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上午我讲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旋转”
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可以直观认识旋转现象,本单元是对旋转的再认识,本节课是学习怎样描述物体旋转运动的过程。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得图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性和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得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学生应该能够识别生活中旋转现象,但是对于旋转的方向(顺时针、逆时针)不了解,指针旋转一大格是30度不明确,对旋转现象表述不清。

根据学情我制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
感悟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得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实物导入。

1.教师演示风车的转动: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风车在转动;
(2)风车是绕着一个点转动;
(3)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2.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摩天轮、电风扇、钟表…….)
(二)展开探索,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1、大胆猜想,同桌讨论:你认为要描述一个物体的旋转过程,需要说清楚哪几点?(出示旋转的钟面)
2、验证猜想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①物体绕一个点旋转(这个点叫旋转点或旋转中心),物体在旋转时,它的旋转点是不会动的。

②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方向分为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以钟表转动来区分,钟表上的指针转动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反之则为逆时针方向。

让学生用手比划。

③转动了多少度(旋转角度):教师演示两次钟表的转动(从12到3和从12到6),两次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方向和中心,起点
不同:终点、角度
引出钟面上指针转动1大格代表30°。

观察:钟面演示(指针从12指向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并板书: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2)
④你拨我说(演示钟表上的指针转动,再完整的叙述旋转过程)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
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也就是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点、方向、角度)(板书)
(3)课堂练习“钟表上指针的旋转”
(三)加深理解,感悟性质
观察风车旋转前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了)(板书)
(四)动手操作,再次升华
线段旋转90°后得图形(线段的旋转既承载了对旋转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继学习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1、读作图要求
2、模拟操作
3、画中理解(小结:学生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旋转的
三要素和线段的长短不能改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这是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个整体思路,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们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