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演示教学
⑤从受众反馈到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中, 用户享有前所未有的参与度, 媒体和用户形成 充分的双向交流。
2. 互联网小众传播的特点( P70)
答:①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的细分; 并提供符合特定需求的信息和服务。
小众化传播不再追求与广种薄收,
而是着眼于特定群体
②用户的主动性增强; 传统媒体的用户在接受信息的时间、 众化传播便于用户突破时空束缚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③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多元思潮的泛滥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造成当前“噪声四起”的局面,也使得政府的执政环境复杂化。
④全新执政环境, 争夺传播主导权; 新传播革命带来执政环境最显著的变化, 处在了全民全时空的“全景化围观”中。
就是政府
第二章
1. 新媒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p17) 答: 概念: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
基本特征:①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②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③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
2. 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p27 )
答:①数据化: 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是互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新媒体的 显著技术特征。
②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 web1.0 到 web3.0 ;具有更多空间、更强安全的下一代互 联网,将不断满足人类对互联网的各方面需求。
可以发起
一个通信会话。由于速度快,它已成为下载娱乐内容如电视剧、电影和音乐等的重要方式。
4. 互联网的基本功能 6 个 ( P32) 答:信息传播;知识传播;社会交往;娱乐休闲;商务推广;观念争议
第四章
1. 从受众到用户带来了新闻传播哪些变化?( 5 个 P57)
答: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 进入数字化时代后,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体对信息源的 掌控,互联网用户拥有了获取信息的主动权。
答:① UGC 新闻模式,指受众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网络,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制作发 布资讯和观点等内容。
②众包新闻模式 ,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 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
③“迭代新闻”模式 度的要求的模式。新闻深
④融合新闻模式, 是新旧媒体进行跨平台合作向目标受众进行新闻传播的一种创新性的 新闻报道模式。
③ 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 要支撑技术。
1G 到 3G;移动通信技术是互联网与新媒体发展时代的重
第三章
1. 什么是信息聚合( P37) 答:RRS(信息聚合缩写) 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 目前广泛用于网上新闻频道、 博客和 Wiki 上,主要的版本有 0.91、 1.0 和 2.0。RRS通过软件工具的方法从网络上搜集各 种 RRS Feed,并在一个界面中提供给读者进行阅读。
空间上都处于被动地位, 小
③传、受者之间的互动频繁,界限模糊;大众传播是单向性活动;在小众化传播时代, 每个用户都身兼传者与受众两个角色。
3. 什么是信息茧房?( P73)
答:公众往往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获取信息, 因而信息结构是不完整、 不全面的, 久而久之, 会置自身于蚕茧一般的狭隘的空间。 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之中, 容易使人视野狭窄、 偏执自 负、盲信盲从。
2. 什么是社交网络( p41) 答:社交网络,也就是网络 +社交的意思,即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把人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 具有某一特点的团体。社交网络的组成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和应用四大方面。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 什么是对等网络下载( P43)
答:对等网络也称对等连接,是一种新的通信模式,每个参与者具有同等的能力,
? 第五章(大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新媒体带来传媒格局变革
2.传统媒体的求生之路
3.媒介融合 第六章
1. 什么是新闻生产?( P98)
答: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
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
指事实经过采写、编辑、 发表等业务流程,是新闻专业组织制造的过程及结果;二是指新闻
“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
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①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②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③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3. 新传播革命带来的挑战( p7)
答:①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由报纸、广播、电视引领百年的传媒业态正在经 历重大转型。
②双重舆论场争鸣, 舆论极化难控制; 就传播媒介构建的舆论场来看, 中国正从曾经的 传统媒体一元空间、 固定渠道的单向传播, 走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双重话语空间并存、 复杂 多向的传播格局。
精品文档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名词解释, 4 个 *5 分 简答, 4 个 *5 分 论述 2 个 *15 分 分析应用,材料做题, 2 个 *15 分
第一章
1. 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p2)
答:第四次传播革命将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通过“自我赋权”
落到实处。 互联网赋予公
民以传播权力,实现传播的权利向传播权力的转移,这是新传播革命的本质内涵。
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②“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③全面信息监管失效, “权利”上升为“权力”
2. 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p4)
答:“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是第四次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 ,是指互联网技
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
②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用户具备了成为信息传播主 题的条件。
③从消费商品到生产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 手中作为媒介产品消费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④从匿名群体真实个体。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像各个领域更深、 向于有选择的公开个人隐私,把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呈现于互联网。
更广地渗透, 用户愈发倾
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赋予新闻事实以意义从而建构了社会现实。
2. 什么是新闻生产的场域?( P101)
答: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在新闻生产过程中, 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 是社会 各种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 新闻生产的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隐喻了新闻生产背后的权 力关系。
3. 新闻生产的新模式有哪些?( P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