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

高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

高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作者:张宏彬来源:《职教论坛》2010年第02期摘要:《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课程建设团队与企业合作,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与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课程设计;工作过程;项目驱动课题项目: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与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sw[2007]01);200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文件编号:苏高教[2008]33)。

作者简介:张宏彬(1967-),男,江苏扬州人,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硕士,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及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0)02-0051-02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是高职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

学生通过对目前广泛流行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使用,掌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技术,既为网站设计与制作等后续课程服务,也可毕业后直接服务于相应的工作岗位。

本课程自2006年被列为院级精品课程以来,课程建设团队与企业合作,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与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8年,本课程被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一、课程开设理由(一)专业定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学院所处的江苏省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一、二、三产协调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得以可持续发展,课程建设团队经过调研发现: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类企业其业务不断集中,专业化特点愈发明显。

主要有计算机硬件销售与维护类、面向智能大厦的综合布线类、面向企事业及个人用户的文印、广告、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办公自动化类等。

其中文印、广告、网站建设与维护类企业服务社会面广,此类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而且企业规模属中小型,创业容易。

因此学院决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改革,从普适教育向文印、广告、网站建设与维护技术方向转向,逐步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

(二)专业建设目标借鉴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培养适应文印、广告、网站建设与维护类岗位要求的人才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结构为逻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在IT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实践并积累成功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而起到示范与辐射的作用。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本专业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具有本专业职业能力,从事文字排版、图片处理、网站开发与维护、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安装及维护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专业课程的设置1.由企业专家分析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

企业专家分析得出本专业的行动领域有:办公软件的使用、图形图像的编辑与设计、小型动画设计、文件的管理、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与维护、网站的开发与维护、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常见计算机外设的使用与保养等。

2.将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在每个学习领域中,以项目为载体设置若干个学习情境。

如:对行动领域中的“图形图像的编辑与设计”安排与之对应的学习领域《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

3.由学习领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学习领域的设置是根据工作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特点划分的,每个学习领域对应着本专业课程。

根据行业专家的经验,学习领域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美术基础等课程作为其先导课程,另外还要考虑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因此进行专业改革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试行)如下表所示:二、课程性质与作用(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运用数字技术对图形图像进行编辑加工,从而达到美化的目的。

学生通过对目前广泛流行的图形图像软件的学习使用,掌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技术,培养在文印广告类中小型企业主岗位上图形图像处理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奠定良好的操作技能基础。

(二)课程作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学习领域针对文印广告类中小企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应用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还担负着帮助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立足初始层次的图形图像的处理人员到向中等层次的平面设计人员等岗位迁移的重任,使学生得以可持续发展。

课程的开设能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及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着手,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从业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主要分为对劳动材料的认识、对工具的认识及使用、工作方式方法三个层面。

2.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

它特别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

其典型表现是,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

3.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与生活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共同确定课程标准课程建设团队成员深入调研了扬州市部分文印广告类中小型企业,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达到共同开发课程,建设课程的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协商本课程的工作领域为文印广告类中小企业,并进一步分析了从事该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这些岗位对员工要求具有计算机常用操作与维护以及图形图像处理的能力。

课程建设团队成员最终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编写了本课程的课程标准。

团队教师参照课程标准,结合特定的教学对象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具体的教学实施内容和实施步骤。

(三)以项目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实施项目教学设计合适的课程项目是学习领域的关键所在。

项目的不同形式表现为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可以根据项目的实施要求分解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因此项目是学习情境的核心要素。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时,选择了16个项目任务并归纳为六个学习情境。

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掌握技能提高职业能力。

四、课程实施内容本课程的实施内容共有六大学习情境、十六个项任务。

因篇幅有限,只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学习情境加以简述。

(一)学习情境之基础知识准备1.信笺的设计(2课时)。

本项目任务的学习内容是图形图像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是熟悉Photoshopcs3工作界面;弄清像素与分辩率的含义;理解图像色彩模式的类型;了解图像输入输出的常用工具。

2.图片格式的调整(2课时)。

本项目任务的学习内容是图像文件的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是掌握新建和打开图像;掌握放大和缩小显示图像、旋转和翻转图像和存储与关闭图像的操作。

(二)学习情境之包装盒的设计1.风景照人物添加(4课时)。

本项目任务的学习内容是选区的设定与调整。

能力目标是理解选区的含义;能够使用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和色彩范围命令绘制选区;掌握选区的修改与变换、选区的存储与载入、选区的描边与填充等操作。

2.背景的添加(4课时)。

本项目任务的学习内容是绘图工具的使用。

能力目标是掌握画笔工具、形状工具和渐变工具的使用。

3.照片色彩调整(4课时)。

本项目任务的学习内容是图像色彩的调整。

能力目标是掌握图像全局色彩、局部色彩的调整,能够进行图像色彩的分离。

4.茶叶盒的设计(4课时)。

本项目任务的学习内容是图像的编辑与修饰。

能力目标是掌握图像常用的编辑、修饰图像等操作。

(三)学习情境之小型广告的设计1.橱窗广告设计(4课时)。

本项目任务的学习内容是图层的基本应用。

能力目标是掌握图层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图层的基本操作,熟练进行图层样式的设置。

2.贺卡设计(4课时)。

本项目任务的学习内容是图层的高级应用。

能力目标是掌握图层混合的设置,能够进行图层的调整,熟练使用图层组。

(四)学习情境之个性化小型张邮票设计1.旧照片翻新(4课时)。

本项目任务的学习内容是照片与图像处理高级技巧。

能力目标是能够应用照片处理高级技巧修饰照片,能够应用图像处理高级技巧修饰图像。

2.多素材的自动处理(2课时)。

本项目任务的学习内容是动作与批处理图像。

能力目标是熟悉动作控制面板的构成及功能,掌握动作的录制与执行,能够自动批处理图像。

五、结语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大大增强,技能水平提高明显。

07计算机应用技术班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参加行业权威证书——“Adobe中国产品专家”认证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96%,大大高于课程改革前同类班级的通过率;学生在工学结合企业实习,岗位适应能力强,受到了企业领导的称赞。

参考文献:[1]高林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05).[2]葛力力.关于高职课程的两个问题[J].职教论坛,2008(08).[3]李时雨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09).责任编辑何颖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