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芦笋栽培技术

芦笋栽培技术


主要注意事项
1.注意光照与温度。 2.注意抗旱、排涝(地块的选择)。 3.注意种植时间。 4.注意施肥时间。 5.注意采收时间。
谢谢大家!
4. 土壤营养
芦笋需要光照充足。 光饱和点为40KLx。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 2.光照
3.水分
4. 土壤营养
芦笋根系分布广而深,地上部叶片退化蒸腾弱,故表现
耐旱能力强的特性。
但是采笋期间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过于干旱,必然 导致嫩茎细弱,生长芽回缩,严重减产。地上部生长期 间,也应供给充足的水分,使植株茂盛,为嫩茎丰产奠 定基础。一般,适宜的土壤湿度为80%~90%。
1. 2.. 3. 栽植
定植时随起苗随栽植,避免肉质根风干脱水降低成活率。 起苗时应尽量少伤根系,选苗分级栽植。 绿色栽培的以2.2~2.7万株/ hm2为宜。 每沟栽植1行,绿笋栽培的株距均为30cm。 栽植深度以地下茎着生鳞芽处距地表15cm为宜。 地下茎顺沟排放,不要与沟向垂直,以利培土、采笋和田间作 业方便。 栽植后覆土5~8cm,并稍镇压。定植沟两边的余土以后分次填 入。栽植后立即浇水,以利缓苗。
经济效益如何
• 好的全雄品种,在第四年每亩地年产量可 达到2000千克。
(一)生长发育周期
1.生育周期 芦笋为雌雄异株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连续生长 10~20年。这期间,根据其一生的生长过程可分为幼苗期、 幼株期、成株期和衰老期。 幼苗期从种子发芽到定植,一般为几个月至一年。 幼株期从定植至开始采收,主要形成地下茎,约2~3 年。 成株期开始采收后,产量逐年增加,5~6年后进入盛 采期。 约在10~12年后,产量下降,进入衰老期。
(二)定植
1. 定植时期 定植时期依当地气候和育苗方式而定。 露地育苗的秧苗宜在休眠期进行定植。一般分春栽和 秋栽2种形式。 冬季寒冷地区宜春栽。若秋栽,越冬期容易受冻害。 春栽一般在5cm地温达10℃以上时进行,在4月份幼芽 刚萌动时定植为适宜。
(二)定植
1. 保护地育苗的秧苗进行夏栽。在苗高25~30cm,地上茎 长出 3 ~ 4 条,地下茎 15 条左右,根长 20 ~ 25cm ,苗龄 70d左右定植为宜。多在7月中旬定植。
芦笋对温度适应性很强,即耐寒又耐热,但以夏季温暖、
冬季冷凉的气候最适宜生长。
种子发芽的始温为5℃,适温为25~30℃。 春季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动;10℃以上 时嫩茎开始伸长;15~17℃最适于嫩茎生长;25~30℃ 以上嫩茎伸长最快,但嫩茎基部及外皮容易纤维化、笋
尖鳞片易松散,茎细味苦,品质低劣;35~37℃以上植
(三)幼株期管理
1. 2.定植后第2年的管理 定植后第 2 年,植株抽生的地上茎增多,但一般不采 收嫩茎,应培养根株,为以后丰产打基础。 只有当保护地育苗栽植且生长健壮时,第 2 年才可少 量采收嫩茎。 第 2 年株丛发展较快,施肥量应增加。春季萌芽前在 植株两侧30~40cm处沟施有机肥30公斤,印度钙50公 斤 氯化钾10 夏秋季节追施2~3次速效性肥料如巨力 肥。
(二)定植
1. 。 2.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定植前的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和做好排灌渠道十分重 要。因为芦笋为多年生植物,种植一次可采收多年 (10~20a)。 绿色栽培的沟距 1.5m 。定植沟南北走向,沟深 30cm, 沟宽40cm。 沟底施入腐熟有机肥2方,三元复合肥50公斤。
(二)定植
(四)成株期管理
1.施肥: 春季采笋采收结束前 2 周左右追施速效性肥料,一亩 地,巨力肥。 嫩茎采收结束后结合放垄,施入有机肥80斤,或鸡粪 3方,并配合施入三元复合肥100斤。 秋季旺盛生长期应追施速效性氮肥和钾肥。 2. 中耕除草、培垄与放垄、植株调整
(四)成株期管理
1. 。 2.浇水: 春季培垄前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造成嫩笋弯曲或 空心。培垄后及时浇水。 采笋期间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则嫩茎抽生快而粗壮、 组织柔嫩、品质好。 地上部枝叶生长期间,也要保证水分充足供应,促使 同化功能旺盛,为下一年嫩茎丰产奠定基础。 土壤上冻前浇足冻水,防止冬旱。 浇水和雨后及时中耕松土。
(五)采收
1.绿笋采收 绿芦笋在定植后第二年即可开始采收少量嫩茎。当嫩 茎高21~24cm时齐地表割下。 无论白笋还是绿笋,劣质嫩茎必须及早割下,以免消 耗地下茎贮藏养分降低产量。
(五)采收
2. 采收年限 采收持续期和产量,依植株年龄、性别、植株长势、 气候、土质、田间管理水平等情况而异。 当出笋数量减少并且变细弱时,必须停止采收。 采收持续期过长,则绿色茎枝的生长日期被缩短, 同化产物累积减少,造成下一年产量降低,而且植 株抗性弱,易衰老和发生病害。 一般定植后第 3年至第12年为盛采期,第13年后植株 趋于衰老,产量逐渐降低。若管理良好,可延长到 15~20年。
(三)幼株期管理
1.定植后当年的管理 定植缓苗后,天旱时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 涝时要及时排涝;适时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 定植沟要根据苗情及时填土。雨季到来之前,应填平 定植沟,防止沟内积水沤根。 填土的同时结合追肥2~4次,使植株茂盛。 封冻前浇足冻水,保证水分供应。
2.
一、芦笋品种
1.简介 2.常用品种
优良的芦笋品种应具有良好的栽培特性、丰产性和加工 特性。主要包括: 植株生长旺盛,抗病性强; 幼茎抽生较早,数量多,肥大呈圆柱形,粗细均匀, 适于机械剥皮; 幼茎顶端鳞片包裹紧密,不易松散; 质地细嫩,纤维少,味美,苦味小; 采收后呈洁白色或深绿色等特点。
前景
• 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种植出口基地, 近三年因主要芦笋产区自然灾害频繁,从而导致 世界芦笋供应紧张。 • 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 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芦笋的认识也越来越 清楚,国内大中城市芦笋的食用量逐渐增加,山 东、山西小面积种植的大棚芦笋,元旦和春节期 间在北京、广州等地上市时,价格高达40~50元/ 公斤。因此,综合分析,目前规模发展芦笋种植, 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之路。
第一节 芦
一、芦笋品种 二、芦笋生物学特性

