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销存财务算法 分类:DELPHI开发技术 2006.9.6 10:36 作者:8fish | 评论:0 | 阅读:186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收货后,即时根据结存存货的数量和实际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此作为存货发出和结存成本计算依据的方法。此方法可以随时计算出存货的成本,有利于企业进行存货的日常管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为广泛。计算公式为: 公式(1) 以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批收入存货实际成本-采购退货的实际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 以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批收入存货数量-采购退货数量
一、 采购进货 企业发生采购业务并收到"采购发票"时,应进行发票业务处理,审核单据之后,此次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将记录到相关的报表和账务中,并增加存货的成本金额。同时,系统将根据结存存货和本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按照上述公式(1)重新计算结存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 二、 采购退货 发生采购退货业务时,用户应进行"采购退货发票"的处理并进行单据的审核,所退存货的单位成本取自对应的"采购发票"中的入库单位价格,退货成本=退货时对应采购发票的存货单价×退货数量,并以红字相应冲减该存货收入时的数量及成本金额。 三、 领用、销售货品 1. 企业生产领用或销售原材料类存货时,其单位成本取自业务发生时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其实际成本=该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发出数量,并相应减少该存货的数量及成本金额; 2. 企业销售库存商品类存货时,其发出的单位成本取自该存货本月的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 其实际成本=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发出数量,并相应减少该存货的数量及成本金额。 四、 退料、销售退货 1. 当生产领用或已出售的原材料类存货退回时,所退存货的单位成本取自业务发生时该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其实际成本=该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退货数量,并相应冲减该存货发出时的数量及成本金额; 2. 当销售的库存商品类存货退回时,所退存货的单位成本取自该存货本月的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其实际成本=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发出数量,并相应冲减该存货发出时的数量及成本金额。 【提示】: 退回原材料类存货时,所采用的单位成本与发出时的很可能不一样,因此而产生的差额需要手工进行调整。 五、 组装货品 组装货品所领用零件的单位成本取自发生业务时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组装完成的新货品其成本总额是所有组装零件领用时成本的总和,该新货品的单位成本=成本总额÷组装完成数量,入库后,相应增加该存货的数量及成本金额,并根据公式(1)重新计算该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 六、 拆卸货品 拆卸货品时,被拆卸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与领用、销售货品时相同,其单位成本取自业务发生时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该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发出数量;拆卸后的零件金额是按各零件金额占拆卸货品总金额的比例,将拆卸货品金额分配到每个零件当中,作为零件入库成本,入库后,按照公式(1)重新计算该零件(存货)的结存加权平均单价。 七、 其它入库 处理其它非采购业务时,存货入库时的单位成本为该存货入库时"其它收货单"中所添的单价,其实际成本=入库单价×入库数量,相应增加该货品的数量及成本金额,并按照公式(1)重新计算该存货的结存加权平均单价。 八、 其它出库 1. 处理其它非销售、领用发出原材料类存货时,存货的单位成本取自该存货发出时的加权平均单价,其实际成本=发出存货时的加权平均单价×发出数量,相应减少该存货的数量及成本金额; 2. 处理其它非销售、领用发出库存商品类存货时,存货的单位成本取自该存货的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 九、 仓库盘点 盘点时,存货的单位成本取自盘点业务发生时该存货的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盘盈时,视同存货的收入,其实际成本=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盘盈数量,并相应增加该存货的数量、成本金额;盘亏时,视同存货的发出,其实际成本=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盘亏数量,并相应减少该存货的数量、成本金额。 十、 完工产品单 填制完工产品单时需要您将手工计算得到的库存商品入库单价输入单据中,这样,才能够自动生成生产成本结转库存商品的会计凭证。 十一、 期末调价 期末根据"存货调价单"中的调价后单价作为存货结存的单位成本, 调价后金额作为结存的成本,盈亏金额作为成本的收入或支出相应增加或减少存货的成本。 十二、 期末存货结存成本 期末存货结存成本按照原材料类存货和库存商品类存货有所不同。原材料类存货按照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期末存货的结存成本=月末的加权单价×存货结存数量;库存商品类存货按照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 期末存货的结存成本=期末的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存货结存数量。
