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气分析 PPT

血气分析 PPT


混合性酸碱失衡
呼酸并代碱 呼酸并代酸 呼碱并代碱 呼碱并代酸

代酸并代碱
三重酸碱失衡:呼酸型、呼碱型

呼酸并代碱
pH
7.39 HCO 3 PCO2 67mmHg PH=PKa+ α•PCO2 HCO3 40mmol/L AG=10 △HCO3- =0.35×△PCO2±5.58 △HCO3- =0.35×(67-40)±5.58 =9.45±5.58 HCO3- =24+9.45 ±5.58=28.87-39.03 实测>预计,结论:呼酸并代碱。
AG
=(Na++K+)-(Cl-+HCO3-)
AG↑= HCO3- ↓
正常值:8-16 mmol/L; >30mmol /L肯定酸中毒
判断高AG代谢性酸中毒 判断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 判断三重酸碱失衡中AG增大的代谢性酸中毒
阴离子隙(AG)
• AG正常值为
12±4mmol/L • AG对于区别代谢性 酸中毒的原因有重 要作用 • AG= Na+-(Cl-+ HCO3-)
指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含量与血红蛋白完 全氧和的氧容量之比。 (血氧容量-物理溶解的氧)/血氧容量X 100% 反映动脉血氧与Hb结合的程度 体内运送氧的主要形式 正常值:95~98%(0.95~0.98) 取决于血红蛋白的质与量,PaO2的值 和氧离 解曲线的特点。
3.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酸碱失衡预计公式
呼酸: PH=PKa+
HCO3α•PCO2
公式:△HCO3- =0.35×△PCO2±5.58 代偿极限:42-45mmol/L 代偿时间:
3-5day
呼酸:原发的PCO2增多称为呼酸
pH
7.34 PCO2 60mmHg HCO3- 31mmol/L
PH=PKa+
碱是指能吸收H+的物质,如HCO3-、Cl-、SO4-2等
缓冲系统
定义:缓冲作用是指某一化学体系具有抵御外来酸 碱的影响而保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
全血中缓冲对:
KHb HHb HCO 3 H 2 CO 3
-

HCO 3 (主要) H 2 CO 3
-
血浆中缓冲对:
(主要)
肺调节
呼吸代偿 [H+]升高时, 剌激延脑呼吸中枢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泡通气量加大,排出更多CO2,使 以下反应向右发展。 H++HCO3-→H2CO3→H2O+CO2↑ 调节特点:发生快,调节范围有限。数小时内达高峰。
物理溶解于血液中CO2产生的压力 判断肺泡的通气状态,PaCO2 35~45mmHg 判断有无呼吸性酸碱失衡
呼吸性酸中毒:PaCO2>45mmHg 呼吸性碱中毒:PaCO2<35mmHg
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Ⅰ、Ⅱ型) 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代偿反应
4.pH ——血液酸碱度

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代表血液中氢离子浓度[H+]
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 Blood Gas Analysis and Acid-Base Balance
目标要求

了解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
熟悉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掌握酸碱平衡的判断方法 掌握呼吸衰竭的判断方法
一、机体酸碱调解系统-
缓冲系统、呼吸系统、肾脏
酸、碱的概念
酸是指能释放H+的物质,如H2CO3、HCl、H2SO4等 酸 HCl 碱 Cl + 质子 H+
PH=PKa+
HCO3α•PCO2
• PCO2=1.5×HCO3-+8±2 • PCO2=1.5×15 +8±2=30.5±2mmHg • 实测落在此范围内,结论:代酸
酸碱失衡预计公式
代碱:
PH=PKa+
HCO3α•PCO2
公式:△PCO2=0.9×△HCO3-±5 代偿极限:55mmHg 代偿时间:
PaCO2↓、SB、BE↓,pH可降低或正常
酸碱失衡预计公式
代酸:
PH=PKa+
HCO3α•PCO2
公式:PCO2=1.5×HCO3-+8±2 代偿极限:10mmHg 代偿时间:
12-24小时
代酸:原发的血浆HCO3-降低称为代酸
pH
7.32 PCO2 30mmHg HCO3- 15mmol/L
CLNa+
HCO3-
UC
UA
四.酸碱失调判断依据
PH、PCO2、 [HCO3—]、BE 二大规律 三个推论
预计代偿公式
结合临床判断
二大规律
HCO3-
、PaCO2 同向代偿性
原发失衡变化>代偿变化
三大推论
HCO3-/PaCO2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 超出代偿极限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或HCO3-
PH
HCO3— HCO3— pCO2 pCO2
②混合性酸碱失衡类型及判断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PaCO2↑,SB、BE↓,pH↓↓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PaCO2↓SB、BE↑,pH↑↑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PaCO2↑,SB、BE↑,pH 可升高或正常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 代谢性碱中毒:
AB=SB ↓
AB=SB ↑
8.BE——碱剩余(超碱)

