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道家首屈一指的文化基因。
在我国古代文献,“自然”一次首见于《道德经》。
老子是第一个讲“自然”当做哲学概念的哲学家。
从“有""无"关系看“自然”
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庄子天下》
有和无是老子哲学的端点,是老子认识世界的一道大门。
在老子眼中,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过程当中,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当中。
老子认为存在的变化或者变化的趋势才是真正实在的,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简单的“有”和“无”。
毋宁说,事物都是“有”“无”的统一,任何事物由“有”“无”两种反对的因素,动力或者趋势组成,呈现出“有”“无”两种相反运动的张力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鉴于有无的相互作用,世界和实物的本质就是事态或曰态势,事态是世界最真实的可能样式,对事态的关注构成其哲学思考的根本动机。
在老子的眼中,世界是运动的,运动体现为过程,过程有许多种趋势和状态,不论变与不变,存在抑或超越,凡是事态都有“常”和“正”,即有稳恒,平衡和正常态的。
也就是说,事物的存在和演变必有最佳状态。
和最佳状态最接近的,就是道所规定事物存在的原则,就是具有动态自演化的,自组织的,自平衡的稳定态,所未自然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