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股权改革分置
• 分置改革的利弊
• 1: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行为机制在股改后趋于一致化。 • 2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定价机制的统一,市场的资源配 置功能和价值发现功能进一步得到优化。 • 3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违规行为将被利益牵制,理性化行 为趋于突出。 • 4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 机制。 • 5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整体目标趋于一致,长期激励将成为 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 6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金融创新进一步活跃,上市公司重组并购行 为增多。 • 7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市场供给增加,流动性增强。股改之后,市 场上逐渐受到受限股到期解禁流通所产生压力。
• 第三,控制权僵化的问题。 第三,控制权僵化的问题。 • 三分之二的法人股不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流通 ,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特别是其国企母 公司,对上市公司具有不可动摇的控制权。某个 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如果运用不当,企业经营 必然出问题。 • 股权分置改革,企业生产力将下降,利润减 少,股价下跌。
股权分置改革的含义
•
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 革,就是政府将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国有股(还包括 其他各种形式不能流通的股票)拿到市场上流通。 • 以前不叫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叫国有股减持,现在 重新包装了一下,再次推出。内地沪深两个交易所2.45 万亿元市值中,现在可流通的股票市值只有8300亿元, 8300 国有股等不可流通的股票市值达1.62万亿元。如果国有 股等获得了流通权,沪深两个交易所可流通的股票一下 子多出两倍,市场只可能向一个方向前进,那就是下跌 。如果再考虑到国有股基本是一元一股获得,而流通股 大都是几倍、十几倍的溢价购得,那流通股股东在国有 股减持中所蒙受的损失也就很容易看清了。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
•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 所谓股权分置, 上市公司股东所持向 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 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 称为流通股, 易,称为流通股,而 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 上市交易, 上市交易,称为非流 通股。 通股。这种同一上市 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 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 置状况, 置状况,为中国内地 证券市场所独有。 证券市场所独有。
Hale Waihona Puke Thanks!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标准
• 只有一项,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 公司中所有股份的持股成本是否相同。
股权分置的由来
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 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 触动股权分置问题。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 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 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但 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 第三阶段,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 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 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 权分置问题” •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 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这一问题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 断积累,对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 •
• •
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
• 作用一:首先是为了贯彻落实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要求,适应资 作用一: 本市场发展新形势; • 作用二:其次,为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工具促进公司发展奠定良好 作用二: 基础。从公司自身角度来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引进市场 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有效的外部监 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流通股股东来说,通 过股改得到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得到了 保护. • 作用三:再次,消除了股权分置这一股票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作用三: ,有利于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
股权分置的发展阶段
• • • •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 中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股 权分置改革上形成了股 权分置改革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 问题。 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解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 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 试。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 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 宣布暂停。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解决股权分置 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 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问题
• 第一,市场供需失衡问题。 第一,市场供需失衡问题。 • 三分之二的非流通法人股,一旦被允许卖给个人投资者并在 市场流通,似乎会导致市场上股票供应的剧增,如果对股票的需 求跟不上大幅度增加的供应,可能会导致股价的大跌。股权分置 时刻威胁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该不惜一切代 价,尽快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扫除一个重 要的障碍。
• 第二,股东利益冲突问题。 第二,股东利益冲突问题。 • 流通股与不流通法人股的长期法定分割导致 上市企业在收入分配问题上面临大股东与小股东 之间的明显及长期的利益冲突。 • 流通股股东认为国有大股东当初上市时并没 有以现金在市场上购买股份,而是以低于真正市 场价的资本估值而获得股份及控股权,因此认为 吃了亏,需要在股权分置改革时获得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