标准状态下将全血滴定至pH 7.40时所需强
酸或强碱的量
判断酸碱平衡中代谢因素的指标
反映血中碱增多或缺失的具体程度
正常值:±3mmol/L
正值增加:代谢性碱中毒
负值增大:代谢性酸中毒
9.阴离子隙(AG)

AG:指血清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之差

三、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
PO2 PCO2 pH P(A-a)O2 STA(SO2) AB SB AG
[H+]
[HCO3—]
BE
1.PaO2 ——动脉血氧分压
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反映机体的氧合状态
明确有无缺氧及缺氧程度
正常值:95-100mmHg
反映酸碱平衡中的代谢因素,不受呼吸因素影响
正常值:22-26mmol/L 代谢性酸中毒时↓ 代谢性碱中毒时↑
7.AB ——实际碳酸氢盐
– AB:受呼吸因素影响 – SB:细胞外液碱剩余
22-27mmol/L 22-26mmol/L
– 呼吸性碱中毒:
– 呼吸性酸中毒:
AB<SB
AB>SB
– 代谢性酸中毒:

肾代偿(以酸中毒为例)
(1)排H+增加,HCO3-重吸收加强: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增高,生成H+及HCO3-增 多,H+分泌入管腔,换回Na+与HCO3-相伴而重吸收。是 一种排酸保碱过程。 (2)NH4+排出增多: 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NH3增多,NH3弥散入管腔 与H+结合生成NH4+,再结合阴离子从尿排出。这是肾脏排 H+的主要方式。
=0.49×△PCO2±1.72 代偿极限:12-15mmol/L 代偿时间: 3-5day
呼碱:原发的PCO2减少称为呼碱
pH
7.42 PCO2 29mmHg HCO3- 19mmol/L
PH=PKa+
HCO3α•PCO2
• △HCO3- =0.49×△PCO2±1.72 △HCO3- =0.49×(40-29)±1.72 =5.39 ±1.72 HCO3- =24- 5.39 ±1.72 = 18.61± 1.72 实测落在此范围内,结论:呼碱。
HCO3α•PCO2
△HCO3- =0.35×△PCO2±5.58 △HCO3- =0.35×(60-40)±5.58 =7 ±5.58 HCO3- =24+7 ±5.58=31 ±5.58 实测落在此范围内,结论:呼酸。
酸碱失衡预计公式
呼碱: PH=PKa+
HCO3α•PCO2
公式:△HCO3-
随海拔增高而降低,随年龄增加而递减 预计值公式:PaO2 =(93.94-0.147*年龄)mmHg
(国内) PaO2 =(100.1-0.232*年龄)mmHg
判断缺氧程度
判断呼吸衰竭类型
PaO2下降原因:
肺泡通气不足 弥散功能下降 V/Q比例失调
右-左分流
吸入气的氧分压下降
2.STA(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注意事项
为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应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塑料注射 器。 标本的保存:采血后的标本要立即用橡皮塞封闭,防止针 尖处的气体交换,且抽血术中也要尽量避免气泡进入注射 器。 血标本采取后,应记录采血时间、患者体温、吸氧条件、 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等,作为参照指标,以便于正确的临床 分析。 不考虑吸入氧条件而做的血气分析诊断是没有意义的。
- 反映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
与HCO3-/H2CO3(20/1)比值变化相关 正常值:7.35-7.45
<7.35 酸中毒; >7.45 碱中毒
安全范围:7.30 ~ 7.52 人可生存的最高范围:6.9 ~ 7.7
1). pH为7.35-7.45时,有三种可能:
(1)无酸、碱失衡 (2)有酸碱失衡,但处于代偿期 (3)复合性酸、碱失衡(如呼碱+代酸,呼酸+代碱) 要进一步判断是哪一种情况,还要结合其他指标 注意:pH正常不能排除酸碱失衡
处将余液尽量排出;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定位, 左手食指、中指消毒后触摸到动脉搏动处,右手持 针,针头斜面向上,逆血流方向与血管呈60度角刺 入。穿刺后不必抽吸,如确入动脉,血液可自行进 入针内。待血量够1.5-2ml时拔针,将拔出针头刺入 橡皮塞,与空气隔绝,然后用双手搓动空针10次, 使肝素与血液混匀以防止凝血。 动脉穿刺部位按压5-10分钟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