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的国际标准2003年03月04日有机农业的国际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四方面:前提条件:1、凡标上“有机”标签的产品,生产者和农场必须属IFOAM成员。
2、不属于IFOAM的个体生产者不可以声明他们是按IFOAM标准进行生产的。
3、IFOAM标准包括农场审查和颁证方案的建议。
目标(即基本标准的框架):1、生产足够数量具有高营养的食品。
2、维持和增加土壤的长期肥力。
3、在当地农业系统中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
4、在封闭系统中尽可能进行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方面的循环利用。
5、给所有的牲畜提供生活条件,使它们按自然的生活习性性活。
6、避免由于农业技术带来的所有形式的污染。
7、维持农业系统遗传基质的多样性,包括植物和野生动物环境的保护。
8、允许农业生产者获得足够的利润。
9、考虑农业系统较广泛的社会和生态影响。
根据上述框架各国组织必须制定发展自己的标准。
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可采用参考自然生态平衡的某些技术,强调指出禁止使用农用化学品,例如合成肥料,杀虫剂等。
如何使产品成为有机产品?原来不是有机产品,可进行转换,让其变为有机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按标准要求进行转换,由每个有机农业颁证机构确定转换过程的时间,并定期(每年)进行评价,转换计划包括:A.增强土地肥力的轮作制度;B.适当的饲料计划(养殖业);C.合适的肥料管理方法(种植业);D.建立良好的环境,以减少病虫害转换周期时间,如果产品在两年之内满足所有标准则第三年可以作为有机产品出售,对种植业强调如下几方面:(1)环境条件(由颁证组织审查无污染)。
(2)作物品种选择,应选适应当地土壤,气候对病虫有抵抗能力的品种。
(3)实施轮作(包括豆科作物)。
(4)肥料政策:有机肥返回土壤,保持土壤肥力。
禁止焚烧稻草,氮肥必须是有机、颁证组织应对产品的硝酸盐含量加以限制,引进的肥料要审查,人粪要防治病虫害等。
(5)害虫管理:要保护天敌,提倡生物综合防治,禁止使用合成杀虫剂。
在畜牧生产中禁止使用人工荷尔蒙和其他增产剂,从非有机农业组织购入的饲料不得超过10-20%(根据牲畜的种类而异)。
此外,不得采取虐待牲畜的生产方式。
(6)杂草的处理:用预离栽培技术来防治,限制生长(例如:合理的轮作、种植绿肥、平衡施肥管理等),使用物理除草方法,禁止使用除草剂,生长刺激剂。
对养殖业、畜牧业强调禁止使用饲料添加剂、生长素、开胃药、防腐剂等。
综合以上标准,概括起来强调一句话:禁止使用农用化学品,提倡用自然、生态平衡的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和管理。
蔬菜生产配套体系2003年06月13日严格选建生产基地对于环境评估不合格的菜田,坚决实行转退产制度。
对于新兴菜区,要合理规划布局,采取有污染的乡村工业要坚决关闭或迁出。
综合应用农业防治措施针对当地主要病害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优质高产品种。
如津杂、津绿系列黄瓜,湘研、苏椒、洛椒系列辣椒,中杂、TF、苏抗系列番茄,矮杂系列小青菜等。
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
采取调整播期,避开病虫为害高峰;嫁接换根,培育适龄壮苗;深沟高畦,严防积水;采用地面覆盖、微灌或暗灌,设施微环境调控;合理配置株行距,优化群体结构;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水、肥、气、热协调促控等栽培技术措施,优化菜园生态环境,促进蔬菜作物健壮生长,最大限度减少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从而减少农药用量。
大力推广物理防治措施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进行避雨、抗热栽培,减轻病虫害。
以防虫网为封闭材料,创建封闭的棚室、网室(帐),进行无污染蔬菜生产。
利用害虫对灯光、颜色和气味的趋向性,诱杀或驱避害虫。
如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等,覆盖银灰色的地膜和银灰色的遮阳网避蚜等。
用温汤浸种、高温闷棚,夏季用太阳能和塑料薄膜进行土壤消毒等。
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积极保护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利用苏云菌杆菌、白僵菌等致病微生物防治害虫等。
利用中生菌素、武夷菌素等抗生素防治病虫害。
利用印楝素、川楝素等易降解的植物源农药防治害虫。
利用氟虫脲(卡死克)、对氟虫脲(抑太保)等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手段在病虫害防治中,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设施栽培条件下优先选用烟雾剂、粉尘剂,尽可能少用水剂;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
选用雾化度高的药械,提高防冶效果,减少用药量;选用高质量药械,杜绝跑、冒、滴、漏。
应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适时对症用药防治。
坚持按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施药,注意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克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和将同类药剂混合使用的倾向。
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产品。
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蔬菜生产中,要坚持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施配方肥,有条件的应实施推荐施肥,发展有机复合肥,防止超量偏施氮素化肥,严格氮肥施用安全间隔期。
禁止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和其它有毒肥料。
建立产地检测服务体系以农药残留监控为主,建立产地快速检测服务站(点),为广大菜农提供采前检验服务,指导农民适时采收、出售合格产品。
摘自:2003年6月11日《农民日报》发展农业标准化走品牌农业之路——张掖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9年4月,中美签署了《农业合作协议》到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我国农业直接被推向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面前。
走向WTO的我国农业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农业参与竞争的最为重要的取胜之道是实施农业标准化。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迎接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和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差问题的双赢战略和途径。
农业标准化既是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通行证,也是我国提高农产品质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我区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意见。
