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人机工程学在机械维修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叶杨
学号:
专业班级:2014安全工程
指导教师:綦耀光
2014年 12月1日
人机工程学在机械维修中的应用
摘要
以机械维修过程中存在的人机工程学问题为出发点,结合维修工作的特点,对维修作业中存在的人机工程问题( 操作可达性、视觉可达性和维修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可达性;维修设计
Man-Machin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Being
Maintained in Machinery
Abstract
At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man- machine engineering question which exists in the process of machine maintenance, this article comminuted the maintenance working characteristic,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man- machine engineering questions( the effect of operation reliability, vision reliability and maintenance environment on man, etc) .
Keywords:ergonomics; reachability; maintaining design
机械维修是一项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维修人员经常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维修作业。
在以往的维修作业中,人们只是强调维修工作的时效性和突击性,把完成维修任务作为唯一的指标,而很少考虑维修过程中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
机械维修过程中的人机工程学就是研究在机械设备维修环境中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因素;研究人和机械维修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进行机械设备维修过程中如何考虑工作效率及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1 机械维修作业中人机工程分析
1.1 维修作业空间的人机分析
维修人员的作业一般是在限定的空间中进行的,有时还需在狭小的通道内作业。
这类空间大小受到限制,所以在进行机械设备设计、安装和布置时,应根据维修工作的特点和人体尺寸确定维修空间的最小尺寸,使维修人员尽可能安全、舒适地在其中完成维修任务。
为防止维修空间设计过小,其尺寸应以大百分位数人体测量数据为依据,并加上适当的修正值。
维修工作常用的作业姿势一般是站、躺、爬、蹲、跪和坐等。
1.2 机械设备维修的可达性设计
可达性设计是指在维修操作时,接近设备不同组成部分的相对难易程度。
可达性好就是维修部位“看得见”、“易接触到”,容易达到维修部位,同时具有检查、修理或更换维修件所需要的空间,而不需要拆装和搬动,维修人员在正常的工作姿势下就能进行维修。
维修人员都有一定的维修心理倾向,他们总是先去做那些容易和易接近的维修任务,而对那些复杂繁琐的维修任务有一种抵触心理,所以在进行维修性设计时,应尽可能使机械设备维修的可达性好。
①维修工作的空间可达性:机械维修工作主要用人的上肢,所以工作空间的可达性应主要考虑人体的上肢尺寸。
在进行空间可达性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维修的作业姿势、零部件最大尺寸、标准维修工具尺寸及上肢活动的空间等,以确定合适的操作空间。
②维修工作的视觉可达性:对视觉可达性产生影响的有恶劣环境引起的人的视觉疲劳、注意力分散和视力下降等。
例如:眩光可导致视力下降、眼睛不舒服;
机械设备抖动引起人身体抖动而导致视野的抖动,这会使视觉准确度和对信号的判断受到影响。
本文主要论述机械设备维修的可达性设计。
设备的维修部位应有利于维修者观察,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维修人员的视觉可达性。
以维修窗口为例,观察维修窗口的设置应考虑检修时的视线要求。
如果视线需要从检修口进入操纵点,其视野狭隘,视点较深,观察比较困难,这将直接影响维修作业姿势;然而将观察口设置在设备顶部的位置,并采用玻璃窗口,维修人员无需俯身弯腰就可以轻松地看到维修操作点,其设计比较合理。
2 维修环境对人的影响
2.1 工作场所布局对维修的影响
机械设备的布局应根据其工作任务决定,不能强求一致。
但从维修的角度看,工作场所的布局要符合维修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如,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姿势或动作的舒适性;要预留维修设备的移动空间和临时停放地、维修工作人员的自由活动空间和必须的维修空间;要考虑维修装置和待修设备之间的距离和屏障情况,预先安排好各类设备在工作场所的位置;对维修人员不易达到的地方,应提供合适的可达手段。
2.2 维修环境中照明的影响
维修环境的采光一般达不到维修操作时的照明需求,这就需要进行人工辅助照明,其光照强度以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健康、视觉舒适为原则。
适宜的维修照明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在维修位置能清楚地识别维修对象和必要的细节;②维修对象与背景之间要有足够的对比度;③避免产生眩光。
2.3 维修场所中微气候环境的影响
微气候是指在特定空间范围( 如作业场所) 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 风) 和各种热源发出的热辐射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局部气候状况( 还可包括空气污染情况)。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作业场所的微气候差异很大,不同作业过程,不同作业高度和不同作业距离,其气象条件都可能有显著的变化和差异。
作业过程中微气候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疲劳程度、健康和工作绩效,因此应尽可能按照需要控制、调整和改善作业环境的微气候。
应保持维修场所的温度适宜,空气畅通,提高维修场所微气候环境的质量。
3 小结
本文以人机工程学理论为基础, 结合维修工作的特点,对维修过程中存在的人机工程问题( 操作可达性和视觉可达性等) 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维修环境对人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主要参考文献:
[ 1] 阮宝湘.工业设计人机工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 2]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 3] 王继成.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 4] 蓝文谨.对当前维修管理的思考[ J] .工程机械与维修,2004.
[ 5] 朱仲连.工程机械维修新理念[ 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