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自由思想在我国学界是一以贯之的中华气概。
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倾向。
他把天地称之为“形之大者”,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处于天地之间”的人也是由气发展而来的,把天地人用“气”联系起来,进一步主张“道法自然”,
“逍遥游”的自由观和人生哲理。
庄子发展老子“见素抱朴”的思想,认为人性是自然的、纯真的、朴实的,情欲和仁义都不是性,主张性不为外物所动。
“任其性命之情”保全本性,并且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戕超越的境界。
庄子揭露、抨击了宗法等级、专制社会的畸形、病态、丑恶的现象,更憎恶社会现实所造成的“物欲横流”、“人为物化”,他确乎对社会黑暗有着比同时代任何思想家更为深切和清醒的认识。
庄子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超越,集中而明确在表现在著名的《逍遥游》中。
《逍遥游》的主旨在于说明,一个人只有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才能回复自然的“本性”,获得人格的独立和精神上的自由;而追求人与无限、永恒的自然合为一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便是“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庄子说:“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成为至人、神人、真人就能回复自然“本性”。
逍遥游”的自由观和人生哲学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标志着宗法、等级、专制制度下个人觉醒,且有重大的认识意义”,而且有助于人们开扩胸怀和视野,从而打破精神枷锁,从传统思想和世俗观念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