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单参数Lorenz混沌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实现_孙克辉
单参数Lorenz混沌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实现_孙克辉
孙克辉
杨静利 丁家峰 盛利元
410083 )
( 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沙
( 2010 年 1 月 26 日收到;2010 年 7 月 7 日收到修改稿)
为了研究混沌系统的性质及其应用, 采用分立元件 设 计 并 实 现 了 单 参 数 Lorenz 混 沌 系 统, 系统参数与电路元 观察到 了 该 单 参 数 系 统 的 极 限 环 、 叉 式 分 岔、 倍周期分岔和混沌等 件参数一一对应 . 通过调节电路中的可变电阻, 以及该系统由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的过程 . 研究了分数阶单参数 Lorenz 系统存在 混 沌 的 必 要 条 件, 找 动力学现象, 出了分数阶单参数 Lorenz 系统出现混沌的最低阶数以及最低阶数随系统参数变化的一般规律 . 电 路 仿 真 与 电 路 实 现研究表明, 单参数 Lorenz 系统具有物理可实现性 、 丰富的动力学特性以及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
比较系统( 2 ) 与系统( 3 ) , 可得各元件的取值为 R i = 10 k Ω ( i = 1 , 2, 6, 10 , 11 , 18 ) , R i = 1 kΩ( i = 3, 4, 5, 17 , 21 , 22 ) , R 7 = R 20 = 4 k Ω , R 9 = R 15 = R 16 = 6 kΩ, R 12 = 100 k Ω , R 8 = R 13 = 25 k Ω , R 14 = c kΩ, R 19 = 51. 5 k Ω , C 1 = C 2 = C 3 = 10 μ F . 特别是 R 14 = c k Ω ,其中 c 为系统 ( 1 ) 的 系 统 参 数, 这样改 变 R 14 的值等价于改变系统参数 c 的值 . 2. 3. 实验结果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依图 2 所示电 路 原 理 图 制 作 实 际 的 硬 件 电 路 . 在实验过 程 中, 开 始 采 用 普 通 的 模 拟 示 波 器 观 察, 但只看到有一个移 动 的 点, 并不能看到电子工作平 台( EWB ) 仿 真 时 完 整 的 吸 引 子 相 图 . 经 分 析 后 发 现, 相对于人的视 觉 暂 留 时 间, 信 号 的 频 率 太 小. 因 此, 为了能 够 在 示 波 器 上 看 到 完 整 、 轨迹连续的吸 引子相图, 需 要 提 高 输 出 信 号 的 频 率, 即减小系统 也就是减小 的 时间常数 R 5 C 1 = R 17 C 2 = R 22 C 3 的值,
C2 , C 3 ( 或电阻 R 5 , R 17 , R 22 ) 的值 . 在本设计 电容 C 1 , C2 , C 3 减小为 1 nF. 中采用将电容 C 1 , 图 2 中电阻 R 14 为 连 续 可 调 电 阻, 其最大值为 10 kΩ . 通过调节 电 阻 R 14 的 值, 可以看到系统呈现 当 出不同的动 力 学 现 象 . 通 过 示 波 器 可 以 观 察 到, 10 ) 时, 系统参数 c ∈ ( 5. 926 , 系 统 呈 现 为 周 期 的; 5. 926 ) 时, 当系统 参 数 c ∈ ( 0 , 除一些小的周期窗 10 ) 时, 口外系统是混沌的 . 当 系 统 参 数 c ∈ ( 0 , 将 电阻 R 14 的 值 逐 渐 减 小, 通过示波器可以看到极限 叉式分岔, 倍周 期 分 岔 到 混 沌 的 变 化 过 程, 如图 环, 3 所示 . 随着电阻 R 14 值 的 逐 渐 减 小, 系统由不动点 变为极限环( 图 3 ( a ) ) , 然后依次出现叉式分岔( 图 3 ( b) ) , 倍周期分岔 ( 图 3 ( c ) ) , 四 周 期 ( 图 3 ( d) ) , ( f ) ) . 当系统参数 c ∈ 直至系统出现混沌( 图 3 ( e ) , (0, 5. 926 ) 时, 5. 384 ) , c ∈ ( 4. 146 , 如 c ∈ ( 5. 365 , 4. 188 ) , c ∈ ( 2. 682 , 2. 759 ) 等, 系统存在一些周期 窗口, 如图 4 所示 . 显 然, 在混沌保密通信的系统设
(
) ),
(3)
V3 =
·
1 R 22 C 3 ×
R 20 R 21 0. 1 V 1 V 2 - R 18 R 21 + R 19
x ′ = 10 ( y′ - x′) ,
R 18 + R 20 V3 . R 18
)
12 期
孙克辉等: 单参数 Lorenz 混沌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实现
8387
图2
电路原理图
8388
物
理
学
报
59 卷
图3
参数 c 变化时系统( 3 ) 在 x-z 平面的演化相图
( a ) c = 7. 938 ,( b ) c = 6. 932 ,( c ) c = 6. 012 ,( d ) c = 5. 986 ,( e ) c = 5. 920 ,
( f ) c = 4. 678
·
2. 2. 简化 Lorenz 系统电路设计 系统( 1 ) 中的非线性 部 分 通 过 采 用 运 放 LM741 和乘法器 AD633 来 实 现 . 由 系 统 的 仿 真 图 可 知, 其 状态变量的变化范 围 均 超 出 了 运 放 、 乘法器的电源 故系 统 的 状 态 变 量 不 能 直 接 作 为 电 电压提供范围, 压变量, 在具体电路 实 现 时 需 将 系 统 的 状 态 变 量 进 行适当的比例变换 . 令 x′ = y′ = z′ = 则系统( 1 ) 变换为
关键词 : 混沌,分数阶微积分,Lorenz 系统,电路设计
PACC : 0545
系统经倍周期分岔 进 入 混 沌 的 过 程 等 . 在 整 数 阶 简
1. 引
言
对 分 数 阶 简 化 Lorenz 化 Lorenz 系统电路 的 基 础 上, 系统进 行 了 电 路 设 计 与 实 现 . 得 到 了 分 数 阶 简 化 Lorenz 系统出现混 沌 的 必 要 条 件, 给出了微分算子 动态 阶数相同与 不 同 时 的 吸 引 子 相 图 . 理 论 分 析 、 仿真与硬 件 电 路 实 现 表 明 了 单 参 数 简 化 Lorenz 系 统电路设计的有效性 .