一、什么是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
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达到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农业标准化的作用。
1、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能培养社会化太生产的观念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必将带来农产品的品质化和规格化,这就近似于工业的社会化大生产,它使农民形成真正是为了交换和售出产品而生产,更为市场而生产。
同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要认识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为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标准)而进行生产,而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此外,还要追求高效率,这样就既要发挥优势和进行分工,又要具有协作精神,进而借鉴工业化的生产管理方式经营农业。
如结合ISO9000族标准,可借鉴工业上成功的质量管理方式改造农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也可以引入ISO14000族标准,促进整个农业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农业标准化是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的基础。
由于我国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对农产品的需求就从保证吃饱的数量转向了提高质量的食品卫生安全阶段。
在这种条件下,就要求我国农业生产的指挥棒转向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卫生上,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几个发达的地区或城市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因为农产品的生产是在广大的农村,城市只能控制本区域的农业生产达标安全,对于不能自给的农产品就难于保证安全卫生质量。
而城市的农产品市场是一个集各地农产品为一体的大流通的综合性市场,只有在广大的农产品生产地区都实施农业标准化,并且都将安全卫生作为最基本的标准和目标。
这样,才能较为有效地实现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卫生。
3、实施农业标准化有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于生产者能够促进其应用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进行生产,靠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来增加收入。
对于消费者,可以使与其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卫生能够得到保证。
同时,消费者可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去购买所需的不同档次的农产品,丰富菜蓝子,并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4、实施农业标准化便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联系和渗透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其生产作业具有明确的操作规程,生产过程会不断程序化,机械化作业会不断增多。
这样,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就可以吸收更多的工业优势,如更多的利用农业机械等工业产品的生产资料,刺激和发展工业品的市场。
同时,也以仿效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借鉴工业流水生产作业的分工和专业化、机械化、产品通用化及企业化的管理方式等;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统一标准和功能的优质原料、丰富的农产品种类和品种等。
从而使相互分割的工业和农业融合起来,不断协调二者的结构和关系。
在此基础上,还能促进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和交流,缩小城乡差别,理顺城乡关系和结构,以加速农村的城市化发展。
5、标准化的农产品通过与商业的结合使农业和商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实施农业标准化,使所有的农产品都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包装等,就可以得到类似工业产品一样的标准化的农产品,使某种农产品具有相同的功能和规格,具备了工业互换性,这是农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大生产、大流通领域的基础和资格。
因而,就具有更加广阔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
对于商业而言,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可以促进农业与商业结合,如在传统的连锁超市中经营标准化的鲜活农产品。
丰富趄市经营的种类和品种,增加其吸引力,即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实现便民服务的目标;同时,标准化的农产品也就有了更加广阔的销售渠道。
这种结合的优越性已在大型连锁超市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由此可看出,“农商结合”将成为今后的一大发展方向。
三、找区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及开展农业标准化的必要性近两年来,国家对农业标准化工作越来越重视,农业标准化的法规和管理办法日趋完善,我区农业标准化工作从98年临泽制定小麦玉米吨粮田开始,四年来,已经完成农业标准化项目1个,发布地方标准5个,尤其是今年,全区农业标准化工作又有了一个大的进展。
2001年底,完成了由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临泽县吨粮田36万亩的示范任务,总增粮食产量1215.6万公斤,新增纯收入1047,24万元,其中2000年种植面积8000公顷(12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28.5公斤,玉米亩产676公斤,平均亩产达到1004.5公斤,比基础亩产增加50.5公斤,示范区面积混合亩产全部达到“吨粮田”标准。
近几年临泽县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落实地委行署部署的抢抓三大机遇,实施三大战略的战略部署中,临泽县委县政府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推动临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已经被确定为我区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加上这些年西部地区气候环境逐年恶化,从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节水灌溉、合理用水,国务院批准了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方案,这个方案的要害就是节水,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