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研究
一、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著名的陆相沉积盆地之一,其存留着丰富的中生代沉积地层及构造变形的应力古地理记录。
本文旨在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层序地层及岩相的研究,探讨其演化历史以及古地理意义。
二、地层与岩相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可划分为下奥陶统、上奥陶统、早泥盆世以及晚泥盆世四个地层单元。
而各个地层单元内部则见有多套层序发育,形成地层层次丰富的地层序列。
1. 下奥陶统
在下奥陶统中,主要出露了梁家河组、黄沙峪组、北山组等。
梁家河组为典型的河流沉积,表现出粗糙的岩石碎屑岩及颗粒溢流沉积的特征。
黄沙峪组则由砂岩、泥岩及碳酸盐岩组成,记录了浅水海洋的沉积环境。
北山组则主要由泥岩和弱成岩砂岩构成,显示了深水海洋试沉积环境。
2. 上奥陶统
在上奥陶统中,主要有四家子组和下杆门组。
四家子组由泥岩和砂岩交替组成,反映了深水海洋环境下的细粒沉积。
下杆门组则以砂岩和泥岩为主,显示了浅水海洋的沉积特征。
3. 早泥盆世
早泥盆世以南笼河组和永不显组为主。
南笼河组为泥岩和湖泊相砂岩的组合,揭示了湖盆沉积的特点。
而永不显组则由风化残积及沉积物填积形成的块状岩石组成。
4. 晚泥盆世
晚泥盆世主要有须家河组、南河组以及下托机组。
须家河组主要由黄色石英砂岩和泥岩组成,记录了较浅的湖泊相沉积环境。
南河组主要由沙岩和灰岩组成,显示了较深的湖泊相沉积。
下托机组则由长石石英砂岩和泥岩交替组成。
三、演化历史与古地理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主要经历了早奥陶、中奥陶及晚奥陶三个阶段的沉降、变形和抬升过程。
其中,早奥陶阶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大量碎屑物和有机质的沉积阶段,反映了来自北部地区的碎屑沉积和陆源有机质输入的特征。
中奥陶阶段则是沉降速度缓慢的阶段,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内部的构造隆起带。
晚奥陶阶段则伴随着盆地内部的断裂活动,形成了不规则的断块,加速了盆地的抬升过程。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到鄂尔多斯盆地在古生代时期以来的演化历史。
在早奥陶阶段,该盆地是一个发育活跃的陆源河流湖泊盆地,有机质输入丰富,沉积物厚度大,而后随着中奥陶阶段的到来,盆地沉积速度减缓,陆源沉积进一步减少。
晚奥陶阶段则是盆地发生断裂活动的时期,盆地出现了复杂的地貌形态。
在古地理意义上,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的沉积记录提供了珍贵的陆相古地理信息。
了解到盆地的沉降和抬升过程,可以揭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古环境特征。
同时,通过对地层和岩相的研究,也可以推断出古地壳的稳定性、古气候的变化以及构造变形的活动程度等。
这些研究对于认识该地区的区域构造演化、盆地发育过程、沉积岩沉积环境及生物演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四、结论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及岩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
该区域在古生代时期的演化历史。
在早奥陶阶段,该盆地表现出活跃的沉积活动,陆源有机质输入丰富;而在中奥陶阶段,则沉积速度减缓,阳光沉积减弱。
晚奥陶阶段则是地质变形活动发生的时期,盆地地形呈现出明显的地貌特征。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认识该地区的古地理演化和古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该地区的地质历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及岩相的研究,可以获得关于该地区古生代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
早奥陶阶段的活跃沉积活动和丰富有机质输入表明了盆地的发育活跃阶段,而中奥陶阶段的沉积减缓和陆源沉积减少则暗示着沉降速度的减缓。
晚奥陶阶段的断裂活动导致盆地地形的复杂变化。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理解该地区的古地理演化、古环境变化以及构造变形活动的程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及岩相古地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