计划成本价法 (本单元及相关生产管理的操作只适用于工业企业版,在商业企业版没有该业务)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同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另行设置有关成本差异账户(如"材料成本差异")反映,期末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将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方法。有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期初存货成本差异额+本期入库存货成本差异额 存货成本差异率= ----------------------------------------------- 期初存货计划成本+本期入库存货计划成本
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价×存货成本差异率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一、 采购收货 对发生的采购收货业务,系统将以实际价记录到相关报表中,同时生成会计凭证,月末一次性将收入的货品以计划价转到原材料中,计算出采购差异,进而计算差异率。 二、 采购退货 将退回的货品按计划价冲减原材料,将实际退回的货品金额以负数形式冲减采购收入,参与月末的差异计算。 三、 领用、销售材料 生产领用或销售原材料,均以计划成本价计算发出金额,并冲减存货的账面数量,月末计算发出货品总金额及差异分配金额。 四、 退料、销售退回 生产(销售)退回的材料,作为负数直接冲减本期发出材料的账面数量,月末参与计算成本差异。 五、 其他入库 其他入库的核算与采购收货相同。 六、 其他出库 其他出库业务,直接减少该货品的账面数量,出库货品成本需要到月末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与生产领用材料基本相同。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在期末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一次性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单位成本,并以此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方法。此方法的日常计价工作量虽然大为简化,但无法及时计算成本,较适用于存货成本变动不大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2)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入库存货实际成本-采购退货的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 ---------------------------------------------------------------- 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采购退货数量
一、 采购收货 企业发生采购业务并收到"采购发票"时,应进行发票业务处理,审核单据之后,此次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将记录到相关的报表和账务中,并增加存货的成本金额。期末系统将根据结存存货和本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按照公式(2)重新计算结存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 二、 采购退货 发生采购退货时,如果用户是根据对应的"采购收货单"生成"采购退货单"的,则所退存货的单位成本取自所选单据中的单价,单据审核之后,直接冲减本月采购收货的数量、金额,并于月末参与存货加权平均价的计算。 三、 领用、销售货品 生产领用或直接销售的存货(包括材料类和库存商品类),系统根据"领料单"、"销售发票"来记录其发出的数量,待月末再根据全月平均价计算并分配成本。 四、 退料、销售退回 生产退回或销售退回的存货(包括材料类和库存商品类),系统根据"退料单"、"销售退货发票"的记录直接冲减当月生产领用或销售的数量,待月末再根据全月平均价计算并分配成本。 五、 组装货品 组装所领用零件,只在业务发生时,记录其数量、月末再根据其全月平均价计算并分配成本;组装完成的新货品其成本是所有组装零件按照全月加权单价计算的成本总和,月末系统将根据公式(2)重新计算该货品的加权平均单价。 六、 拆卸货品 领出要拆卸货品时,其成本计算方法与领用、销售货品的存货成本核算方式相同,不影响库存加权平均单价;拆卸后的零件金额是按各零件金额所占被拆卸货品总金额的比例,将被拆卸货品总金额分配到每个零件当中,作为零件入库成本,入库后,参与相应存货月末加权平均价的计算。 七、 其他入库 系统处理非采购业务发生的货品入库时,其库存成本核算方法与采购进货核算方法相同,可参照采购进货中的业务介绍。 八、 其他出库 系统在处理非销售和领用货品出库时,其货品成本核算方法与采购退货的存货成本核算方法相同。 九、 仓库盘点 仓库盘点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上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盘盈或盘亏货品的单位成本来计算盈亏金额,盘盈的货品增加本期存货相应的数量及金额;盘亏的货品则冲减当期相应货品的数量及金额。月末参与计算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 十、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金额+本期收入存货金额-期末结存存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