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二)
把握住评分标准,实际上也就明晰了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成,这样就有了写作追求的目标,下面通过两篇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明确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成要素。
首先看山东2007年高考试题: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⑴自拟题目。
⑵自定立意。
⑶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母亲啊,您可曾知道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我一年又一年……
还记得您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
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很缓慢,在这喧闹的市场上,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着……偶然间,抬头望望菜堆,寻找你爱吃的菜。
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你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老伯在用稻草绳绑着菜,那熟悉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子……
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内抽着闷烟,烟雾缭绕,您依旧在门外编着草绳,手一颠一颠的,稻草就编成草绳。
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静得可怕,就如我沉沉的心。
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
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
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我回过神来,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不忘要了根草绳……
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分析:
开头(第一自然段)点题定位。
点题:“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正好点题《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定位:“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来定位
为什么“热血流遍全身”?这里边究竟蕴含了母亲怎样的“爱”?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点明了本文要写的重点内容。
中间(第二至八段)承上详写。
第二段通过母亲“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的事迹,来“承上”突出开头题目,“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紧扣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第三段“承上详写”——通过回忆母亲那次生病,“我”去给母亲买点爱吃的菜,看到老伯在用稻草绳绑着菜,定格母亲编绳。
第四段生发联想,联想到母亲为我的学费“一直编着的稻草绳”的细节描写,第五段自己的心理描写、父亲的动作描写以及“一颠一颠”编绳的反复出现的立体画面,这些都形象地表达了我“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的原因,表现出母亲深深的无言的“爱”。
第六段承接第二段回到现实,第七段再扣话题,第八段揭示文章的主旨:“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结尾(第九段)照应深化。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成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颠一颠的手。
” 第九段照应开头,深化主旨,凸显话题。
总体评价:
这篇记叙文起于稻草绳收于稻草绳,首尾呼应;从昨日引发回忆,从回忆引发联想,有联想回到现实,结构完整; “一颠一颠”编制稻草绳的立体画面下,父亲的无奈、母亲的无言、自己的无力,让感情的波澜尽显无遗,读来引人入胜,耐人咀嚼。
从这篇满分记叙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篇优秀的高考记叙文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立意准确、结构完整(首位呼应)、感情真挚、注重手法(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细节刻画、贴近生活
优秀记叙文就要具备这些特征,那么优秀议论文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2011年山东高考试题的满分作文。
山东2011年高考试题
23.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体特征鲜明
这世界需要你
开头 “人必须珍藏某种信念,必须握住某种梦想与希望,必须有彩虹,必须有歌可唱,必须有高贵的事物可以投身。
”杜威的这句话生动的诠释了信念的价值与意义。
信念是火,是灯塔,是骨骼,是血液。
没有信念,人生只能变成一潭死水。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因信念的力量烛照千秋。
我想到苏子,他在贬谪中仍能“何妨吟啸且徐行”,耕种他生命中的“东坡”;我想到了马丁路德金,是他用慑人心魄的声音喊出“人人生而平等”;我想到了史铁生,这个多灾多难的文人,是他用残废的身体和健全
的灵魂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的意义……信念的力量穿越历史,传播四海,给人们带来奋斗的激情与思想的飞扬。
信念让人的心灵纯净,让人的品格高尚。
杨宪益是我国文学翻译巨擎,由于对祖国强盛的信念,他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带着他的英国爱人戴乃迭,立志报效祖国。
由于信念,他倾尽家产,卖掉结婚戒指,为国家买飞机;由于信念,他对他“文革”中所受的屈辱毫无怨言……是信念使他的品格高贵,使他的人生有了价值。
这世界需要你——信念。
信念使人超脱苦难,使人获得事业与心灵的丰腴。
画家韩美林在“文革”中遭到批斗,他用半截筷子在破旧的裤子上作画。
等到他的手筋被挑断,他以头顶上蜘蛛的织网为乐趣。
我们不禁会问:是什么让他得以从容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
是信念!信念让他得以用一种平静而又昂扬的精神姿态来面对生活。
或许,也正是因为他这不屈不挠的信念,使他成为了福娃的创造者,使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看来,信念的确不可或缺。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黑暗之际,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泰戈尔的诗如是说。
当汶川地震突如其来地毁灭一切时,当舟曲的泥石流湮没一切时,当日本地震震撼全球、核辐射扩散到全球时,我们需要什么?是信念,唯有信念,可以唤起人们生的希望,抚平人们内心的创伤。
这世界需要你——信念。
中间
分析:
这篇高考满分作文是一篇典范议论文。
开头(第一自然段)点题定位,提出中心论点。
点题:“这世界需要你”。
定位:“拥有信念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这世界需要你——信念。
”
这“定位”也正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开头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开门见山,干净利落。
中间(第二至第六段)承上详写,论证中心论点。
承上:第二段引用杜威的话“信念的价值”方面从总体上“承上”论证论点“世界需要你——信念”
第三段通过略例阐述分论点“仁人志士因信念的力量烛照千秋”,从而论证“世界需要你——信念”这个中心论点。
第四段通过详例阐述分论点“信念让人的心灵纯净,让人的品格高尚”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五段通过详例阐述分论点“信念可以使人超脱苦难,使人获得事业与心灵的丰收”举例论证中心论点。
第六段通过事理论证回扣中心论点。
整个论证内容摆事实讲道理,形象生动,论证严密,说服力强。
用五个自然段详细论证,重点非常突出,中心十分明确。
结尾(第七段)照应深化,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
照应:“这世界需要你——信念。
”
深化:“作为中学生,更应该拥有信念,像尼采的这名诗一样在人生中翩跹起舞,收获人生的幸福。
”
这篇议论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进而从三各方面论述中心论点;最后回扣作结。
文章引据丰富而且典型,无论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都恰如其分。
对中心的论证与挖掘,都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从这篇高考满分作文我们可以粗略感知高考优秀议论文应该有如下因素构成:
观点明确、结构严谨(点题、联题、扣题)、论证严密(辨证分型)、材料丰富(名言、事例、事理)、观照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