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会展业发展分析

我国会展业发展分析

会展营销学院:国际学院班级: 市营XXXX班姓名: XXX学号: 2009XXXXXXXX指导老师: XXX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1.国内会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1.1 人们的会展经济意识不强 (4)1.2 会展数量多,品牌少,供求矛盾突出,对网上会展重视不够 (4)1.3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和会展公司,使会展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欠佳 (4)1.4 政府管理相对滞后,会展审批制度的不完整, (4)2.国内会展业发展的特点 (5)3.我国会展业营销SWOT分析 (6)3.1我国会展业的优势 (6)3.2我国会展业的劣势 (6)3.3我国会展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7)3.4我国会展业面临的威胁 (7)4.国内会展未来发展趋势 (8)参考文献 (9)我国会展业发展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营销来招展已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前提,营销的作用日益凸现,会展营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会展企业市场营销的必要性,其次对我国会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分析会展营销以及我国会展业发展特点;紧接着站在市场营销的角度,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出发,利用SWOT分析理论,分析了我国会展业的自身优势及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最后讨论了会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促进会展业营销的发展。

关键词:会展营销市场营销 SWOT分析理论会展业发展会展营销是通过展会的形式向顾客及同行业乃至其他城市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及成果,一方面可以增加公司的业绩或者吸引别的城市投资本城市,另一方面是提高公司或者城市的品牌影响力。

展会在传统营销理论中只是市场推广的几种手段之一,随着其内容、功能、形式和内涵的不断发展,与其它方式相比,展会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重新得到认识,就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展会是行业生产商、经销商和贸易商等进行交流、沟通和商业促进的平台。

专业性展会是其所代表行业的缩影,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就是一个市场,企业可以在展会中建立并维持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融洽客户关系,建立在市场中的企业整体形象。

通过展会,企业可以展示自己的品牌。

通过训练有素的展台职员、积极的展前和展中的促销、引人入胜的展台设计以及严谨的展台跟进服务,参展公司的竞争力可以变得光芒四射,容易引起展会的参观者的注意。

展会现场提供了进行市场调查的好机会。

一方面,企业可以收集到有关竞争者、经销商和新老顾客的产品、价格以及市场营销战略等方面的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国内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及新产品的发明等,从而为企业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正在考虑推出一款新产品或一种新服务,可以在展会上向参观者进行实地调查,以了解是否与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相一致。

通过展会提供的信息渠道和网络,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目标顾客直接沟通,可将产品的信息发送给特定的客户,并可获得来自客户的即时反应。

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调查,展会营销的成本是大大低于推销员推销、公关、广告等手段。

大多数知名展会通常都会吸引媒体的关注。

利用媒体进行曝光可以成为参展企业的优势,提升企业形象。

日益成熟的展览业对现代市场营销的渗透效应力越来越强,众多企业视展会营销为拓展市场的一把利刃。

1.国内会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1 人们的会展经济意识不强在我国,论会展层次北京第一,论会展数量上海居首位,但与巴黎等城市相比,则相差甚远。

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会展经济意识较为落后,它们不善于利用会展获取信息、寻找商机、推销产品、展示形象。

另外,我国很多人的会展经济意识差、参与度低,同样不利于会展经济的发展。

1.2 会展数量多,品牌少,供求矛盾突出,对网上会展重视不够由于我国会展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重复办展是困扰国内外展商和贸易观众的难题,重复办展的后果是展商分流、规模小、效果差。

此外,我国许多地方在展馆建设上,缺乏长远考虑,一味地从短期的利益出发,造成展馆规模小、数量少、设施落后。

另外,有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差,满足不了会展经济发展的需要。

1.3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和会展公司,使会展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欠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员素质就是会展业管理水平的体现。

会展经济也是智力经济,一次成功的会展,需要专门的会展公司承办,但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和公司奇缺。

1.4 政府管理相对滞后,会展审批制度的不完整,会展事业是个综合性很强的事业,应当把它当作一个产业来经营。

会展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筹办到招展、展出,涉及的部门很多,特别是目前由于利益的驱动,多头办会展,行业之间缺乏自律制度及协调制度,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会展业之间缺乏互相交流,这不利于中国会展业的整体发展。

