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张萍
我国早期教育专家冯德全先生说,对幼儿来说“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来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之中”。
所以我们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之中,游戏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老师有心、幼儿无意;教在有心、学在无意;教育有心、游戏无意;是游戏教学,而不是教学游戏,是顺其自然,而不是任其自然。
1.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
我们要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变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投入到学习之中。
如游戏“七星瓢虫”,渗透了认识数字7以及理解7的实际意义的要求;游戏“树叶变变变”则是让幼儿通过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制游戏时,还需设计各种形式的游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
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由的玩彩球,又可以结伴玩彩球,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的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2.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所设计的教学游戏也不同。
教师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教师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做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教师只要以观察为主,并以参与者的身份或以游戏角色的语言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导。
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教师以组织者或评判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活动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将感知活动贯穿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与游戏的整个过程。
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或对先提供的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观察,并思索把它们做成什么,然后边观察边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
可见,游戏构成了发展儿童观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思维应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中班在以“秋天的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游戏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能从山林、湖水联想
到大海;从小草、枫叶、菊花联想到松树,进而仿编诗歌。
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渗透各种认知成分。
如设计结构游戏时,要考虑充分渗透观察成分;设计角色游戏时,考虑充分挖掘儿童的想象力;在设计智力游戏时,则要更多的渗透思维成分,同时要将各类游戏做协调安排,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全面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这些要求完全渗透进去,只有这样,才能把一节节教育教学活动完全做到游戏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仍存在着一些弊端,而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将幼儿园教学活动完全游戏化,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要大力推广这种教学形式,将这种教学形式融入到幼儿园的每日活动中,时时刻刻记住让幼儿接受新事物时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游戏,我们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将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崔晓蕾
爱玩游戏时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们,我们教师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游戏的利用也越来越充分。
所以说,游戏在幼儿医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不难看出,在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全面健康、且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人才,但认得创造能力和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并不是说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就一定高,这主要是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如:胆怯、自卑、孤僻的性格、兴趣面窄等等都是阻碍创造力得以发展的多种因素。
而游戏就能做到这一点,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
游戏时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
《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能够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发展。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游戏,会使幼儿产生极大的兴趣,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玩中学、学中乐”!
在游戏中孩子们是主体,他们是自由的,有选择性的,所以游戏能满足他们心理的需求,是幼儿生活中很重要的方面。
而小学化倾向则是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他们每天融入在快乐的游戏中,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和完成某些工作,他们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非常有益。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好奇和兴奋的世界,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在教育的同时,尽可能的为他们创设一种适宜的环境,允许孩子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与周围环境发生互动,游戏的情景设置和环境影响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最喜欢的,在游戏的天地里能获得很大的成功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