材料:立项申报书、批复文件、实 施计划、实施方案、工作小结或阶段总结等。
④成果效益与影响材料:成果检验或试行效果、
4.实施现场检测,重点是对课题研究的过程、 措施与活动、效果等进行检测,方式包括查阅资 料、听取报告、访问师生、问卷测试、观摩课堂 等,之后,做出是否“建议组织结题鉴定活动” 的检测结论,由检测组组长签字后生效。
5.终审检测结论,检测组向课题立项审批部门 提交检测报告。课题立项审批部门对专家组检测 结论作出终审,做出是否准予组织结题鉴定活动、 鉴定形式及时间、鉴定组成员构成等意见。
4.成果鉴定之后的工作 (1)分析鉴定专家意见与建议,及时完善研 究工作,修改研究报告等成果。 (2)有计划地组织成果推广活动,组织参加 各类相关会议交流、讲座培训,在成果试点 单位应用等,扩大成果影响力,在推广中不 断优化成果。 (3)如有成果发表或出版,应将成果承包给 课题管理部门和又管单位、领导等。 (4)密切关注科研成果申奖活动,根据申奖 文件要求准备申奖。
结束语: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探索;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需要奉献。
二、结题阶段的重要工作及其程序 (一)分析结题条件 1.课题研究的目标要求是否全部达成。 2.课题研究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以及各项活动
是否全面落实。 3.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的目
标。 4.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是否齐备。
(二)整理研究资料 1.整理研究资料的策略
(1)鉴别——剔除不可靠、不必要的资料; (2)分类——对研究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
实践效果、应用效果,以及发表、交流、获奖、社 会评价及反映等。
2.整理研究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各种资料的时间连续性 (2)注意资料的全面性 (3)注意紧密围绕课题核心整理资料
3.编写材料目录 简略型成果集的内容板块
第一部分 报告汇编(《课题申请·评审书》、开题报
告、中期报告或阶段报告、变更申请、研究报告、工 作报告、调查报告、个案研究报告、检测报告等)。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的基本要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所谓结题,是某一课题研究任务基本完成后,
对其研究成果与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 究报告,向课题主管部门提交研究成果与成果形 成的说明,取得课题管理者的认可,为成果的推 广应用作好准备,从而将这项课题研究告一段落, 划上一个句号。
一、结题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题组进行终结性自评。 (二)系统回顾与反思课题研究过程。 (三)吸取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教训。 (四)推广和应用课题研究成果。 (五)综合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基本素养。
第二部分 论文·反思汇编 第三部分 案例·教育故事汇编 第四部分 校本课程·操作指南汇编 第五部分 教学设计·活动方案汇编 第六部分 证书扫描·过程照片汇编(领导批示、立项
通知书、结题证书、获奖证书等),证书从高到低;
过程从始到终,各时间阶段都有不同类型的重要活动
(三)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四)组织结题检测活动
现场鉴定师专家组到课题承担单位现场考察,集 体作出鉴定意见和是否同意结题的界定结论,鉴定 意见由专家组组长签字后生效。
现场鉴定活动:“纯会议”模式、“先现场观摩 后召开会议”模式、“会议中嵌套观摩”模式。
(2)通讯鉴定 ①聘请鉴定专家,送达课题研究资料和 “专家个人鉴定意见表”。 ②专家阅读课题研究资料,填写“专家个 人鉴定意见表”,采用电子签名后交给学术 秘书和鉴定组组长。 ③鉴定组组长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形成鉴 定小组意见,签字后交给学术秘书。 ④学术秘书收齐鉴定意见,返给课题组。 ⑤课题组完善成果鉴定书,并打印一式六 份,交给课题管理单位。 ⑥课题管理单位进行终审,作出“是否同 意专家组的意见”的意见,向通过鉴定的课 题组颁发结题证书,并返还盖章后的成果鉴 定书。
(五)组织成果鉴定 课题承担单位在收到“同意组织结题鉴
定”的通知后,即可按要求聘请专家实施成 果鉴定。
1.聘请鉴定专家 鉴定专家一般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 鉴定专家组一般由5至7人组成。鉴定组应设 置1—2名学术秘书,承担着课题组、鉴定组 和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
2.鉴定方式及其程序 (1)现场会议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