2.国内会展业发展的特点展馆的建设规模迅速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之国”德国的展馆面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

会展活动频繁,种类多,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简直可以用飞速来形容。

1997年,中国内地全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数量第一次达到1000个,短短15年,这一数字在2011年跃升至7333个。

中国的展览馆的数量和规模都堪称名列世界前茅。

会展形式多种多样.经过多年发展,有些展馆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而成为著名会展,且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较大影响力的会展知名品牌,专业化会展比重增加,如北京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跻身国际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国际航空展成为亚洲第二大航展,而号称“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早已享誉全球。

展览地点集中性强,现在的开展地点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举办会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紧跟其后,广东最为活跃。

从会展收入看,广东,北京和上海占据了垄断地位,占全国会展收入的近90%。

同时,逐步形成新兴的会展业市场和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会展集团公司。

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当前一些展会上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纠纷与投诉不断出现,严重破坏了展览会的正常交易秩序和健康发展。

2006年3月1 日商务部,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第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大会主题之一,并且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提供产品专利证书及相关权利证明的产品,向其颁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标志证书,并授予牌匾。

这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

会展营销的主体十分复杂,大到一个国家或城市,小到每个会展企业甚至是一次具体的会议或展览会。

每个主体的营销目的不一样,营销内容的侧重点也存在明显差异。

一次展览会可能要涉及众多的组织和企业,大型的国际性展览会可能由当地政府主办,由一家或者几家展览公司承办,其中个别较复杂的活动则由具体的项目去承担。

换句话说,一个展会由几方共同操作,且各自承担的工作在深度与广度上有所不同,但进程必须保持一致,合作也必须紧密有效。

会展营销的主体复杂和内容广泛决定了展览会必须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来开展宣传,以达到预期的营销目的。

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到各类行业杂志、专业会展杂志,到面向大众的路牌广告、地铁或出租车以及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互联网,会展营销主体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将大量的信息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大众。

3.我国会展业营销SWOT分析3.1我国会展业的优势会展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体制基础是市场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将为我国会展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体制环境和体制保障。

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中国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

经济开放性和国际化是影响会展业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开展中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将带动会展业务大幅增加。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高速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和市场两大因素。

我国的冶金展,汽车展等一批专业性会展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且跻身于世界同行业发展的先进行列,依靠的都是我国相关制造业整体提高这一产业背景优势。

中国经济持续十多年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科技和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强有力的产业背景支持。

我国现代制造业迅猛发展和作为全球生产制造中心地位的形成将使更多行业,更多领域的专业会展迅速成长起来,各级政府对发展会展业的重视和支持。

3.2我国会展业的劣势我国会展业发展起点较低,与国外会展业发达城市相比,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会展场馆建设滞后,功能服务不全对会展经济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对会展业的长远规划和会展场馆的合理布局,导致会展的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长期跟不上发展需要,一味地从短期的利益出发,造成展馆规模小、数量少、设施落后。

会展行业发展的管理模式落后,会展市场秩序混乱。

主办主体的多元化虽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但由于没有严格的资质条件限制,没有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会展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审批程序混乱,导致会展市场鱼龙混杂、竞争无序,行业间相互模仿、彼此拆台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展会重复、规模散乱、效益低下。

这不利于中国会展业的整体发展。

3.3我国会展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今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内会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中国会展业同世界会展业之间的竞争。

从国际上看,在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等这些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为其带来了大量客观的直接收益,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每年也通过举办各种大型会议和展览获得可观的收益。

这种直接的经济利益加剧了国内各会展城市,以及国内会展城市同世界会展名城之间的竞争。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更是由于商品市场的需求、中国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机遇共同构成了中国会展业起步阶段的竞争优势。

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加之2010年中国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成功的好消息,使得很多国际客户对中国非常关注。

但是,由于体制问题、目标市场开拓能力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滞后等问题,中国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不少瓶颈。

现阶段,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上进一步提高我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优势、以市场为依托,同时必须加强政府整体规划与协调,适时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会展业内部法制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并注重配套产业的同步协调发展,才能进一步确立中国会展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

使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