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料装置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配料装置的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配料装置(以下简称配料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3 型号配料机的型号表示方法如下:A U T O — P C S —4 要求4.1 外观配料机应满足混凝土配料功能的需要;连接部件应牢固,控制开关及各功能键的动作应正常; 显示器各种显示值应清晰、完整、正确。
4.2 计量性能 4.2.1 准确度等级准确度等级按JJG564,5.1的规定确定。
准确度等级应对其预期的使用做出规定,包括要称量的物料性质、安装类型、装料质量和称量速率。
产品准确度等级见表14.2.2 允差范围4.2.2.1 静态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mpe)装料衡器应有一个仅适用于静态实验的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对于影响因子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应按照4.4规定,乘以等级指定因子。
应是使用中检验的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
4.2.2.2 每次装料的最大允许偏差(mpd)配料机应有一个规定的准确度等级X(x),对此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应为表2、表3规定的范围值乘以等级指定因子(x)。
(x)应为1×10k、2×10k、5×10k,指数k为正、负整数或零。
注1:表中的百分数是指装料质量M的百分比。
注2:计算装料平均值所需的装料数量按5.1.6的规定。
在使用中检验时,如果物料参考颗粒质量超过使用中最大允许检测偏差的0.1时,则取自表1的值应增加参考颗粒质量的1.5倍,增加参考颗粒质量修正的最大允许偏差的最大值不应超过(x)× 9%。
注:颗粒质量修正不适于表1中派生出的允差范围。
例如:影响量试验、置零等。
配料机称量精度为:水泥: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骨料: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2)、准确度等级为X(2);水: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粉煤灰: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添加剂: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
以上均为大于称量1/2量程范围内单独配料称量或累计配料称量。
4.2.3 最大允许设置值误差(最大允许设定误差)(mpse)对可预设装料质量的配料机,装料预设值与装料平均值之差不能超过4.2.2规定的使用中检验的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
4.2.4 影响因子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 (mpe)在装料等于载荷时,影响因子试验期间任何静态载荷的最大允许误差应不大于4.2.2.规定的使用中检验的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
4.2.5 分度值 (d)所有与称重单元相关的指示装置,其分度值应是相同的。
分度值可选用以1×10k、2×10k或5×10k为形式表示的质量单位,指数k为正、负整数或零。
4.3 技术要求4.3.1 操作安全性4.3.1.1 偶然失调配料机的结构应保证不发生不明显又可能干扰配料秤计量性能和正常功能的偶然故障或控制元件失调。
4.3.2 装料设定装置如果装料用标尺进行标定,它应刻有质量单位分度;如果装料用砝码进行设定,则砝码应是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要求的砝码,或者是特别设计的具有某个标称值的质量块,且其形状应不同于砝码,并与配料机的装料衡器配成一体。
4.3.3 最后断料装置最后断料装置应明显区别于其他装置。
4.3.4 给料装置给料装置应能保证物料流量充足且稳定。
4.3.5 承载器承载器和相应的给料与卸料装置,应保证每次卸料后留下的残余物料可忽略不计。
承载器应留有放置最大秤量试验砝码或质量块的位置或设施,以便安全可靠地放置砝码或质量块。
该设施如果不是配料机的一部分,则应在其附近。
配料机在自动运行期间,应不能手动卸料。
4.3.6 置零和除皮装置配料机在自动运行中,非自动置零和除皮装置必须锁定。
当置零和除皮装置设定时,称重单元应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4.3.7 安全性对禁止接触的部件和预设控制装置应具备安全措施,应配备合适的密封装置或给予封装,所有封装都应有封印措施。
对于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设备,应有醒目的提醒标志。
4.3.8 干扰配料机应保证在受到干扰时:a) 不出现显著增差,即有干扰时称量示值与无于扰时(固有误差)示值之差不超过装料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即不出现显著干扰误差;b) 能够检测出显著增差值,并对其做出反应。
注:在不考虑示值误差的情况下,等于或小于装料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的干扰误差是允许的。
4.3.9 功能要求4.3.9.1 开机自检程序配料机的自检程序应能随显示器指示的开始自动启动,并使操作者有足够的时间在显示窗口观察到显示器所有的有关符号指示正常或不正常。
