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2019高考小说环境描写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2019高考小说环境描写教学讲义PPT课件
2016全国卷1《锄》
文中第8.9段的环境对比描写(2分)
2014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
第2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 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 作用?(5分)
幽你一默
开学下小雨,在整个学期中有什么作用?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 2.渲染了凄凉忧桑的气氛. 3.暗示了人物悲惨的命运 ,烘托出主 人公
简笔勾勒: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人物本身,不做精细 描写,而是用简明的笔墨,勾画特征性的语言,动作, 突出人物的个性。 精笔细描:可以用精细的笔墨对环境进行描写,以烘 托人物的精神气质,或是对人物做精雕细刻,以鲜明 地展示其形象,使整个场景为之生辉。
? 记住了么??
三年级阅读和习作考试题型及方法
刘雪玲
描写手法: 1、再现描写对象的各种外在性状,如声音,
颜 色,形态等; 2、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追
求形象化; 3、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结合起来,使所绘
景物具体,生动。
【社会环境描写的角度与方法】
点面结合:“面”指场景的整体,包括场景中所有 的人,事,物;“点”指场景的个别情景,一般是 场景中作者描写最为突出的人或物。点面结合,要 求场景的描写既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 对比映衬:通过场景内的动,静,冷,热,急,缓 ,人与人的不同特质,或者一个人前后不同的言行 的比较,收到突出个性,彰显感情的作用。
1、开头的景物描写,为全篇营造了诗情画意的 氛围,又交代人物生活的家乡美丽富饶。(特点) 2、烘托水生嫂勤劳质朴的人物形象。(人物) 3、推动了后文探夫、遇敌、杀敌等情节的发展。 (情节) 4、揭示了小说保家爱国的主题。(主题)
“环境描写作用”题目的分析角度
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特点 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对主题的揭示作用
忧郁悲伤的心情. 4.描绘出了凄凉的社会背景. 5.为接下来苦逼学生党的苦逼生活埋伏笔 . 6.与失去的美好假期形成鲜明对比.
课文内容回放 《林黛玉进贾府》
➢这林黛玉常听 得母亲说过,他 外祖母家与别家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 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 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 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台矶之上,坐 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 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 姑娘到了。”
➢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1、表现了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 门贵族的气派。(特点)
2、交代林黛玉将来生活的活动场所。 3、衬托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身份。(人物) 4、揭示林黛玉“细心、多虑与自尊”的性
格特点产生的根源。(人物)
《荷花淀文》中月夜编席环境描写作用?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 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 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每年芦花飘 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 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
2019高考小说环境描写
【复习目标】
1. 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特点、方法、作用。 2. 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典题再现】
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 2017全国卷1《天嚣》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 长的。(6分) 分析小说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
。发展的作用(4分)
选择题 A、小说开头不仅描写了风 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 印象和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 嚣”的恐怖气氛。
如:“高”,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G )(本题考 察孩子对于所有生字的声母的大写字母是否掌握了,有些 孩子到现在都不会。可以翻看字典看大写字母并默写掌 握。)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丶 )(考察孩子对部首的掌握,
如果是独体字,可以考虑从第一笔画来查,如果不是,则 选择常用的部首。)“高”在字典里有如下四种解释:1由 下到上距离远的 2等级在上的 3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 4声音响亮。在“高声赞美”中,“高”字应选第( 4)项 解释。(本题是考察孩子对字在词中意思理解,那么需要 孩子先将字义一一放到词语中判断,如果判断不出还应该 放到文章句子里,结合上下文判断,切不可猜测和随便选 择。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方法,家长再引导,这样掌 握答题方法更加牢固。)
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
1、交代故事发 生的时间和地
会了么???
环境描写的方法
环境描写常见的手法:
•自然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方法 •社会环境描写的角度与方法
【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与方法】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
声,色)。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 视等。
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 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一、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的环节:
认真读短文(一段或者一篇)——边 读边标上自然段(一段则标出几个句 子)——边读边思考文章讲了些什 么——读题审题,勾出关键要求—— 想好后作答,要求字迹端正,答案完 整。
(有的孩子读都不读短文就开始做题, 是不提倡的。)
二、一般阅读题型和答题方法
1.选择短文中生字的正确读音,或 者选择正确的字,打钩或者划横线 的题型。(放在文章句子里作判断, 然后看清题目要求,是打钩还是划 横线,不要马虎)
【答题语言组织模式】
A、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背景,营
造……氛围,渲染……气氛,暗示……社会
环境
环境
B、烘托人物…பைடு நூலகம்心理、性格
人物
C、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照应上文……情节
情节
D、暗示、揭示(深化,升华) ……主题
主题
【当堂训练】
一、鲁迅的《祝福》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
旧历的年底
2.写出反义词和近义词,一般有两种: 请孩子自己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请孩 子在文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考察 孩子是否认真审题,然后耐心在文中找 出需要的词语。很多孩子是没有这个耐 心找不到就随便写一个的大有人在,希 望家长要强调重要性。平时在生活中积 累常用的近反义词。)
3.查字典,考察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