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

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

*本文为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0规划基金项目。

批准号为:K3-026作者简介:方文礼(1947-),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收稿日期:2003-02-102003年第9期总第174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2003,l 9Serial l 174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方文礼(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摘 要: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流行的任务型教学法,介绍了它的三种类型以及我们应采取的选择,分析了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并从心理和认知层面探讨了它的可行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语言结构;交际功能;学习动机;建构主义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general description about the task -based approach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is in vogu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introducing i ts three varieties and tentatively making a suggestion for our own choice.T he paper then analyses its basic featur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 ts implementation,psycholog ically and cognitively investigating its feasibilities and pointing out the possible problems worthy of our notice.Key words:task -based teachi ng approach,linguistic form,communicative function,motivation,constructivism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3)09-0017-0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具有外语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攀升,各行各业思贤若渴。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培养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英才,不仅是国内,也是国际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一场教学革命已经或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Elaine Tarone 和George Yule(1999:17)指出:/近年来在语言的教学上究竟应该教什么?人们的视角已发生重要转变。

简单地说,已将强调的重点从把语言作为一套需要学习和练习的形式(语法的、音位的和词汇的)转向把语言作为一种用于实现多种交际目的的功能系统。

0这种视角的转变也已经或正在中国发生。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6,根据这个文件,教育部又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制定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重点改变过去英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忽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协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

笔者认为,上述分析不仅适合我国的基础教育情况,而且抓住了当前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症结,其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不失为对症治疗的良方。

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方法早已有之,久经实践之后人们才更加体会到它的意义。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Caleb Gatteg -no (1986:99)在其所倡导的沉默型教学法(The Silent Way)中就曾指出,/沉默型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独立的、自主的、负责任的)))换句话说,是一个善于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手。

0(The Silen t Way student is expected to become indepen -dent,autonomous and responsible )in other words,a good prob -lem solver in language.)所谓用语言解决问题,就是任务型教学的相似说法。

近年来,国内外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方兴未艾,其定义与定位也各有不同。

Peter Skehan(1998:122-126)总结了Candlin (1987),Numan (1989),Long (1989)等研究者的观点,对/任务型0中的任务做了五点定义:¹任务以意义为主;º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¼首先要完成任务;½根据结果评估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任务型0教学法的内涵如何定位,学术界的意见也不统一。

Peter Skehan(1998:125)述及过三种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模式,即结构型(structure -based)、交际型(communication -driven)和中间型(i ntermediate position)。

/结构型0教学任务强调任务执行中语言形式的运用,比如,完成某一任务时,一定要使用某一特殊语言结构。

Loschky 和Bley -Vroman(1993)认为这是最难的,也是最理想的标准,但他们同时乐观地认为许多语言结构可以巧妙设计到任务中去,并不损害意义。

/交际型0教学任务则强调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它的推崇者Willi s(1993)指出,符合真实自然情景的任务会使学习者的语言获得大幅度进步,任务不应该为了某一特殊语言结构而设计,实施任务不应该强调语言规范(con-formity),变成语言结构的表演。

真实世界的需要应成为任务设计的驱动力,从而以互动的方式推进语言习得的过程,促进中介语的发展。

/中间型0教学任务(intermediate posi tion tasks)则既重视任务的自然性(naturalness of tasks)和真实性,也强调要通过任务的设计与方法的选择,照顾到语言形式的练习,以增加中介语发展的机会。

为此,必须求得两者之间的平衡,一方无损另一方。

上述三种不同的/任务型0教学设计各有侧重,但当前国外实践与研究证明效果较好的是第三种。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国情,我们采取的模式也应不同程度地近似于第三种,因为这种模式既强调了语言形式,又注重了它的意义与功能,把语言的用法和用途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对我国当前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补充。

中国传统教学以演绎法为主,注重知识为本和课堂老师的讲授。

Peter Skehan(1998:93)曾把这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presentation-based approach)概括为三个P,即presen tation (老师讲),practice(学生练)和production(学生用)。

这种模式以语言形式为中心。

H.G.Widdowson(1999:12)曾述及这类教学情景,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常见到老师指着图画教学生学习Thi s is a nose句型,接着又用类似下面的对话来进行练习:Teacher:What.s this?Pupils:It.s a nose.Teacher:What.s this?Pupils:It.s a leg.然后又运用替换词鼓励学生学会说T his is a pen/a book,等等。

这种脱离语境的施教方法虽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句型,但因学生不知其用途,很难形成印象和联想,而且由于对话不是自然语篇,在生活中的复现率低,语言刻板苍白,激不起学习者的兴趣。

H.G.Widdowson(1999:12-13)指出,如果老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其效果就大不相同,比如让学生模拟产品讲解员向顾客介绍产品,并简单描述其用途,引导他们生成下列的语篇: This is a thermometer.It is used to measure temperatures...This is a hand file.It is used for removing metal from a sur-face.It is made of hardened steel...Here we have a backsaw.The use of a backsaw is to make thin cuts in metal.Its blade is made of very tough steel....通过这样简单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会了This is...句型,同时知道了它所具有的/指定与介绍0功能(identificati on and introduction)。

而且学生注意到该句型之后常接:ed for ...,ed to...,The use of...is...等句型介绍产品的用途;这类句子后面还常跟...is made of...等句型表明其质地等。

学生通过参加类似教学活动既学会了语言的规则又领悟了它的用途。

同时我们还可以把/This is...0/Here is ...0,/Here we have...0等句型一起介绍,增加信息输入和同义选择,使学习者懂得各种说法虽形式有异,但交际功能相同。

H.G.Widdowson(1999,9)还举了另一个例子:有些教师在施教/现在进行体0用法时,往往一边表演,一边解说,如他一边往门或窗的方向走,一边说/I.m walki ng to the door(win-dow).0虽然老师也设计了一种情况,但这种情况不真实,不具交际性:既然大家都看见你往门口或窗口走,你就没有必要宣布了。

再比如吃饭时,某人离席往门口走,她决不可能说/I.m walking to the door.0,她很可能会说/I.m going to the kitchen to see if the dinner is ready.0或者说,/E x cuse me for a moment.I must go to the kitchen.0因此情景的设计一定要合情合理。

如果我们设计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扮演侦探,在电话亭里向另一方人员描述和报告他所监视的嫌疑犯的动态,让他学会说/The suspect is crossing the road.He is talking to the newspaper seller on the corner.0这样的句子,不但具有命题意义,而且具有交际意义,使学习者体会到了该时体/现场解说0的语用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