[ 2 —4 ]
现已有报道
, 但大多数工作仅仅是取某一组或
几组特定的参数来 证 实 系 统 为 混 沌 的, 并未就系统 的整个参数空间或 系 统 的 混 沌 特 性 进 行 讨 论 . 另 一 随着 对 混 沌 理 论 研 究 的 深 入, 人们发现当系 方面, 统的 微 分 算 子 阶 数 为 分 数 时 也 能 出 现 混 沌 状 态
[ 1]
, 人 们 研 究 了 多 个 变 形 的 Lorenz 混 沌 系 . 对 于 这 些 变 形 的 Lorenz 混 沌 系 统 的 电 路 实
[ 5 —7 ]
2. 整数阶单参数 Lorenz 系统的电路设 计与实现
2. 1. 简化 Lorenz 系统模型
[ 14 ] 简化 Lorenz 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为
q [ 16 ]
3. 分数阶单参数 Lorenz 系统的电路设 计与实现
3. 1. 分数阶简化 Lorenz 系统 将 分 数 阶 微 分 算 子 替 换 简 化 Lorenz 系 统 中 的 则 分 数 阶 简 化 Lorenz 系 统 的 动 力 整数阶微分算子, 学方程为 系统
(4)
x = f ( x ) 出现混沌, 若系统 · 则分数阶
图4
参数 c 不同时系统( 3 ) 的周期窗口
( a ) c = 5. 372 ,( b ) c = 4. 153 ,( c ) c = 2. 724
计中应当避开这些周期窗口 .
dα x = 10 ( y - x ) , dtβ dβ y = - xz + ( 24 - 4 c ) x + cy , dtβ dγ z 8 = xy - z , 3 dtγ 1 ) 是系统状态变量的微分 阶 数, 其中 α , β, γ ∈ (0, 可取不同的值 . 引理
·
y ′ = ( 24 - 4 c ) x′ - 4 x′z′ + cy′, z ′ = 4 x′y′ - 8 z′ / 3 . (2)
·
根据数 学 模 型 与 基 本 的 运 算 电 路 ( 加 减 、 反相 积分) , 设计出与系统( 2 ) 相对应的电路如图 2 求和 、 V2 , V 3 分别表示输出端点对地的 所示 . 设图 2 中 V 1 , 电压, 根据电路理论 知 识 可 以 得 到 与 图 2 所 对 应 的 电路状态方程为 V1 =
第 59 卷 第 12 期 2010 年 12 月 10003290 /2010 /59 ( 12 ) /8385-08
物
理
学
报
ACTA PHYSICA SINICA
Vol. 59 , No. 12 , December , 2010 2010 Chin. Phys. Soc.
* 单参数 Lorenz 混沌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实现
, 但
14 ] 还有很多系统的混沌现象 未 被 研 究, 如 文 献[ 中 本文以单参数简化 Lorenz 系 统 为 研 究 对 象, 设 计并实现了该系统 的 硬 件 电 路 . 通 过 调 节 可 变 电 阻 即改变系统参数, 观察到了混沌系统典型的动力学 现象( 如极限环 、 叉式分岔 、 倍 周 期 分 岔、 混沌) 以及
8386
物
理
学
报
59 卷
不同的拓扑结构, 具有丰富的动力学特性, 是混沌 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新模型. 当系统参数 c Lorenz 系 统 , 图 1 为 c = 3. 4 时 吸引子相图.
图1
系统( 1 ) 吸引子相图
( a ) x-y 平面,( b ) x-z 平面,( c ) y-z 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