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燕子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教师导语: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自己大声读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划出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句子。
②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小河边摇拨水
③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A、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B、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这两句话有哪些不同?哪句好?为什么?教师指导读第一句。
(4)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①要求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老师读的语气,体会小壁虎当时的心情,说说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
②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3、4、5自然段。
(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认为没有尾巴很难看,它都向谁去借尾巴了?快速读读3、4、5自然段。
教师板书:小鱼
借尾巴老黄牛
五里屯小学教案纸
主体、主导活动
设计思想
④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再生保护
师:你还能举出一两个“再生”的例子吗?
(如“人的头发,指甲”等)。
(四)个性体验,情感升华
教师播放带有音乐,但没有解说的画面,让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表演全文。
(五)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课
上
练
习
3、填空练习。
①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②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③(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④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课
后
作
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七)分层作业,各显神通:(任选一道)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3、画一幅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图,并写出他们的对话。
4、续编故事:小壁虎长出尾巴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这个环节中,以这一知识为载体,让学生模仿课文段落结构续编故事。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发展学生的说写能力。把学生收集的图片展示出来,不但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扩大了知识的影响面,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地阅读,广泛地阅读。
教师板书:屋檐下摆掌握方向
(5)电脑出示三幅动态画面:教师提问:小鱼、老黄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Hale Waihona Puke )学习6、7自然段:①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说说小壁虎心情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了。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小壁虎的心情从“难过”到“高兴”的变化过程。
(六)知识延伸,培养能力
l、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自然界中其它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查找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让学生介绍其它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想想小壁虎怎样向它们借尾巴,依照课文的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学生选一种动物,看图借一借,说一说。)
3、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自主探索,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
4、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仿照课文3至5自然段的写法编故事,拓展知识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表达的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5、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本环节教学设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画面是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有助于理解“摆、掌握、拨、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勾画、比较、说说等使学生多方面器官并用,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通过抓一组反义词,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全概括了,教学环节简洁,又抓住了关键
燕子(屋檐下摆掌握方向)
五里屯小学教案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主体、主导活动
设计思想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名字叫做虎,喜爱墙上行,
四肢短又短,专爱吃蚊蝇。
2、学生猜出后。课件出示:壁虎捕捉蚊蝇的画面,使学生了解壁虎的样子。
3、教师板书课题: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③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帮助学生归纳问题
读后判断: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①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②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板书:挣断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小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3)小壁虎没有尾巴了,想去借尾巴,还有别的原因吗?书上是怎样说的?请学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五里屯小学教案纸
课题
小壁虎借尾巴
主备人
柴侠
课时
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会,认识“壁、虎、蚊、蛇、逃、蝇、姨”7个字及有关词语,能用指定的字口头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对话多,感情色彩浓,在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运用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地朗读兴趣。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三读课文,指名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电脑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读一读。
5、课件出示三幅画面,简单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后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连贯地说说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1、2自然段。
(l)学生自由、轻声读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课件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6、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课
前
准
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卡。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讲鱼、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板
书
设
计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小河边摇拨水)
挣断-――借尾巴――老黄牛(大树下甩赶子)―――再生
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体会小壁虎的心情。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中,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
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教师归疑:(出示)
(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2)它都向谁借过尾巴?怎么借的?
(3)借到了吗?为什么?
5、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出示要求)
1、一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生字词。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二读课文,同桌互相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自己独立观察生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描红,边描红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老师用电脑演示书写有困难的字。
3、填空练习。
①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②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③(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④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4、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学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5、教师指导朗读这段话,应读出小壁虎难过和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样子。
6、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7、总结学法:你们是怎么读懂这段话的?(电脑出示)
A、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B、它看见谁在干什么?
C、小壁虎说了什么?
3、画一幅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图,并写出他们的对话。
4、续编故事:小壁虎长出尾巴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课
后
反
思
[整体]
细
节
再
设
计
D、对方是怎样回答的?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学习。
②请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教师板书:大树下甩赶蝇子
③提问:老黄牛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这是一般的蝇子吗?
④请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4)放手让学生结合思考题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请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②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