三、芦笋栽培技术
四、芦笋出口标准简介
三、芦笋栽培技术
(一)育苗
(二)定植
(三)幼株期管理
(四)成株期管理
(五)采收
(一)育苗
1.播种期: 通常应在10cm地温达到10℃以上时播种,使秧苗在冬 前有5~6个月的生长期,以利安全越冬。 以4月中下旬为播种适期。 一般第1年露地育苗,第2年定植,到第3年始收。 然而,采用保护地育苗,可比露地播种期提早 30 ~ 40d ,即 2 月下旬至 3 月上中旬阳畦或小拱棚播种,可 以当年定植,第2年即可试采,缩短采前生长期。
一、芦笋品种
1.简介 2.常用品种
目前我国栽培的品种多引自国外,主要有: 阿波罗 冠军 硕丰 新芦笋王子F1 泽西奈特
第一节 芦
一、芦笋品种

二、芦笋种植前景
三、芦笋栽培技术
二、芦笋种植前景
(一)生长发育周期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前景
• 健康:芦笋又名“石刁柏”,是世界十大 名贵蔬菜之一,它不仅有极其丰富的营养, 同时还具有防癌抗癌、治疗心血管疾病、 排毒利尿、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医疗保 健功效。
芦笋的栽培前景与技术

一、芦笋品种

二、芦笋种植前景
三、芦笋栽培技术
一、芦笋品种
1.简介 2.常用品种
芦笋( Asparagus ),别名石刁柏、龙须菜等,属于百 合科( Liliaceae )天门冬属( Asparagus )多年生宿根 草本植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和小亚细亚一带。 栽培最多的有台湾、美国、西班牙、日本、加拿大、法 国和意大利等。 我国大陆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开始大量种植并加工出 口,主要生产加工基地分布在浙江、山东、安徽、江苏、 广东、福建、辽宁、河北、天津等地。 中国和西班牙为主要出口国。中国的芦笋主要销往美国、 日本、欧洲等国和中国香港。
一、芦笋品种
1.简介 2.常用品种
芦笋中含有丰富的天门冬酰胺、芦笋苷和结晶体及多种 甾体皂苷物质、组蛋白、叶酸等成分,对癌症、高血压、 心脏病、疲劳症等均有一定疗效。因此芦笋具有很高的 食疗保健价值。 芦笋,以嫩茎为食用器官。幼茎出土前采收的产品为白 芦笋,用于制罐;幼茎出土后见光呈绿色的产品称为绿 芦笋,主要供鲜食。
株生长受抑制,进入夏眠。 .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

2.光照 3.水分 4. 土壤营养
植株在15℃以下生长开始缓慢,嫩茎发生数量少;5~
6℃为生长的最低温度;晚秋初冬遇霜地上部枯萎进入 冬眠。休眠期的植株地下部可在-21.温度
2.光照
3.水分
1..2. 。
3.一年内的生育过程 成株期,在北方一年内要经过鳞茎萌动生长、嫩茎采 收、采收后的地上部生长、开花结籽、养分累积和休 眠越冬几个阶段。采收期约2.5~3个月。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 2.光照 3.水分 4. 土壤营养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
2.光照 3.水分 4. 土壤营养
芦笋极不耐涝。经常积水,会导致地下部鳞芽和根部腐
烂,植株死亡。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 2.光照 3.水分
4. 土壤营养
芦笋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但宜选用富含有机质、疏松通 气、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 种植。
适宜的土壤pH值为6.0~6.7。芦笋能耐轻度的盐碱,土
壤含盐量不能超过0.2%。 芦笋对矿质营养要求以氮钾为多,需磷较少,还需较多 的钙。
前景
• 适宜性: • 芦笋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抗酸耐碱,抗旱怕涝,能耐零下36℃的 低温和36℃的高温,除了水田外的平原、坡地、沙漠地区都可以种植, 目前我国除了西藏、青海地区没有种植外,其他省份都有种植。 • 南方地区因为积温高、生长期长,产量高于北方,但由于降雨多,相 对病害多,管理难度大些。 • 适宜芦笋生长、采收的土壤以沙土、沙壤土为佳,地下水位要低, 土层要求80厘米以上,最好选择水利备件比较好,旱能浇、涝能排的 地块, • 另外由于芦笋具有庞大的根系,三年以上的成龄芦笋储藏根总长可以 达到1000米左右,细如针状蒸发量非常小,因此具有很好的防风、固 沙作用,可以用采改良土壤、治理土壤沙漠化等,既能取得很好的经 济效益,同时还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