4.3.9.2 对显著干扰误差的反应当显著干扰误差被检测到时,配料机应能自动停止工作,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自动提供声或光信号,直至使用者采取措施或显著干扰误差消失为止。
4.3.9.3 预热时间配料机预热时间为20min。
在预热时间内,应不显示或传递称量结果,并禁止自动操作。
4.3.9.4 安全要求a)接地配料机应可靠接地。
与接地点相连接的保护导线的截面积,应按表4的规定。
表4b)绝缘电阻控制柜、秤体等安装完毕后,其各部分的绝缘电阻应用相应绝缘电压等级的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测量。
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00MΩ。
c)耐压对于主电路及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加上1500V电压、漏电流10mA一分钟不应击穿。
5 试验方法5.1 试验条件5.1.1 标准器具用于静态试验和影响因子试验的标准砝码,其误差应不大于相应被测配料机最大允许误差的1/5至1/3。
5.1.2 物料试验用的管理衡器和用于控制目的的装置a) 若标准器具是在物料试验之前立即检定的,应保证物料试验误差不大于自动秤量时物料试验的最大允许偏差和最大允许预设值误差的1/3;b) 其他情况下,为自动秤量时物料试验的最大允许偏差和最大允许预设值误差的1/5。
5.1.3 物料试验使用的物料应为该型式配料机所适用的物料。
5.1.4 物料检定的秤量与参数的选择物料检定应使用等于或接近最大装料及最小装料的载荷。
5.1.5 修正装置任何修正装置,如配料机的空中落料校准或自动置零等,试验期间应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
如果每次装料过程修正装置都没有起作用,那么应在最小称量进行一次或多次修正装置的操作试验,以检测其运行效果。
例如该装置启动之前和之后,连续的至少三次装料。
试验应包括在最大称和最小称量之间变化后出现的首批装料,除非该配料机有一种清晰的报警功能,在改变了装料衡器的设置后清除了表明的装料数。
5.1.6 装料次数物料检定的装料平均值所需要装料的次数取决于表5中规定的预设装料质量(M)表5 装料次数5.1.7 物料检定的方法a ) 分离检定法分离检定法要求使用一台(分开的)管理衡器,以确定试验装料质量管理的约定的真值。
b ) 集成检定法这种方法是用被测的配料机来确定试验装料质量的约定真值,但必须采用下列两种装置之一: ·一种专门设计的指示装置;·有能用标准砝码确定化整误差的指示装置。
分离检定法和集成检定法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应大于被测配料机最大允许误差的1/3。
注1:集成校验方法取决于对载荷质量的确定,而4.2.2中规定的允差范围是对装料质量的。
如果正常运行下,不能保证所载荷在每个操作周期都卸料,也就是说装料不等于载荷总量,则必须采用分离校验方法。
注2:当累加衡器使用集成校方法时,试验装料的细分是不可避免的。
当计算试验装料质量的约定真值时,应考虑试验装料的细分而增大的不确定度。
5.1.8 自动运行的中断试验配料机的自动称量系统时,应在称量周期中的称量后和卸荷后,中断自动运行两次。
如果自动称量速度太快,中断运行会影响装料的准确度,则不宜进行该试验。
a ) 配料机卸料前(满载)中断配料机自动称量后,中断自动运行,待配料机稳定后,记录指示值和与之平衡的标准砝码值,然后恢复到自动运行状态;b ) 卸料后(空载)中断配料机卸料完毕且在自动运行到下一个称量周期前,中断自动操作,待配料机稳定后,记录空载指示值与之平衡的砝码值,然后恢复到自动操作状态。
5.1.9 装料质量的测定与计算a) 单次装料质量的测定单次装料质量的测定应采用5.1.7中的方法之一。
b) 预设值应记录装料衡器指示的装料预设值。
c)装料质量和平均值试验装料经过管理衡器的校验,其结果被认为是试验装料的约定真值,据此可计算出试验料的平均值,并记录之。
d) 自动称量的偏差用于确定是否满足自动称量时每次装料最大允许偏差的自动称量偏差,应是装料质量的约定真值与这一装料预设值的所有装料平均值之差。
e) 自动称量的预设值误差用于确定是否满足4.2.3规定的自动称量预设值误差,应是装料质量约定真值的平均值与装料预设值之差。
5.2 测试项目和方法5.2.1 外观检查目测,整机应符合外观要求。
5.2.2 计量性能5.2.2.1 准确度等级参考值的确定应采用影响因子影响下的静态称量试验确定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Ref(x),方法如下:a)按规定的影响因子和规定的载荷,进行静态称量试验;b)对每个载荷,确定准确度等级为X(1)的影响因子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mpe(1);c)计算每个载荷的[E c/mpe(1)] ;d)由 c)确定对所有影响银子试验的[E c/mpe(1)]之绝对值最大值[E c/mpe(1)]Max;e)由[E c/mpe(1)]最大确定Ref(x),如此,Ref(x)≥[E c/mpe(1)]Max,且Ref(x)=1×10k、2×10k或5×10k,k为正负整数或零。
然后应根据准确度等级参考值确定的来计算显著增加值。
5.2.2.2 准确度等级的确定a) 对试验装料的每个预设值,确定预设值误差(即设定误差se)和X(1)级的最大允许预设值误差mpse(1)。
然后计算试验装料每个预设值的[se/mpse(1)]。
b) 对试验装料的每个预设值,确定每次装料与平均值的最大实际偏差(md)和X(1)级每次装料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mpd(1)。
然后计算试验装料每个预设值的[md/mpd(1)]。
c) 由 a)中确定[se/mpse(1)]绝对值的最大值,[se/mpse(1)]Maxd) 由 b)中确定[md/mpd(1)]绝对值的最大值,[md/mpd(1)]Maxe) 确定准确度等级X(x),使得:X(x)≥[se/mpse(1)]MaxX(x)≥[md/mpd(1)]Max且(x)=1×10k,2×10k,或5×10k,k为正、负整数或零并且X(x)≥Ref(x)。