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学术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同概括自胡锦涛于2007年6月2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使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法以来,学术界就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展开了热烈讨论。

粗略统计,目前散见于国内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已达数十篇之多。

这些论文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对深化“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研究无疑是极有助益的。

综合起来看,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李君如比较早地在多个场合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综观之,李君如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主要概括为八条: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以历史唯心主义或人道主义为基石的社会主义;第二,科学社会主义是“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主观构想出来的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体系;第三,科学社会主义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并能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在小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社会主义;第四,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工人阶级为物质实现力量、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起来的,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而不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的产物;第五,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不是贫穷、平均主义或两极分化;第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形成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而不是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第七,科学社会主义是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分阶段实现的一个发展过程,而不是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地就能实现的理想社会;第八,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在不断变革中不断完善的社会,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社会。

[1]吴雄丞根据《共产党宣言》的论述把科学蒲国良[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认清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先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和依据。

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其目标是人的解放,这一进化与发展必须经过工人阶级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要推动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其自身必须要有成熟政党的正确领导,必须掌握国家政权,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73(2008)08-0057-07作者:蒲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教育部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研究”[2008JY04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七点:第一,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第二,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

第三,共产党人的主要经济纲领: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问题,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消灭私有制。

第四,共产党人的政治纲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第五,共产党人的文化纲领: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六,共产主义革命的目标:通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即自由人联合体。

第七,共产党人的行动准则,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2]牛先锋、周新城、高放等都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归纳为六点,但具体内容则有较大出入。

牛先锋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第一,社会主义要坚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为社会最大多数人谋利益。

第二,社会主义要建立在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要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和谐的社会关系。

第五,社会主义社会要在不断变革中向前推进和发展。

第六,必须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才能成为科学。

[3]而周新城则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概括为如下六条:第一,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第二,阶级斗争学说;第三,无产阶级必须组织自己的政党;第四,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取得政治统治权;第五,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第六,与传统的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

[4]高放、李景治、蒲国良在其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版中所概括的六项原则是:第一,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第二,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第三,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第四,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第五,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第六,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5](pp.70-81)也有学者提出了五项原则说。

如严书翰就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五点,即关于批判与超越的原则、关于社会主义最终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或路径的原则、关于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原则以及关于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的原则。

[6]还有学者提出了更为简明的三原则说。

如陆剑杰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三项基本原则是:第一,合规律原则。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依靠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的普遍规律,凭借的是剩余价值学说,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历史过程的运动规律。

正确地理解和解释这两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来进行革命和建设,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合规律原则。

第二,合目的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是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剥削本质、虚伪人道的产物。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党宣布一切行动必须“以人为本”,必须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时候,才达到了社会主义的合目的原则。

第三,合实际(具体实际)原则。

社会主义有其一般原理,但到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必须与其具体实际结合,寻找由这一国家国情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特殊道路和制度模式。

[7]秦宣的提法又有不同。

他认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等等。

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最主要的有三条:一是注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三是坚持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8]董德刚和贾建芳分别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基本原则的不同层次说。

董德刚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至少包括两个层次:较浅层次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定,即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等。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手段理论。

较深层次则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如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理论。

后者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硬核”,前者则是这一理论的“外围”或“保护带”。

科学社会主义最深层次的理论是唯物史观,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

这样,科学社会主义就包括三个层次的理论:手段理论、目标理论、唯物史观。

它们是由浅入深的关系。

其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唯物史观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

[9]贾建芳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方法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社会主义价值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命题,是从最深层次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由社会主义方法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社会主义价值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

[10]二、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和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通过对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清理,对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阶级结构的分析,对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时期的《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得到了明确、深刻的阐发。

我们认为,认清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而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则是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上述所列举的观点中不难看出,有些学者是在广义的层面上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而有些学者则是在狭义的层面上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

一些使用广义科学社会主义概念即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内归纳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学者,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概括并没有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全貌。

其结果,一些原则超出了狭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而一些本应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原则却被排除在外。

我们认为,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一学科领域内,采用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比较适当的。

我们在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时不应与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相混淆。

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从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上讲的。

明确这一点,就不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思维普遍发展规律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论原则纳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范畴。

第二,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联系和区别。

在上述所列举的观点中,有些学者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与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相混同。

其结果,一方面,一些原则超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范畴;另一方面,又遗漏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清除出去,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繁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但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所考察和分析的对象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它所提供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也是观察与解剖人类社会总体发展的通则。

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只是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特殊阶段的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