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关于加强我省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宣传工作实际,就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宣传文化队伍担负着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繁荣文化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长期以来,我县宣传文化队伍的建设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队伍总量不足,工作机构建制较低。
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8名,现在编仅有4人,其中副部长3名,干事1名,副部长为副科级岗位,内设5个科室为站股级建制,新闻网络中心为事业编制、副科级建制。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为站股级建制。
乡镇宣传工作多由副职分管,还未配有专职宣传委员。
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多数为兼职。
二是队伍建设保障力度不够。
宣传文化活动经费普遍短缺,多
数乡镇没有专项活动经费,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基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是队伍能力素质不高。
全县宣传文化队伍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能力不强、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队伍发展后劲不足。
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有力措施把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这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抓实抓好,落到实处。
二、切实加强县级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配好配强县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把懂政治、知经济、会宣传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加强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建设。
宣传部现有内设科室6个:办公室、宣传室、理论室、通讯室、文明办、文艺室,现有行政编制8名,工勤编制1名。
按照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增设文化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文产办),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正科级建制,编制3人,其中主任一名、副主任1名、工作人员1名),增加宣传部编制,配齐工作人员。
县委宣传部新录用的公务员和交流进入的公务员,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组建文
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局台分离组建广播电视台,我县已组建了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但实际上广电服务中心未进行改革,新整合组建单位仍履行原有职能。
应进一步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职能,理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与广电服务中心的关系,完善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
四、配齐配好乡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晋办发【2010】23号)文件精神,统一配备乡镇党委宣传委员(每个乡镇一名),负责组织协调本地区宣传文化方面的工作。
每个乡镇配备1-2名专职宣传文化干事,乡镇综合文化站至少配备1至2名文化辅导员,所需事业编制在乡镇现有编制总额内调整解决。
对我县文化体制改革中分流的演艺人员,由县文化馆聘用后安排到乡镇做文艺辅导员、文化指导员。
五、进一步充实农村行政村宣传文化工作力量
建立农村行政村党支部设宣传委员制度,各行政村设一名宣传委员,宣传委员可兼任村宣传文化员,负责开展基层宣传文化活动和宣传文化阵地设施的管理。
选聘大学生村干部参与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组织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志愿者,
协助当地开展宣传文化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宣传文化干部管理工作
按照党管宣传、党管文化、党管干部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宣传文化干部管理工作。
县委宣传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职责分工,会同县委组织部共同做好宣传文化部门及宣传文化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管理的有关工作。
文化业务干部必须坚持学历、专业对口等基本条件,严把人员入口关。
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聘用、调入、任免,必须征求县委宣传部的意见及建议,确实把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配备到领导岗位上来。
七、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切实加强宣传文化干部素质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宣传文化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全县宣传文化队伍培训的长效机制,健全培训备案制度。
制定宣传文化干部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全县宣传文化干部进行全员培训。
有计划地输送一些宣传干部到省级党校或培训中心学习。
加大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培养力度,聘请教授、专家、学者开展专项业务短期培训活动。
鼓励和支持乡镇、村宣传文化干部自主学习,到高
校和党校深造。
选送宣传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提升创新能力。
八、加大干部交流和实践锻炼力度
进一步加强宣传文化干部的交流任职,有计划地选派县级宣传部门文化干部到乡镇、村挂职锻炼,从乡镇、村选派宣传委员、干事和宣传文化员到县委宣传部、新闻网络中心、广播电视台跟班学习或轮岗,并逐步制度化。
力争选送宣传部门干部到省市机关学习锻炼或交流任职。
九、充分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积极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
加大对宣传文化系统、领域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研究建立体现宣传工作特点的宣传文化人才评价标准,逐步实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注重对网络宣传、舆情信息工作等急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
积极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关心重视民间文化人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新社会组织中的
文化人才,将其纳入人才发展规划和教育培训范围。
逐步建立民间文化人才补贴机制,支持他们更好地扎根基层、传承文化、服务群众,为他们施展才干,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十、完善表彰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宣传文化人才的积极性。
一是政策激励。
积极探索制定宣传文化人才引进、培养、管理等政策性文件,重视宣传文化机构建设,配齐配足编制及宣传文化工作人员。
对宣传文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施政策补助,落实优惠待遇。
对于引进的宣传文化人才,在购房、医疗、劳动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与本县人才同等待遇。
二是荣誉激励。
设立“宣传文化先进工作者”奖项,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宣传文化工作者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同时,在宣传文化系统市级以上表彰先进活动中,更多向基层倾斜。
大力宣传基层宣传文化队伍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营造有利于基层队伍稳定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十一、加大队伍建设保障力度。
加大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设立宣传文化队伍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经费。
县委宣传部每年从文化事业建设经费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县、乡组织开展群众性宣传文化活动所需经费,由宣传部门在财政年
初预算安排的相关经费中解决。
农村、社区宣传文化员,由县、乡财政统筹安排,实施工作补贴。
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逐步建立对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等方面人才的保护、扶持长效机制,并结合实际制定经费补贴方法,以促进我县民间文化的传承发扬。
十二、加强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县、乡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领导,制定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并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把队伍建设列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
县委组织、机构编制部门,政府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指导和支持。
宣传文化部门要认真履行在队伍建设上的重要职责,经常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